文|零碳風云 大蔚
編輯|凱旋
2月11日晚,杉杉控股有限公司發布訃告:杉杉企業創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先生因突發心臟疾病救治無效,于2023年2月10日與世長辭,享年65歲。
杉杉控股評價鄭永剛:“創立杉杉34年來,傾其畢生心血踐行實業報國的堅定信念。他以極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膽略,引領杉杉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部署企業戰略轉型和多元化布局,先后在時尚產業、鋰電新能源材料、光學顯示材料等領域成就斐然,是改革開放后涌現出的民營企業家中的杰出代表。”
消息一經傳開,業界、媒體乃至社會各界都發出痛惜之聲。鄭永剛創業34年,將一家當初資不抵債的服裝廠,做成了如今資龐大的“杉杉系”商業帝國,尤其是鋰電業務備受矚目。
早在1999年,鄭永剛以敏銳的商業嗅覺,開始布局鋰電池負極材料。20年后,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期,而杉杉也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
斯人已逝。而鄭永剛極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膽略,仍然是后來者、企業家們的榜樣。
服裝第一股
1989年5月23日,時年31歲的鄭永剛成為寧波甬港服裝總廠廠長。據此前媒體報道,當時這家服裝廠已經資不抵債,一年虧損1000多萬元。
鄭永剛以廠子里三顆杉樹為靈感,創立了“杉杉西服”品牌,他在廠里拉出橫幅——“創中國西服第一品牌”,“杉杉”這個民族西裝品牌由此創立。
1990年,杉杉西服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十家專賣店借柜上架。杉杉一經推出,便掀起了購買熱潮。
敏銳的鄭永剛預感到西裝消費會有大幅上升,于是在1992年成立了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品牌化運營。
短短幾年時間,杉杉股份就在全國擁有了2200多家專賣店,多年位居中國服裝百強之首。到了1998年,杉杉品牌實現銷量七連冠,市場綜合占有率高達37.4%,成為中國服裝第一品牌,鄭永剛也從中獲得了第一桶金。1994—2004年,鄭永剛連續十年被評為“中國服飾業最具影響力企業家”。
1996年,杉杉西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成為國內服裝行業第一家上市的規范化股份公司,自此,杉杉也成為了中國真正的“服裝第一股”。
隨后,中國市場開放,國際奢侈品牌進入國內。1997年,在中國服裝產業最火的時候,鄭永剛卻意識到,杉杉西服品質做得好,并不意味著企業能做大,且中國的品牌基本是快消品,做成高檔名牌并非易事。
“這個行業到頂了,要找到下一個具有爆發性增長空間的產業。”鄭永剛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另一方面,彼時杉杉也遇到同行的正面壓力,其中就包括同城對手雅戈爾,以及它的老板李如成。從1998年開始,雅戈爾在營收和凈利潤上超過杉杉,上演所謂老大之爭。
于是,在鄭永剛的領導下,杉杉股份開始逐漸減輕、剝離服裝業務。2018年6月,杉杉股份的服裝業務杉杉品牌(01749.HK)實現中國香港分拆上市。
2019年2月3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稱,已與相關方簽署杉杉品牌48.1%股權轉讓事宜的相關協議。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公司對杉杉品牌的持股比例將降至19.37%,不再對杉杉品牌實施控制,杉杉品牌將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鄭永剛曾說過,“一個企業不走多元化有兩個前提,一是有核心技術和品牌,一是有壟斷性資源”。而這兩個,都不是他和杉杉擁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轉型是不得已的選擇。
押注新能源電池材料
1999年,鄭永剛開始謀求轉型。當時,鋰電池中的負極材料CMS只有日本大阪煤氣、川崎制鐵等極少數公司才能夠生產。鄭永剛發覺這是一個商機,拿出8000萬元幫助鞍山熱能研究所完成了鋰電池負極材料CMS(中間相碳微球)相關課題的研究。緊接著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并合資成立了上海杉杉科技,成為國內第一家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企業。
正極、負極、電解液,是鋰電池三大關鍵材料。負極材料,是指電池中構成負極的原料,目前常見的負極材料有碳負極材料、錫基負極材料、含鋰過渡金屬氮化物負極材料、合金類負極材料和納米級負極材料。
從1999年至2019年,杉杉在負極領域經營了20多年,入行最早,但業績一直平平。這20年,杉杉股份股價僅上漲了4倍。
但是鄭永剛頂著被周圍幾乎所有人叫“瘋子”的壓力,持續推進新能源業務,加速跑馬圈地。2003年成立湖南杉杉,2005年創辦東莞杉杉,分別進入正極材料和電解液,逐步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
直至2014年,新能源汽車風口的到來,熬過陣痛期的杉杉迎來了機會,這一年杉杉股份凈利同比大漲89.58%至3.48億元,第二年,公司凈利潤漲至6.91億元。
此后,杉杉科技又自主開發“高能量密度低膨脹技術”、“快充包覆技術”、“硅負極前驅體合成技術”等技術,均處于行業前列;在人造石墨負極動力領域和數碼領域的全球市場份額領先,成為寧德時代、LG、特斯拉、寶馬、戴姆勒等全球領先的電池廠和整車廠以及蘋果、華為等全球知名的3C數碼客戶的供應商。
近兩年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的背景下,鋰電池正極材料鋰、鎳以及負極材料石墨的瘋狂漲價,杉杉的營收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尤其是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06.99億元,同比增長151.94%,歸母凈利潤33.4億元,同比暴漲2320%,扣非凈利潤18.8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也創下歷史新高。
鄭永剛曾多次在不同場合發聲,他認為“鋰電池產業將迎來黃金20年,杉杉必須成為行業龍頭”。
2021年5月20日,杉杉股份與巴斯夫合資成立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生產正極活性材料和正極材料前驅體,雙方將通過在技術研發、供應鏈以及客戶資源等方面的整合,全面提升合資公司競爭力,成為全球領先的正極材料供應商之一。
現在,在電池負極的幾家主要廠商中,領頭羊是貝特瑞,第二位就是上海杉杉科技,這兩家公司與江西紫宸一起占據了負極材料的半壁江山,龍頭效應明顯。這其中,杉杉鋰電又是最早布局電池負極材料的民營企業。
杉杉股份市值也從1999年的26.3億元,增長到2022年最高達725.32億元,22年漲幅近30倍,雖然體量不及寧德時代等鋰電巨頭出眾,但也是鋰電等行業的絕對明星。
這是一次華麗的冒險,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鄭永剛曾經在企業微信發表過一篇創業感悟,他稱企業家是熬出來的,杉杉從1999年開始做鋰電池經歷20多年的轉型,直到近幾年全球新能源才真正爆發。這個熬的過程,在他看來,只要戰略決策正確,看清楚未來,就全身心投入。
第二次跨界
鄭永剛的成功,是出于對產業周期的敬畏,這刺激他不斷尋找新出路,并且快速著手行動。
在將杉杉新能源業務扶上馬之后,鄭永剛曾經退居幕后。2007年,他宣布辭去杉杉股份董事長職務。此后,杉杉股份逐漸成為鋰離子電池正極、負極、電解液領域頭部玩家。
但2020年杉杉股份因核心業務充電樁、儲能等虧損增大,導致當年凈利潤同比下降48.85%至1.38億元左右。此時的鄭永剛坐不住了,花甲之年再次重回杉杉權力核心。
2021年,他開始了第二次跨界。
2021年2月,杉杉股份在質疑中成功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成立杉金光電,進軍LCD偏光片市場。關于跨界買LG偏光片的原因,鄭永剛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因為它可以為中國顯示產業補齊短板,提升民族信心。”
偏光片是液晶顯示器的關鍵部件之一,主要功能是通過控制光線提高液晶面板的透光率和視角范圍。其在液晶面板成本結構中占比10%左右,對液晶面板的顯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LG化學是全球偏光片巨頭,全球市占率26%左右,排名第一。通過收購,杉杉股份迅速成為全球偏光片第一梯隊,也成為與京東方、華星光電相同水準的頂尖廠商。
根據財報,2021年杉杉股份偏光片業務為公司帶來的營收高達99.44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48.04%,甚至高于鋰電池材料的44.08%。同時,報告期內偏光片業務實現的歸母凈利潤達11.97億元,也略微高于鋰電池材料的11.95億元。
從服裝行業進入新能源新材料,再到偏光片產業,鄭永剛完成了兩次完美的轉型,也成就了他的商業傳奇。
不久前,鄭永剛在杉杉股份2023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中為2023年企業發展方向定調:一方面,堅定加大對負極材料、偏光片和鋰鹽產業的投入;另一方面繼續做減法,堅決剝離競爭力較弱的產業。同時,堅持培育醫療產業,大健康板塊將成為未來重要產業。
如今雖然斯人已逝,但他的高瞻遠矚,仍然如燈塔般給杉杉股份指明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