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對華出口煤炭,蒙古“賺翻”后又后悔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對華出口煤炭,蒙古“賺翻”后又后悔了?

中國對蒙古煤炭的依賴正在降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觀察者網 李澤西

受中國對煤炭的龐大需求,蒙古國在2022年間實現了歷史性的貿易順差和出口額;在新的一年間,這一勢頭似乎將會繼續。

2月13日,蒙古國公布了1月最新的進出口數據:蒙古對華出口同比增長了155%,達9.3億美元(約合63億元人民幣);而煤炭出口總額更是增長了300%,達5.7億美元(約合39億元人民幣)。蒙古整體的貿易順差達3.9億美元(約合27億元人民幣),出口總額增長100%,達10.8億美元(約合73億元人民幣),中國占其中的86.4%。

對于中國來說,這一點貿易額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低于大多數縣的GDP;但是,在蒙古,與華貿易是舉足輕重的。如果中國的消費欲望沒有猛增,而僅是與去年持平,那么蒙古國的貿易順差就徹底不復存在。實際上,在2021年間,對華煤炭出口額占蒙古GDP的36%。

不過,高度依賴中國的現狀,在蒙古國內是個高度具有爭議的話題。去年12月,蒙古就曾爆發與中國煤炭貿易相關的示威,迫使蒙古政府展開了一系列調查,甚至終止與中國企業的煤炭直銷協議。盡管1月蒙古對華煤炭出口同比高增,但是環比上個月卻經歷了顯著的回落。蒙古難道已經賺夠了中國的錢?

煉焦煤進口的外交風云

能源利益,是20世紀下半葉許多外交乃至軍事沖突的共同點,在21世紀仍是如此。

占蒙古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煙煤。1月,蒙古對華出口額中的59.4%是煙煤。煙煤可分為長焰煤、氣煤、肥煤、煉焦煤、瘦煤和貧煤等。對于中國來說,意義最大的是煉焦煤,在2022年間占所有蒙古煤炭進口的82%重量和90%金額。

2017年至今的蒙古對華煉焦煤出口金額與重量(觀察者網繪制)

煉焦煤具有一定粘結性,在室式焦爐煉焦條件下可以結焦,主要用于制造鋼材。目前,中國的保供穩價政策主要針對民生關聯度高的動力煤,而不是焦煤。因此,動力煤價受政府制定的價格區間的影響,而焦煤的價格則更加由市場機制所決定。

據國家能源局,2008年的經濟危機,是中國煤炭市場的關鍵轉折點。許多亞太主要煤炭消費國需求銳減,而中國的能源需求不減反增;在國際煤價下跌,國內需求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南方沿海電廠購買國際煤炭的成本低于從國內購買。自2009年,中國就一直是煤炭凈進口國。

中國煤炭和煉焦煤產量都遙遙領先,占全世界大約50%。對于能源保供端來說,國內產量基本可以滿足需求量;在2022年,中國僅5%的動力煤來自進口。然而,中國大約10%的煉焦煤依賴進口。雖然中國煉焦煤種類資源充足,但是主焦煤資源相對緊缺,尤其是低硫優質主焦煤,隨著不斷的開采逐年減少,導致部分主焦煤供應仍需依賴進口,尤其沿海地區鋼廠焦化廠使用度較高。目前,進口主焦煤占國內主焦煤總供應量的30%左右。

澳大利亞的煉焦煤儲量雖然僅占全球總儲量的2%,但是卻占全球產量的22%。這是因為澳大利亞煉焦煤的煤質較好,主要有低灰、低硫、高反應后強度等優點。澳大利亞生產的煉焦煤超過七成用于出口,在新冠疫情前占全球煉焦煤貿易量的一半;由于中國自產的煉焦煤大多數不在國際市場流通,因此煉焦煤的國際貿易普遍采用澳大利亞焦煤分類指標。

不過,在2020年,由于澳大利亞政府高調要求“調查新冠的‘中國起源’”,并發表和采取一系列對華不友好的言論和舉措,影響了兩國關系急轉而下。實際上,中澳關系此前就有惡化的跡象,但是2020年成為了“最后一根稻草”,使得中國下定決心暫停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部分商品,包括煤炭。

此舉使得中國煉焦煤進口量從2020年的7256萬噸下滑至5470萬噸。原本的“老二”蒙古,成為了中國最大煉焦煤供應國。

中國主要煉焦煤進口國(圖源:東證期貨)

恰好在過去兩年,隨著部分國家的經濟復蘇所產生的消費需求強勢反彈,全球爆發了數十年未有的能源危機;俄烏沖突的爆發,使得能源局勢雪上加霜。受大環境能源緊缺的影響,煤炭價格也升至十余年內的新高。

中國的煤炭價格較國際市場更為穩定??傮w而言,中國大多數煤炭都是自供自銷,受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小,后者可以被視為中國煤價的“底線”,畢竟中國是全球能源市場的結構性消費者,無法長期獲取低于市場價的煤炭。當國際煉焦煤價在2022年2月升至每噸700美元(約合當時的4400元人民幣)時,國內煉焦煤期貨價格也升至這一價位;然而,當國際煉焦煤價格在2020年達到最低點每噸100美元(約合當時的700元人民幣)時,國內煉焦煤價還是高于每噸1000元。

中國焦煤價格(圖源:財經M平方)
同期國際焦煤價格(圖源:東證期貨)

對蒙古來說,雖然地理決定中國必然是自己的大客戶,但是與中國開展長期合作顯然不是吃虧的買賣。實際上,蒙古去年出口的煤炭量不及疫情前的2019年,但仍然依靠較高的價格而獲得了歷史性的收益。

這段時間內,對蒙古出口煤炭影響最大的,是新冠疫情導致的交通阻礙。蒙古國內鐵路建設依然匱乏,而僅有的幾條鐵路大多是在蘇聯的幫助下修建的,因此采用了蘇聯的軌距,無法與中國直通鐵路。因此,蒙古對華煤炭出口要么需要卡車遠距離運載,要么需要在雙方邊境線通過卡車轉運??ㄜ囁緳C跨境過程受到兩國防疫政策的影響,限制了兩國貿易。

不過,隨著中蒙相繼調整防疫政策,兩國的雙邊貿易引來了進一步發展的機遇。在2022年9月,蒙古從最大煤礦修通往中蒙邊境的重載鐵路通車,每年最多可增加蒙古煤炭出口量4千萬噸。11月,塔本陶勒蓋至宗巴彥鐵路建成通車,中蒙進出口貨物能力再次增加2000萬噸。

蒙古鐵路地圖(黑白線為原鐵路,紅線為2022年新建鐵路線路)

蒙古不想賣了?

此時本應是中蒙貿易的最盛時期。然而,創下歷史性貿易收入的蒙古人卻“不干了”。

2022年12月4日,蒙古首都首都烏蘭巴托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數千人聚集在蒙古國中央政府、議會等政府機構前的廣場上,要求政府懲戒煤炭出口中的貪腐官員。

蒙古歷史性的貿易收入,大多數并沒有惠及普通民眾。受全球通脹危機,加之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對貿易的影響,蒙古的通脹率達到15.2%,使得多數民眾的生活質量實質性下降了。

在這一背景下,蒙古反貪局11月中旬宣布,包括國有煤礦公司珍寶塔本陶勒蓋公司(Erdenes Tavantolgoy)首席執行官在內的30多名官員,因為涉嫌貪污而接受調查。同月,蒙古國會議員托密德在議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2013年以來,640萬噸煤炭沒有被蒙古國海關官員登記,卻出現在中國海關總署記錄上?!边@引起了蒙古國內多方懷疑,部分官員是否利用職權之便將煤炭偷偷運往中國,以獲取非法利潤。

對于經濟高度依賴對華煤炭出口的蒙古來說,這些指控無疑觸及了“國本”,與全國各界的利益息息相關。12月5日,抗議者還一度試圖闖入烏蘭巴托的政府宮,迫使蒙古總理羅布森那木斯萊·奧云額爾登次日與抗議者見面,承諾及時解決煤炭盜竊問題。

此后,蒙古政府擴大了調查范圍,公開了塔本陶勒蓋公司所有的合同,并披露了運輸該煤礦煤炭的25000名卡車司機的詳細信息。12月中旬,示威逐漸得以平息。

示威游行現場(圖片:蒙通社)

蒙古的舉動并沒有就此結束。調查結果顯示,塔本陶勒蓋公司通過在同中方的煤炭交易中,使用“賬外交易”的方式實現資金貪污與煤炭盜竊活動。該公司隨后宣布,從2月開始,單方面終止和中國買家簽署的直接銷售協議,該公司的煤炭將在蒙古國證券交易所進行拍賣;在2月9日的首拍上,成交價格較現在的蒙煤現貨價格每噸小漲了15~20元。此外,其他蒙古國煤炭企業的對華出口,也不再按照此前的坑口價出售,而是改為邊境價結算。

對此,中國回應說,中國理解蒙古的做法,但不應是這種輕率的“通知”,而應該經過雙方協商后再下定義。中國對此事態度明確:蒙方的錯,不該由中國來買單。

實際上,長期以來,蒙古國內就一直存有質疑與華拓展貿易聯系的聲音。隨著兩國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蒙古人與中國人的往來增加,這即提供了溝通的機遇,也增加了排斥心態的空間。作為一個小國,蒙古社會對于潛在文化流失較為敏感,與之當下往來最密切的中國成了部分蒙古人眼中的“威脅”;蒙古國內近年出現了多個針對中國的“新納粹”組織,他們宣揚的“反對中資礦場”也與蒙古部分團體的利益不謀而合。

鑒于地理因素,蒙古與外界的貿易往來不是通過中國,就只能通過俄羅斯了。蒙古在去年4月與俄羅斯達成共識,俄方將允許蒙古利用自己的鐵路和港口設施繞過中國,直接出口煤炭。不過,標普咨詢分析認為,俄羅斯自身也在試圖將煤炭出口轉向東亞的港口,短期內估計沒有多余的運載量勻給蒙古。

除此之外,蒙古也有經濟學家擔心,近年大筆資金的流入可能會引起貨幣升值、資產通脹,一方面因所謂的“荷蘭病”打擊其他產業的收益,另一方面加劇通脹,變相使得普通民眾的生活更加艱難;蒙古國內收益分配問題,是不可忽視的一個背景因素。

沙利文會見蒙古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圖源:蒙通社)

那么,示威者的質疑有沒有道理呢?

在示威爆發后,兩國海關公布的數據似乎依然出入較大;截至發稿,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進出口數據是2022年12月的。蒙古海關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對華出口了440萬噸煤炭,其中基本100%為煙煤。中國海關總署沒有“煙煤”這一類別,而是進行了進一步細分。據海關總署數據,中國12月從蒙古進口了400萬噸煉焦煤、69萬噸其他煙煤、4.9萬噸褐煤和24萬噸其他煤。無論如何歸納分類,似乎都找不出相互對應的數據;如果直接將中國煤炭進口數量相加,似乎就憑空多出了將近50萬噸煤炭。

這一現象似乎并不能被“清關需要時間”所合理解釋。在2022年全年,蒙方數據顯示對華出口了2800萬噸煤炭,中方數據顯示進口了3110萬噸蒙古煤炭;2021年,蒙方數據顯示對華出口了1400萬噸煤炭,中方數據則顯示進口了1640萬噸煤炭;2020年,蒙方數據顯示對華出口了2720萬噸煤炭,中方數據則顯示進口了2850萬噸煤炭。在過去三年間,似乎共有680萬噸蒙古煤炭“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中蒙邊境,占雙方煤炭貿易額的近10%。

不過,蒙古在過去三年間幾乎所有剩余的煤炭出口都是銷向韓國和新加坡,而中國則是主要的途徑國;如果將蒙古剩余的煤炭出口加上,那就可以完全解釋了“多出的”680萬噸蒙古煤炭出口,甚至有60余萬噸煤炭似乎沒被中國“收到”,不過僅占雙邊煤炭貿易的1%,且可能是通過俄羅斯轉運。

換句話說,中蒙兩國海關數據的不一致,可能只是統計口徑區別。

中蒙煤炭進出口數據

蒙古示威者提出的另一個疑點是兩國煤炭貿易額上的出入,以及煤炭在蒙古國內每噸70美元(約合480元人民幣)的價位,對華出口每噸160美元(約合1100元人民幣)的價位和中國境內蒙煤每噸1900元的價位之間的差距。這一價格確實是國內目前最便宜的煉焦煤價位,較市場平均價低10%;蒙古的煉焦煤可直接露天開采,因此成本較低。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貿易額出入問題可能是因為雙方貨幣對美元的貶值,以美元計價就會出現較大的差額。而煤炭在出口過程中,需要多次轉運,且經手多方,在不同階段價位不同不足為奇。當然,能源交易中的巨額利潤,也顯然為潛在貪腐提供了溫床。

中國可四處比價

雖然蒙古政策的動蕩給中國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但隨著中國逐漸修復與澳大利亞的關系,對蒙古煤炭的依賴正在降低。

自澳大利亞工黨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2022年6月上任以來,中澳關系迅速回升。澳大利亞新政府多次表明,希望與中國修復關系的希望,扭轉了前任政府“反華急先鋒”的姿態;中國也表示,歡迎中澳關系出現的轉機。

據外媒報道,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在春節前以每噸325美元的價格購買了8萬噸的煉焦煤,成為兩年多來中國首次購買澳大利亞煉焦煤,首批于2月10日抵達湛江。此外,另外兩艘裝載煉焦煤的煤船,也預計將在2月抵達中國。澳大利亞的煉焦煤,質量本身就要優于蒙古。

澳大利亞海波因特煤炭裝載港口資料圖

此外,中國也在迅速發展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與其最大貿易伙伴歐盟的關系急轉直下。8月,歐盟宣布對俄羅斯施加煤炭禁運,迫使俄羅斯尋找新的出口市場;俄羅斯對華出口的煉焦煤量從2021年的1074萬噸升至2022年的2100萬噸。俄羅斯的煉焦煤種類完備,且儲量豐富,占全球的41%。

中國經濟的轉型也會在遠期降低煤炭需求。為了實現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中國將于同年實現鋼產量達峰,大多國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應該能更早實現這一目標,這也將減輕中國對煉焦煤進口的依賴。

作為中國的近鄰,蒙古占據了從中國經濟發展獲利的絕佳位置。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需要一直盯著同一貿易伙伴;過去幾年恰好證明,在必要的時候,中國是可以找到新的貿易伙伴的。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對華出口煤炭,蒙古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對華出口煤炭,蒙古“賺翻”后又后悔了?

中國對蒙古煤炭的依賴正在降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觀察者網 李澤西

受中國對煤炭的龐大需求,蒙古國在2022年間實現了歷史性的貿易順差和出口額;在新的一年間,這一勢頭似乎將會繼續。

2月13日,蒙古國公布了1月最新的進出口數據:蒙古對華出口同比增長了155%,達9.3億美元(約合63億元人民幣);而煤炭出口總額更是增長了300%,達5.7億美元(約合39億元人民幣)。蒙古整體的貿易順差達3.9億美元(約合27億元人民幣),出口總額增長100%,達10.8億美元(約合73億元人民幣),中國占其中的86.4%。

對于中國來說,這一點貿易額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低于大多數縣的GDP;但是,在蒙古,與華貿易是舉足輕重的。如果中國的消費欲望沒有猛增,而僅是與去年持平,那么蒙古國的貿易順差就徹底不復存在。實際上,在2021年間,對華煤炭出口額占蒙古GDP的36%。

不過,高度依賴中國的現狀,在蒙古國內是個高度具有爭議的話題。去年12月,蒙古就曾爆發與中國煤炭貿易相關的示威,迫使蒙古政府展開了一系列調查,甚至終止與中國企業的煤炭直銷協議。盡管1月蒙古對華煤炭出口同比高增,但是環比上個月卻經歷了顯著的回落。蒙古難道已經賺夠了中國的錢?

煉焦煤進口的外交風云

能源利益,是20世紀下半葉許多外交乃至軍事沖突的共同點,在21世紀仍是如此。

占蒙古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煙煤。1月,蒙古對華出口額中的59.4%是煙煤。煙煤可分為長焰煤、氣煤、肥煤、煉焦煤、瘦煤和貧煤等。對于中國來說,意義最大的是煉焦煤,在2022年間占所有蒙古煤炭進口的82%重量和90%金額。

2017年至今的蒙古對華煉焦煤出口金額與重量(觀察者網繪制)

煉焦煤具有一定粘結性,在室式焦爐煉焦條件下可以結焦,主要用于制造鋼材。目前,中國的保供穩價政策主要針對民生關聯度高的動力煤,而不是焦煤。因此,動力煤價受政府制定的價格區間的影響,而焦煤的價格則更加由市場機制所決定。

據國家能源局,2008年的經濟危機,是中國煤炭市場的關鍵轉折點。許多亞太主要煤炭消費國需求銳減,而中國的能源需求不減反增;在國際煤價下跌,國內需求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南方沿海電廠購買國際煤炭的成本低于從國內購買。自2009年,中國就一直是煤炭凈進口國。

中國煤炭和煉焦煤產量都遙遙領先,占全世界大約50%。對于能源保供端來說,國內產量基本可以滿足需求量;在2022年,中國僅5%的動力煤來自進口。然而,中國大約10%的煉焦煤依賴進口。雖然中國煉焦煤種類資源充足,但是主焦煤資源相對緊缺,尤其是低硫優質主焦煤,隨著不斷的開采逐年減少,導致部分主焦煤供應仍需依賴進口,尤其沿海地區鋼廠焦化廠使用度較高。目前,進口主焦煤占國內主焦煤總供應量的30%左右。

澳大利亞的煉焦煤儲量雖然僅占全球總儲量的2%,但是卻占全球產量的22%。這是因為澳大利亞煉焦煤的煤質較好,主要有低灰、低硫、高反應后強度等優點。澳大利亞生產的煉焦煤超過七成用于出口,在新冠疫情前占全球煉焦煤貿易量的一半;由于中國自產的煉焦煤大多數不在國際市場流通,因此煉焦煤的國際貿易普遍采用澳大利亞焦煤分類指標。

不過,在2020年,由于澳大利亞政府高調要求“調查新冠的‘中國起源’”,并發表和采取一系列對華不友好的言論和舉措,影響了兩國關系急轉而下。實際上,中澳關系此前就有惡化的跡象,但是2020年成為了“最后一根稻草”,使得中國下定決心暫停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部分商品,包括煤炭。

此舉使得中國煉焦煤進口量從2020年的7256萬噸下滑至5470萬噸。原本的“老二”蒙古,成為了中國最大煉焦煤供應國。

中國主要煉焦煤進口國(圖源:東證期貨)

恰好在過去兩年,隨著部分國家的經濟復蘇所產生的消費需求強勢反彈,全球爆發了數十年未有的能源危機;俄烏沖突的爆發,使得能源局勢雪上加霜。受大環境能源緊缺的影響,煤炭價格也升至十余年內的新高。

中國的煤炭價格較國際市場更為穩定。總體而言,中國大多數煤炭都是自供自銷,受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小,后者可以被視為中國煤價的“底線”,畢竟中國是全球能源市場的結構性消費者,無法長期獲取低于市場價的煤炭。當國際煉焦煤價在2022年2月升至每噸700美元(約合當時的4400元人民幣)時,國內煉焦煤期貨價格也升至這一價位;然而,當國際煉焦煤價格在2020年達到最低點每噸100美元(約合當時的700元人民幣)時,國內煉焦煤價還是高于每噸1000元。

中國焦煤價格(圖源:財經M平方)
同期國際焦煤價格(圖源:東證期貨)

對蒙古來說,雖然地理決定中國必然是自己的大客戶,但是與中國開展長期合作顯然不是吃虧的買賣。實際上,蒙古去年出口的煤炭量不及疫情前的2019年,但仍然依靠較高的價格而獲得了歷史性的收益。

這段時間內,對蒙古出口煤炭影響最大的,是新冠疫情導致的交通阻礙。蒙古國內鐵路建設依然匱乏,而僅有的幾條鐵路大多是在蘇聯的幫助下修建的,因此采用了蘇聯的軌距,無法與中國直通鐵路。因此,蒙古對華煤炭出口要么需要卡車遠距離運載,要么需要在雙方邊境線通過卡車轉運??ㄜ囁緳C跨境過程受到兩國防疫政策的影響,限制了兩國貿易。

不過,隨著中蒙相繼調整防疫政策,兩國的雙邊貿易引來了進一步發展的機遇。在2022年9月,蒙古從最大煤礦修通往中蒙邊境的重載鐵路通車,每年最多可增加蒙古煤炭出口量4千萬噸。11月,塔本陶勒蓋至宗巴彥鐵路建成通車,中蒙進出口貨物能力再次增加2000萬噸。

蒙古鐵路地圖(黑白線為原鐵路,紅線為2022年新建鐵路線路)

蒙古不想賣了?

此時本應是中蒙貿易的最盛時期。然而,創下歷史性貿易收入的蒙古人卻“不干了”。

2022年12月4日,蒙古首都首都烏蘭巴托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數千人聚集在蒙古國中央政府、議會等政府機構前的廣場上,要求政府懲戒煤炭出口中的貪腐官員。

蒙古歷史性的貿易收入,大多數并沒有惠及普通民眾。受全球通脹危機,加之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對貿易的影響,蒙古的通脹率達到15.2%,使得多數民眾的生活質量實質性下降了。

在這一背景下,蒙古反貪局11月中旬宣布,包括國有煤礦公司珍寶塔本陶勒蓋公司(Erdenes Tavantolgoy)首席執行官在內的30多名官員,因為涉嫌貪污而接受調查。同月,蒙古國會議員托密德在議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2013年以來,640萬噸煤炭沒有被蒙古國海關官員登記,卻出現在中國海關總署記錄上?!边@引起了蒙古國內多方懷疑,部分官員是否利用職權之便將煤炭偷偷運往中國,以獲取非法利潤。

對于經濟高度依賴對華煤炭出口的蒙古來說,這些指控無疑觸及了“國本”,與全國各界的利益息息相關。12月5日,抗議者還一度試圖闖入烏蘭巴托的政府宮,迫使蒙古總理羅布森那木斯萊·奧云額爾登次日與抗議者見面,承諾及時解決煤炭盜竊問題。

此后,蒙古政府擴大了調查范圍,公開了塔本陶勒蓋公司所有的合同,并披露了運輸該煤礦煤炭的25000名卡車司機的詳細信息。12月中旬,示威逐漸得以平息。

示威游行現場(圖片:蒙通社)

蒙古的舉動并沒有就此結束。調查結果顯示,塔本陶勒蓋公司通過在同中方的煤炭交易中,使用“賬外交易”的方式實現資金貪污與煤炭盜竊活動。該公司隨后宣布,從2月開始,單方面終止和中國買家簽署的直接銷售協議,該公司的煤炭將在蒙古國證券交易所進行拍賣;在2月9日的首拍上,成交價格較現在的蒙煤現貨價格每噸小漲了15~20元。此外,其他蒙古國煤炭企業的對華出口,也不再按照此前的坑口價出售,而是改為邊境價結算。

對此,中國回應說,中國理解蒙古的做法,但不應是這種輕率的“通知”,而應該經過雙方協商后再下定義。中國對此事態度明確:蒙方的錯,不該由中國來買單。

實際上,長期以來,蒙古國內就一直存有質疑與華拓展貿易聯系的聲音。隨著兩國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蒙古人與中國人的往來增加,這即提供了溝通的機遇,也增加了排斥心態的空間。作為一個小國,蒙古社會對于潛在文化流失較為敏感,與之當下往來最密切的中國成了部分蒙古人眼中的“威脅”;蒙古國內近年出現了多個針對中國的“新納粹”組織,他們宣揚的“反對中資礦場”也與蒙古部分團體的利益不謀而合。

鑒于地理因素,蒙古與外界的貿易往來不是通過中國,就只能通過俄羅斯了。蒙古在去年4月與俄羅斯達成共識,俄方將允許蒙古利用自己的鐵路和港口設施繞過中國,直接出口煤炭。不過,標普咨詢分析認為,俄羅斯自身也在試圖將煤炭出口轉向東亞的港口,短期內估計沒有多余的運載量勻給蒙古。

除此之外,蒙古也有經濟學家擔心,近年大筆資金的流入可能會引起貨幣升值、資產通脹,一方面因所謂的“荷蘭病”打擊其他產業的收益,另一方面加劇通脹,變相使得普通民眾的生活更加艱難;蒙古國內收益分配問題,是不可忽視的一個背景因素。

沙利文會見蒙古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圖源:蒙通社)

那么,示威者的質疑有沒有道理呢?

在示威爆發后,兩國海關公布的數據似乎依然出入較大;截至發稿,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進出口數據是2022年12月的。蒙古海關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對華出口了440萬噸煤炭,其中基本100%為煙煤。中國海關總署沒有“煙煤”這一類別,而是進行了進一步細分。據海關總署數據,中國12月從蒙古進口了400萬噸煉焦煤、69萬噸其他煙煤、4.9萬噸褐煤和24萬噸其他煤。無論如何歸納分類,似乎都找不出相互對應的數據;如果直接將中國煤炭進口數量相加,似乎就憑空多出了將近50萬噸煤炭。

這一現象似乎并不能被“清關需要時間”所合理解釋。在2022年全年,蒙方數據顯示對華出口了2800萬噸煤炭,中方數據顯示進口了3110萬噸蒙古煤炭;2021年,蒙方數據顯示對華出口了1400萬噸煤炭,中方數據則顯示進口了1640萬噸煤炭;2020年,蒙方數據顯示對華出口了2720萬噸煤炭,中方數據則顯示進口了2850萬噸煤炭。在過去三年間,似乎共有680萬噸蒙古煤炭“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中蒙邊境,占雙方煤炭貿易額的近10%。

不過,蒙古在過去三年間幾乎所有剩余的煤炭出口都是銷向韓國和新加坡,而中國則是主要的途徑國;如果將蒙古剩余的煤炭出口加上,那就可以完全解釋了“多出的”680萬噸蒙古煤炭出口,甚至有60余萬噸煤炭似乎沒被中國“收到”,不過僅占雙邊煤炭貿易的1%,且可能是通過俄羅斯轉運。

換句話說,中蒙兩國海關數據的不一致,可能只是統計口徑區別。

中蒙煤炭進出口數據

蒙古示威者提出的另一個疑點是兩國煤炭貿易額上的出入,以及煤炭在蒙古國內每噸70美元(約合480元人民幣)的價位,對華出口每噸160美元(約合1100元人民幣)的價位和中國境內蒙煤每噸1900元的價位之間的差距。這一價格確實是國內目前最便宜的煉焦煤價位,較市場平均價低10%;蒙古的煉焦煤可直接露天開采,因此成本較低。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貿易額出入問題可能是因為雙方貨幣對美元的貶值,以美元計價就會出現較大的差額。而煤炭在出口過程中,需要多次轉運,且經手多方,在不同階段價位不同不足為奇。當然,能源交易中的巨額利潤,也顯然為潛在貪腐提供了溫床。

中國可四處比價

雖然蒙古政策的動蕩給中國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但隨著中國逐漸修復與澳大利亞的關系,對蒙古煤炭的依賴正在降低。

自澳大利亞工黨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2022年6月上任以來,中澳關系迅速回升。澳大利亞新政府多次表明,希望與中國修復關系的希望,扭轉了前任政府“反華急先鋒”的姿態;中國也表示,歡迎中澳關系出現的轉機。

據外媒報道,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在春節前以每噸325美元的價格購買了8萬噸的煉焦煤,成為兩年多來中國首次購買澳大利亞煉焦煤,首批于2月10日抵達湛江。此外,另外兩艘裝載煉焦煤的煤船,也預計將在2月抵達中國。澳大利亞的煉焦煤,質量本身就要優于蒙古。

澳大利亞海波因特煤炭裝載港口資料圖

此外,中國也在迅速發展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與其最大貿易伙伴歐盟的關系急轉直下。8月,歐盟宣布對俄羅斯施加煤炭禁運,迫使俄羅斯尋找新的出口市場;俄羅斯對華出口的煉焦煤量從2021年的1074萬噸升至2022年的2100萬噸。俄羅斯的煉焦煤種類完備,且儲量豐富,占全球的41%。

中國經濟的轉型也會在遠期降低煤炭需求。為了實現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中國將于同年實現鋼產量達峰,大多國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應該能更早實現這一目標,這也將減輕中國對煉焦煤進口的依賴。

作為中國的近鄰,蒙古占據了從中國經濟發展獲利的絕佳位置。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需要一直盯著同一貿易伙伴;過去幾年恰好證明,在必要的時候,中國是可以找到新的貿易伙伴的。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對華出口煤炭,蒙古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渝北区| 通化县| 武穴市| 咸丰县| 德昌县| 石阡县| 平罗县| 承德市| 大城县| 务川| 都安| 文水县| 两当县| 绥芬河市| 姜堰市| 启东市| 肥乡县| 若羌县| 清丰县| 阳原县| 华容县| 永泰县| 彰化市| 凯里市| 封丘县| 噶尔县| 郎溪县| 浦城县| 永昌县| 潜山县| 大港区| 黑龙江省| 高青县| 宜君县| 洛宁县| 汉沽区| 日喀则市| 鄂伦春自治旗| 平南县|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