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中國結算、中證金融、證券業協會配套制度規則同步發布實施。
此次發布的制度規則共165部,其中證監會發布的制度規則57部,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中國結算等發布的配套制度規則108部。內容涵蓋發行條件、注冊程序、保薦承銷、重大資產重組、監管執法、投資者保護等各個方面。
具體來看,主要內容包括精簡優化發行上市條件、完善審核注冊程序、優化發行承銷制度、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制度、強化監管執法和投資者保護等五大方面。
那么,注冊制和此前的核準制主要有哪些區別?對A股的市場生態又會產生什么影響?
易方達基金認為,對于公募基金而言,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對行業的研究能力、產品設計能力等多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為此,公募基金行業需要以《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行動指南,堅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本源使命,持續夯實投研核心專業能力,創新產品布局,通過深度研究、價值發現,支持戰略性行業和優質企業發展,同時助力廣大投資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廣發基金表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對公募基金助力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具體來看,注冊制全面是時候,資本市場將有諸多積極變化:一是體現在股票發行效率有望提升,主板的融資功能有望提升。二是兩融業務有望繼續擴容: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股票上市首日起可作為融資買入及融券賣出標的證券,兩融及轉融通機制進一步優化。三是股市交易機制進一步完善:注冊制引入盤后固定交易,不僅可以滿足投資者在競價撮合時段之外以確定性價格成交的交易需求,也有利于減少被動跟蹤收盤價的大額交易對盤中交易價格的沖擊。四是有利于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伴隨全面注冊制的推進,退市走向常態化,優勝劣汰效應加快顯現。
華夏基金認為,全面注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改變,它將引發整個資本市場生態的重構,發行制度改革僅僅是一個起點,后續還有并購重組、信息披露、監管體制、退市機制以及法律制度建設等等,全鏈條都會根據注冊制的要求進行市場化的改革調整。所以,全面注冊制改革帶來的改變和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它統一了各大市場發行制度,有效消除不同板塊、不同層次市場之間的制度差異,推進了資本市場制度體系的一體化。
嘉實基金認為,注冊制對新股發行的條件進一步放寬,有助于擴寬企業準入范圍,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加快初創企業、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的上市融資速度,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同時,審核周期縮短,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提升發行效率。
但是全面注冊制的實施并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在“放”的同時加大“管”的力度,督促各市場主體歸位盡職,營造良好市場生態,有助于市場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全面注冊制實施后,如何影響到投資者、股民的“錢袋子”?是否會改變機構、個人投資者投資邏輯?
博時基金表示,注冊制最大的價值在于簡化上市流程、降低上市成本、提高上市融資效率,資本市場能夠更好助力優質企業和實體經濟發展。
“但可以放心的是,即便是在短期,市場的擾動也是很小的。比如2020年6月創業板開始注冊制時,擾動實際上也是很小的。從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角度看,主要改變有兩個,一個是新股的可投資性會上來,在比較長的時間,新股、次新股還是容易在一段時間估值過高,二是市場對中國經濟各行各業的代表性還會持續提升。”博時基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