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重點辦理涉民企刑事案件久拖不結等五類案件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2月24日消息,最高檢日前印發工作方案,決定今年2月至12月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專項行動”。專項行動的案件范圍為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及其近親屬向檢察機關提出控告申訴的五類案件:涉及民營企業或者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申請立案監督的案件;民營企業家被逮捕后沒有繼續羈押必要,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案件;涉及民營企業財產被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申請監督的案件;涉及民營企業刑事案件辦理超期或者久拖不結,申請監督的案件;對法院生效刑事裁判或者檢察院生效刑事處理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的案件。
科技部部長: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首破3萬億元
2月24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在全體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捷報頻傳,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首次突破3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2.5%,基礎研究投入比重連續4年超過6%。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邁出新步伐,科技創新深入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并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更多新愿景、帶來更加美好新期待。
兩部門開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活動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2月24日消息,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鄉村振興局日前下發《關于開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項活動的通知》,決定從今年2月到2025年底聯合開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項活動,進一步加大檢察辦案過程中對農村地區困難當事人的救助幫扶力度,防止因案返貧致貧。《通知》要求,對進入檢察辦案環節、有因案返貧致貧風險的六類農村地區生活困難當事人加大司法救助和幫扶工作力度:一是納入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范圍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二是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三是生活困難的未成年人;四是生活困難的婦女;五是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六是生活困難的涉法涉訴信訪人。
公安部交管局:開展公路交通安全“春季守護行動”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眾號2月24日消息,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開全國視頻會,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在3月至5月開展公路交通安全“春季守護行動”。公安部交管局負責人介紹,春季守護行動期間,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將緊盯“兩客一危一貨”、6座以上小客車等重點車輛,線上布控與線下查緝相結合、路面查糾與源頭治理齊發力,從嚴查處超限超載、疲勞駕駛、超員載客、違法載人等嚴重違法行為,及時消除路面動態風險隱患。全面加強農村交通安全管理,緊盯集體務農務工、趕集趕圩、婚喪嫁娶、廟會活動、上墳祭祖等重點時段路段,組建執法小分隊深入農村地區開展流動執法勸導。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治理,及時排查急彎陡坡、臨水臨崖以及公路施工路段、景區周邊道路設施缺失、防護不夠等問題。
兩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意見
據最高人民法院2月24日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意見》。《意見》從總體要求、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加強業務協作、加強工作保障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健全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的13項具體舉措。進一步明確聯絡機構,建立會商機制,加強信息共享;推動協同保護相關法律政策完善,促進行政標準與司法標準統一;加強專業技術支撐、重點業務研討,加強人才交流培訓,推進跨區域協作共建、協同保護,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
8省區公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落實情況
據生態環境部2月24日消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21年4月至5月對山西、遼寧、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廣西、云南等8省區(以下簡稱8省區)開展督察,于2021年7月向8省區反饋督察意見。8省區將督察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抓手,制訂方案,建立機制,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督察整改取得明顯成效,一大批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截至2022年12月,8省區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558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56項,其余整改任務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公安部:3年共偵辦涉野生動物刑事案件7萬余起
公安部2月2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局長呂武欽介紹,2020年以來,公安部在全國范圍部署開展為期3年的依法嚴厲打擊涉野生動物犯罪專項行動。專項行動中,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非法狩獵、非法捕撈等涉野生動物突出犯罪。公安部先后45批次對涉野生動物重大案件掛牌督辦,150起大要案件全部告破。2020年至2022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涉野生動物刑事案件7萬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萬余人,收繳野生動物137萬頭(只、條)、野生動物制品18萬公斤。
文物局:清東陵文物保護規劃公布,分三個階段
據國家文物局微信公眾號2月24日消息,日前,《清東陵文物保護規劃(2022-2035年)》已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并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予以公布。該《規劃》是做好清東陵保護、管理和利用的基礎規劃,是作為清東陵文物保護工作的法律性指導文件。《規劃》涉及總范圍為80平方公里,其中主陵區76平方公里,北面沿昌瑞山主峰分水嶺(明長城遺址)為界向東至馬蘭關,向南至煙墩山東山腳沿象山、天臺山分水嶺,向西至黃花山分水嶺與古長城交界,還包括4平方公里陪葬區和馬蘭峪公主陵周邊區域。《規劃》分為近(2022年至2025年)、中(2026年至2030年)、遠(2031年至2035年)三個階段。
國家網信辦公布《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辦法》
據“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消息,2月2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辦法》,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辦法》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通過訂立標準合同的方式向境外提供個人信息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情形: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處理個人信息不滿100萬人的、自上年1月1日起累計向境外提供個人信息不滿10萬人的、自上年1月1日起累計向境外提供敏感個人信息不滿1萬人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網信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辦法》明確,個人信息處理者向境外提供個人信息前,應當開展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并明確了重點評估內容。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在標準合同生效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省級網信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