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年度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是“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為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分析人士指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目標是歷屆政府工作報告中最高的,而對調查失業率的表述則較2022年的“5.5%以內”略有放松。
分析師認為,中國政府上調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的一大背景是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設定更高的新增就業人數目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研究報告中表示,今年新增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5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僅僅滿足這一群體的就業需求就需要新增1100萬以上的就業崗位。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對界面新聞表示,面對1158萬的高校畢業生總量,穩就業、保就業、促就業任務將更加艱巨,也更為繁重。為了有效緩解就業總量壓力、化解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設定較過往數年為高的新增就業人數目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他指出,考慮到每1個百分點的GDP增長約能創造新增就業200萬至220萬人,今年GDP增速5%左右的目標以及經濟基本面向上發展的態勢,為實現1200萬人左右的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溫彬也表示,去年我國實際新增就業人數達到了1206萬,即便在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仍然如期完成就業目標,今年雖然任務重,壓力大,但仍有支撐。
“一是在疫情防控持續優化之后,服務業將會持續恢復發展,將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二是雖然出口面臨較大壓力,但平臺經濟、房地產發展等領域獲得政策支持之后,將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他指出。
對于失業率表述的微調,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張一平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對失業率的放寬與對經濟增速目標的下調是一致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是5.5%左右。此外,微調失業率目標也為政府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成績留出余地。
“例如雖然去年的實際經濟增速是3%,仍然實現了新增城鎮就業1206萬人,年底失業率也剛好控制在5.5%。考慮到當前形勢,今年在實際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績的空間是存在的。”他說。
雖然分析師認為上述兩大就業目標能夠實現,但他們指出,當前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別是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問題亟待解決。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1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但16-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7.3%,處于近年來同期高位。此外,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企業對技術性、實用性人才需求相對較高,但是工作條件相對艱苦的制造業難以吸引年輕人,勞動力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的矛盾同時并存。
他表示,一方面,我國就業質量有待進一步改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需要更加被尊重,“996”等嚴重影響勞動者身心健康的現象也需要逐步解決。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吸納就業的主體作用,通過改善營商環境、穩定預期、減稅降費等方式激發企業活力,提供創新創業的基礎。同時,放寬醫療、教育、養老等服務業的市場準入,充分發揮服務業吸納就業的作用。
3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將強化助企紓困,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傾斜支持。強化創新創業,深入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支持零工市場的建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努力促進供需匹配。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