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摩登消 胡芳潔
編輯|蛋總
美編|倩倩
審核|頌文
曾風光一時的外資彩妝品牌,正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韓妝悅詩風吟最火爆的時候,很多城市核心商圈的商場一樓都有旗艦店。那時候,同樓層其他店鋪收入15萬左右/月,悅詩風吟能賣到120萬-130萬/月,是其他店鋪的7-8倍。”美妝業內人士章林對「摩登消費」說。
作為曾深受大學生喜愛的平價品牌,悅詩風吟巔峰時期在中國擁有超過800家門店,年銷售額高達40億元。然而,近幾年悅詩風吟撤掉了80%以上的中國專柜。
敗走中國市場的外資彩妝品牌,并不止悅詩風吟一個。
曾被80后、90后追捧的韓妝品牌,如伊蒂之屋、夢妝等都已偃旗息鼓,甚至到了00后“相見不相識”的地步。
外資平價彩妝集體在中國遭遇滑鐵盧,這場大撤退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1、節節敗退
尤想當年韓妝最火的時候,電商平臺上的產品只要帶上“韓妝”這兩個字,月銷量就能達到上萬件。如今,這種現象已不復存在。
數據顯示,僅2022年就有超過20個海外品牌關停或調整國內渠道,包括美寶蓮關停所有線下渠道、雅詩蘭黛旗下品牌Too Faced海外官旗店結束運營、菲詩小鋪關聯38家銷售公司全部注銷等。
今年2月初,美國美妝品牌Revlon露華濃對外宣布,天貓官方旗艦店將于3月15日終止經營。目前,天貓上已無法搜到露華濃官方旗艦店,微信商城也已停止運營。
在露華濃發布關店聲明后不到兩周,網紅彩妝品牌e.l.f.也發布公告稱,將在3月31日起暫別中國市場,天貓、抖音旗艦店將于3月15日下架所有商品。
此前,伊蒂之屋天貓旗艦店也發布公告,店鋪暫停運營,于2022年11月12日下架所有產品。
實際上,上述韓妝品牌每況愈下,美妝經銷商們早就嗅到了風向。
有經銷商曾對媒體表示,2022年初,她向美妝運營店、商超供貨時,采購部門的負責人就會在韓國彩妝產品后面打叉,主要原因是銷量不好。
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夢妝、悅詩風吟、蜜絲佛陀等都進入了中國彩妝市場Top 10名單。而到了2019年,這些品牌都已經從榜單消失。
即便是一直以來高居榜首的美寶蓮,市場占有率也是呈連續下降態勢。
(圖 / 國元證券)
從數據來看,2019年是中國彩妝市場的一個分水嶺:這一年,夢妝、悅詩風吟、蜜絲佛陀等掉出了市場份額Top 10,完美日記等國內新品牌開始嶄露頭角。
2019年,完美日記分得4%市場份額,與外資高端品牌MAC已經不相上下。
此外,還有花西子、彩棠、珂拉琪、橘朵等國內品牌也進入大眾的視野中,比如花西子,在2020年-2022年連續三年占據天貓雙11彩妝銷售額榜單前三。
這些新面孔都是很年輕的國內品牌:完美日記、花西子都創立于2017年,橘朵2016年,珂拉琪2018年。
Euromonnitor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彩妝市場,花西子、完美日記的市占率為6.4%、6.1%,分別位列第一、二名。從2015年至2020年常年占據榜一的美寶蓮,也已在國產品牌的圍攻下走下神壇。
而韓妝逐漸丟失中國市場份額,也體現在韓國化妝品巨頭的財報上。
2022年,伊蒂之屋、悅詩風吟、夢妝的母公司愛茉莉太平洋2022年總收入同比下降15.6%,凈利潤大跌48.9%。亞洲區銷售額下滑了24%,中國區銷售額下滑30%。需要注意的是,其亞洲區60%的銷售額均來自于中國。
可見,中國品牌的崛起和外資平價彩妝的敗退,完全是同一個時間段里此消彼長的過程。
2、從產品、運營到文化的失策
事實上,在外資平價品牌消失的背后,既有國產品牌和國際大牌的逆襲,被搶奪了市場份額,又有它們自身在產品設計、渠道運營和文化等層面的潰敗。
“首先是國貨產品力上升,壓榨了外資品牌的生存空間。第二,國產彩妝更懂中國文化,更好的利用本地文化來獲得Z世代的青睞。第三是運營能力,新媒體渠道、直播流量的新玩法,國產品牌展現了更好的適應力和生命力。”彩妝業內人士趙楠對「摩登消費」表示。
在消費者角度上,彩妝產品的品類發展成熟,各家都相差無幾,那么價格和品質就是購買時首要考慮的因素。而在價格相當的情況下,國產品牌展現出更多對消費者喜好的用心和洞察。
「摩登消費」發現,完美日記旗下很大一部分產品都不超過100元,和悅詩風吟、夢妝定價區間相似。
僅從外觀來看,與韓國彩妝多用塑料外包裝不同,完美日記小細跟口紅,盡管售價不足百元,也采用了皮革、鎏金等元素。甚至有用戶在收到商品后,表示“比阿瑪尼Dior那些精致多了”。
而悅詩風吟、伊蒂之屋、夢妝等還是滿滿的塑料畫風。雖然價位相當,僅在外觀上,雙方的競爭已不在一個重量級。
(圖 / 中國品牌完美日記-口紅(左)韓國品牌夢妝-口紅(右))
(圖 / 中國品牌花知曉-腮紅(左)韓國品牌悅詩風吟-腮紅(右))
在顏值經濟時代,外觀已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構成部分,必然會對品牌發展帶來影響。
更關鍵的是,渠道布局和推廣策略上的標新立異,成為了國貨替代外資平價彩妝的重要籌碼。
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化妝品銷售渠道占比中,線上已近50%,在增速上,線上明顯高于線下。國際大牌都已放下身段與淘寶等平臺合作,并開始抓住社交平臺的流量。
但整體而言,韓妝少做流量推廣,又不找達人種草,在電商和社交平臺上鮮少見到它們的身影,導致很多00后甚至都不知道韓妝具體有哪些品牌。
實際上,韓妝在直播間投放力度不大,還有一個原因在于,直播間和品牌是雙向選擇關系,韓妝由于市場表現不佳,也讓它們很難被頭部主播選中。
此外,韓妝雖然也在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但是多數由代運營商運營,品牌本身對中國消費者的洞察有限,與代運營商的合作關系變動也影響了店鋪運營。
例如去年11月伊蒂之屋暫停天貓旗艦店運營,「摩登消費」向客服咨詢了具體原因,客服表示,因為更換運營商才導致店鋪停運。目前新的運營商已接手,今年3月其天貓店鋪才開始重新運營。
與之相反的是,2017年之后崛起的中國彩妝品牌,在成立之初就擁有互聯網基因,更是深諳電商、社交平臺的玩法。在線上投放上,更是毫不手軟。
2021年,完美日記營銷費用達到40.1億元,占比68.6%。此外,有媒體推算,早在2019年,花西子僅在直播平臺的營銷費用率占比就達到20%左右。
另外,在產品組合布局上,中國彩妝品牌和美韓等平價彩妝也存在顯著差異。
依托互聯網成長起來國產彩妝品牌,擅長用爆品快速搶占市場、占領用戶心智。例如完美日記小細跟口紅、花西子空氣蜜粉等,基本上都有一個重點讓消費者記住的產品。
但韓國彩妝,一直以品類繁多著稱,你可能知道悅詩風吟,但很少能想得起具體某一個產品。沒有爆款的支撐,很容易被互聯網時代越發喜新厭舊的彩妝消費者遺忘。
除此之外,政治、文化風潮的轉向,也從另一個側面影響著外資彩妝在中國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末,韓流進入內地,大眾普遍被劇中精致的妝容與時尚的服飾所吸引。
從2005年《大長今》、2013年《來自星星的你》、2015年《太陽的后裔》等,韓劇不斷在中國掀起收視熱潮,也帶動著產業的走向:韓國代購遍地開花,《來自星星的你》熱播時,千頌伊同款赫妍氣墊粉餅號稱“每30秒能賣出1個”。
但2017年以后,韓流在中國逐漸勢弱,本土娛樂產業日益崛起,本土文化認同感上升,加之國民的文化自信提高,進而帶動了年輕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的接受度。
“這一代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更高,他會去鉆研你是不是真的好用,是不是真的有專利等,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到產品上。”趙楠說。
在這些消費新趨勢下,她認為品牌本身要自洽,“你不能是一個擰巴的品牌,這一代年輕人會把使用某個商品當成自我的一部分,品牌成為他們彰顯個人價值觀的重要手段。比如說某個品牌出現辱華、歧視女性等問題,消費者可能就不買了。”
趙楠進一步表示,現在品牌面臨的是大眾全方位審閱,也許你能夠通過一個很出圈的東西快速走進消費群體,如果你做得不好,他們離開得也很快。
3、分化的國產彩妝市場
雖說國貨彩妝逐漸吃掉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但整體而言,他們定價大都在百元以內,主要替代外資平價彩妝。在高端彩妝領域,依然由MAC、圣羅蘭、迪奧等品牌牢牢占據。
實際上,國產彩妝最初能殺出重圍,與線上大手筆投放脫不開關系。但投放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幫品牌贏得市場,但也要付出高成本的代價。
加上產品的售價低帶來的利潤微薄,往往讓高營銷投入難以維系,也為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不過,近年來國產彩妝市場開始出現分化。一個趨勢是,走品質路線的中高端國產彩妝,開始展現出更強的生命力。
例如花西子、彩棠等品牌,即使在大促期間,平均售價也在150元左右,其中彩棠2022年雙11天貓平臺成交均價185元,比2021年同期提高了14%。
盡管售價偏高,但從2022年雙11來看,花西子、彩棠依然屹立在銷售榜單前列,但不少以低價搶占市場的品牌已消失不見。
從性價比的廝殺中突圍出來的國產品牌,以較高的品牌調性逐漸贏得更多品牌溢價和用戶粘性。
而高品牌調性背后,最終要由產品、研發做支撐,這是一個涉及到原料、配方、包材等各方面的系統工程。
“如果用工廠的流水線和配方,這樣成本是最低的。但要做出高品質產品,意味著你要使用更好的原料、更好的配方,這背后是企業的基礎研發能力,以及配方師科學家團隊的支撐。這些都需要企業做長線投入。”趙楠表示。
在消費者對成分、品質、功效日益關注的當下,基礎研發的投入,雖然消耗更多成本和時間,但也為品牌構建更多壁壘和特色。
以花西子空氣散粉為例,其中含有的特殊原料軟玉粉,采用遼寧岫巖縣產的軟玉自行研發,用于呈現東方人偏愛的通透自然妝效,花西子也因此獲得此款軟玉粉發明專利。
平價彩妝在外觀設計上,大多會采用公模進行生產,但也會帶來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所謂公模,是一些廠商擁有的固定模板,品牌在工廠進行生產、可以免費使用。但公模做出來的產品,幾乎長的一模一樣。彩妝除了使用功能之外,還講究悅人悅己,是一個美學的東西,同質化將導致品牌逐漸失去消費者。”趙楠說。
彩妝、護膚品“撞臉”早已不是新聞。
(圖 / 小紅書)
此前,有用戶在小紅書上吐槽,她購買過某品牌眼影,之后又在名創優品花25元購買一盒眼影,最后發現兩盒眼影除了logo不一樣,其他幾乎一模一樣。
實際上,市場份額大幅下滑的韓國彩妝,就是最多用公模生產的一類產品。
品牌自己開發一套私模,高則需要上百萬的成本,這對利潤并不高的國產品牌必然帶來成本壓力。不過,依然有不少國產彩妝在品質化道路上持續前行。
花西子雕花口紅,將微雕、浮雕工藝應用于口紅膏體上;花知曉品牌研發推出金魚花火、獨角獸、小天使等多個系列產品,獲得授權的外觀專利達40項左右。
(圖 / 花西子(左)花知曉(右))
而彩棠,則結合創始人唐毅作為美妝專家的背景,通過化妝理念與技巧的傳播和科普,帶動品牌調性。
從粗放到精細化發展的新國產彩妝品牌,正在呈現出擺脫“重營銷、輕研發”發展怪圈的可能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品牌的努力在目前所得到的市場認可,依然局限在產品定價所覆蓋的期望值范圍內。研發、產品力雖然是加分項,但營銷能力依然是國產彩妝這一輪崛起的最關鍵因素。
“彩妝研發,不僅是成分的研發,更是對時尚風格的把握和捕捉,回歸到公司上,是領導力的體現和公司對市場的捕捉。”安信證券表示。
隨著消費者主觀購買意識逐漸增強,未來彩妝品牌必須完成從營銷為王到“營銷+研發”雙輪驅動的轉型,而這又將是另一場更為激烈的淘汰賽。
*文中章林、趙楠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