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昊
跨界進入新能源電池領域,鈞達股份(002865.SZ)股價曾在2021年6月-2022年11月漲了12倍。
3月11日晚,鈞達股份發布2022年業績快報,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5.97億元,同比增長305.0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7億元,同比扭虧;實現扣非凈利潤4.94億元。
鈞達股份業績增長有多種原因。
首先,鈞達股份出售汽車飾件相關資產,獲得了約2.15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
汽車飾件曾是均達股份的核心業務。自2018年起,公司凈利潤逐年下滑,并于2021年出現1.79億元的巨額虧損。2022年公司籌劃將汽車配飾業務出售給關聯方,并于2022年6月向海南楊氏家族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出售了與汽車飾件業務相關的資產組。
剝離虧損的汽車飾件資產后,鈞達股份押注N型電池。N型電池技術是產業投資和市場關注的重點,目前N型電池主流的代表技術有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技術)、HJT、IBC等。
2022年7月底,鈞達股份完成對上饒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泰科技”)剩余49%股權的收購,捷泰科技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自2022年8月1日起100%納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
2022年是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年,光伏產品需求持續增長。由于電池環節受小尺寸電池產能退出市場以及N型技術升級迭代的因素影響,產能相對短缺,盈利水平持續提升,捷泰科技電池產品單瓦凈利逐季提高,主營業務充分受益。
捷泰科技也成為了鈞達股份2022年營收及凈利潤的主要來源。業績快報顯示,捷泰科技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11.15億元,同比增長約120%;凈利潤7.29億元,同比增長約223%。
捷泰科技不斷擴張新產能,其產能規模由年初8.5GW提升至年末17.5GW(P型9.5GW+N型8GW)。2022年,捷泰科技電池片出貨量達10.72GW(其中P型PERC產品8.85GW,N型TOPCon產品1.87GW),出貨量同比增長88%。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捷泰科技剩余股權時,原股東宏富光伏曾承諾捷泰科技2021年-2023年度實現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10億元、2.70億元、3.10億元,累計實現凈利潤不低于7.9億元。以此來看,捷泰科技超額完成任務。
展望未來,鈞達股份曾在互動平臺表示,N型電池也存在技術、投資等方面的高要求,未來幾年會是N型電池取代P型電池的一個過程,因此行業內N型電池將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公司率先在行業內實現了N型電池的量產,公司目前已簽長單覆蓋公司大部分產能,公司對2023年實現滿產滿銷具有較強的信心。
中泰證券發布研報稱,給予鈞達股份買入評級,理由包括2022年業績扭虧為盈;收購捷泰塵埃落定,電池片業務增厚業績;TOPCon第二波大級別機會已至,公司有望率先享受行業紅利等。
從股價表現來看,2022年11月公司股價觸及上市以來新高后震蕩下行,至今跌幅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