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黑鷹光伏 王亮
歷經波折與猜測之后,國內多晶硅第六大生產企業——亞洲硅業的控制權出現變更。
近期,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亞洲硅業( 青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案》。在此之前,2022年11月4日,曾經發布兩則股權轉讓公告,分別是:《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7.5985%股份轉讓公告》與《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4.5766%股份轉讓公告》。
最終均有接盤方接盤,只是未公開具體接盤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12%左右的股權接盤方正是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如果再加上本次53.5445%股權,正好與本次公告的65.7196%股權吻合。
至此,紅獅控股持有亞洲硅業總股本的65.7196%股權并單獨控制亞洲硅業。
紅獅控股于2004年3月25日成立于浙江省蘭溪市,主要業務為水泥、環保、金融及類金融投資。紅獅控股最終控制人為自然人,主要業務為水泥、環保、金融及類金融投資。在全國水泥行業,紅獅控股排在第四位。
在光伏多晶硅領域,2022年產能超5萬噸的企業有7家,他們是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東方希望、亞洲硅業、麗豪半導體。
由此,“水泥老四”,收購了“多晶硅老六”。
誰的亞洲硅業?
眾所周知,在此次轉讓股權前,亞洲硅業曾尋求IPO。2020年11月25日,亞洲硅業科創板IPO獲受理;同年12月23日,亞洲硅業進入已問詢狀態。
2022年4月29日,亞洲硅業和保薦人平安證券提交了《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和《關于撤回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有關規定,上交所于2022年5月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這意味著在IPO排隊522天后,亞洲硅業IPO之夢最終成空。
2022年8月,陸續有新媒體報道稱,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國內有硅料企業因為IPO被否,其控股股東作價110億轉讓其在該公司所擁有的全部股份。知情人士所指的這家硅料企業就是亞洲硅業。
有行業觀察者聯系亞洲硅業高管,該高管未直接否認,僅表示“不便透露”。另有業內人士表示,也聽說了這一消息。
根據亞洲硅業上市招股書,亞洲硅業成立于2006年,由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以及施正榮夫婦控股的亞硅BVI共同出資設立。亞洲硅業成立于當年,也正好是是尚德電力在紐交所上市的第二年。
黑鷹光伏曾仔細分析亞洲硅業的股權結構,亞硅 BVI 為亞洲硅業控股東東,持有公司208,728,128 股,占公司股本總額的 78.58%。
黑鷹光伏發現,施正榮、張唯夫婦通過信托基金Power Surge Trust 間接控制亞洲硅業,不考慮超額配售,倘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施正榮夫婦還將控制亞洲硅業58.94%的股份,擁有絕對控股權。然而,亞洲硅業的上市之路并不順利,如上述,IPO終止。
對賭條款
自2019年至今,超過50家光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2020年以來,科創板已經成為光伏企業登陸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跳板,天合光能、中信博等通過登陸科創板,不僅從資本市場募集數十億資金,市值更是紛紛看漲。
光伏領域,資本的作用在當下及未來的競爭中必然產生更大的作用。
筆者綜合分析認為,亞洲硅業彼時選擇2020年底上市,一是行業大勢所趨,二是彼時控股股東與投資機構的對賭承若即將到期,上市迫在眉睫。
據黑鷹光伏了解,亞洲硅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2月分別與青銀鑫沅、未央新能源、青海匯富、寧波矽科、西開投、深創投、紅土創新、紅土創盈、藍溪紅土簽署了《股權轉讓補充協議》,其中含有退出安排的對賭條款。
若公司在2022 年12月31日之前未實現在中國境內公開發行股份并上市,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共同連帶回購投資方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
黑鷹光伏曾統計發現,青銀鑫沅、未央新能源、青海匯富、寧波矽科、西開投、深創投、紅土創新、紅土創盈、藍溪紅土合計持有亞洲硅業23496萬股股權,持股比例為13.8215%。如此量級的股份回購,必然需要巨量資金支持。
做個假設,亞洲硅業上市若成,大股東們可一同分享這場財富盛宴,而一旦無法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上市,將對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產生巨大的資金壓力。
業績緣何下滑?
回到亞洲硅業經營業績層面。黑鷹光伏統計發現,過去數年,亞洲硅業84%以上收入來自于多晶硅業務,10%以上來自于光伏電站運營業務。
從可查詢的統計數據顯示,其多晶硅產品收入曾在2018和2019連續兩年下降,2019年為11.89億元,較2017年下降了22.08%。這也是其整體業績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黑鷹光伏發現,亞洲硅業多晶硅產品收入走勢要遠弱于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等主要競爭對手,且其多晶硅產品毛利率也要遠遜于后兩者。
如下表所示,通威股份多晶硅產品收入已經至少連續連年增長,2019年為51.79億元,同比增長了56.14%,大全新能源2019年多晶硅收入為24.42億元,也同比增長了17.97%,反觀亞洲硅業2019年多晶硅產品收入同比下降了4.18%。
同時,2017年亞洲硅業多晶硅產品的毛利率為43.37%,還要強于通威股份,略弱于大全新能源,可2018年以后其產品毛利率連年爆降,2019年毛利率已經降至12.70%,盈利能力不足通威股份的一半,較大全新能源也低了整整10個百分點。
亞洲硅業解釋,“2018 年、 2019 年,公司多晶硅毛利率顯著低于同行業公司,主要因公司多晶硅生產用電價格較高所致。”
談及賺錢能力,筆者發現亞洲硅業很大一部分利潤來自于政府補助,這也應引起投資者關注。
據黑鷹光伏統計,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間,亞洲硅業獲得的政府補助金額都在2000萬元以上,2019年獲得政府補助6283萬元,占凈利潤的比重達58.39%,2019年亞洲硅業“扣除非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將降至0.47億元,同比下降了75.82%,降幅將遠大于凈利潤(同比下降52.28%)。
不僅如此,亞洲硅業客戶集中度較高。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亞洲硅業對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合計分別為10.30億元、8.8億元、10.75億元和6.84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達60.94%、59.76%、75.66%和 95.88%,整體上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尤其是對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23.79%、20.09%、40.73%和 69.72%,客戶集中度非常高。
其第一大客戶就是光伏領域風頭最勁的企業之一隆基股份。
按照亞洲硅業的說法,“公司自2012年亞洲硅業開始與隆基股份開展合作”,2018、2019 連續兩年獲得下游龍頭廠商隆基股份頒發的“卓越品質獎”,為唯一獲此榮譽的多晶硅供應商。
2020 年,亞洲硅業正式通過全球單晶硅片龍頭企業隆基股份 N 型電池用料認證,成為我國多晶硅企業中首家通過該認證并批量供貨的供應商。
資金壓力
縱觀兩家公司的發展史,可以發現,隆基股份與亞洲硅業實控人施正榮之間也頗有淵源。進入2020年,隆基股份與亞洲硅業的合作日趨緊密。
2020年8月18日,隆基股份與亞洲硅業簽訂了關于多晶硅料的長期采購協議。合同約定2020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合計采購多晶硅料數量為12.48萬噸。
根據 PVInfoLink 于 2020 年 8 月 13 日公告的多晶硅料均價測算,預估本次合同總金額約 94.98 億元(不含稅),占公司 2019 年度經審計營業成本的約 40.61%(本測算不構成價格承諾)。要知道,截止2020年6月末,亞洲硅業的多晶硅產能還僅為19000噸/年。
上述協議簽訂后,亞洲硅業唯有開足馬力擴張,才有可能完成上述供貨協議。2020年底IPO,亞洲硅業原本計劃募集資金15億元,全部投向“60000t/a 電子級多晶硅一期項目”,項目總投資預算為24.99億元,建設周期為1.5-2年,建成后可年新增多晶硅產能30000 噸。
擴張就需要資金。但筆者分析發現,彼時亞洲硅業自身的資金儲備不僅不能單獨完成上述產能擴張,甚至不足以覆蓋有息債務,資金壓力可想而知。截止2020年6月末,亞洲硅業擁有的貨幣資金僅為0.94億元,而長短期有息借款規模達10.89億元,兩者間存在著9.95億元的資金缺口。
實際上,盡管亞洲硅業“光伏電站運營”業務收入一直保持穩定增長,但長期被拖欠的補貼電費,也給亞洲硅業帶來了很大的資金壓力。
據統計,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光伏電站運營”僅為亞洲硅業貢獻收入5.78億元,但截止2020年6月末亞洲硅業應收補貼電費(賬面價值)合計達4.84億元,占近近年電站運營收入的比重達83.74%。
無疑,沖鋒科創板成敗,事關亞洲硅業全局戰略得失,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IPO終止,對這家企業及股東無疑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誰是王體虎?
王體虎是亞洲硅業董事長、總經理,1962年出生在江蘇濱海縣的小農村,年齡上比施正榮年長一歲。
國際知名實驗室的專業首席科學家、一手打造青海光伏名片的企業家,這是王體虎為外界所熟悉的兩個身份“標簽”。
在王體虎秘書口中,他是神奇的“不管多晚發郵件都會秒回”的人;每日郵件往來的下屬會“吐槽”他連標點符號、英文大小寫也要“挑刺兒”;多年與他合作的伙伴眼里,“沒見過比他還忙的總經理”。
王體虎還有個被光伏業界熟悉的“身份”——施正榮多年好友,伙伴。
1995年5月至2006年4月,超過十年的時間,王體虎任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高級科學家、硅材料和器件項目首席科學家。
其后,科學家回歸實業。
2006年4月至2006年7月,王體虎短暫擔任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研發副總經理;2006年8月(含公司籌建期)至2019年8月,任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19年8月至今,任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剛到青海那年,王體虎44歲;如今,61歲。
亞洲硅業成立時,正值硅材料價格高峰期;如今中國光伏產業早已翻天覆地。
記得2019年初,亞洲硅業董事長、總經理王體虎曾對媒體表示:“我還遠不能算成功??!”
企業生產規模已經是10年前的近20倍,王體虎還要一直干,不停奔,為了實現心中謀劃已久的目標:“如果哪天我退休了,公司運轉的更好,能給股東有所回報,員工收入持續提高,公司發展穩定健康,我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