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灘顧問
近年來,在創新驅動戰略的推動下,全國形成了在科創核心城市建設科創飛地的浪潮,這種科創飛地主要建設離岸孵化器、離岸創新中心等載體,正在成為非科創核心城市破解高新技術產業缺乏與人才招引留用難題的有力抓手。
一、科創飛地是什么
不同于傳統的飛地園區,科創飛地屬于逆向而行,由科創欠發達地區在科創發達地區設立飛地,利用當地科創資源篩選創新項目進行孵化,孵化之后導流回本地,實現飛出地資源、政策與飛入地技術、人才的有機融合。
科創飛地是設在國內科創核心城市的離岸創新中心,與早期設在海外的離岸孵化器功能相似,主要鏈接當地的創新要素資源,促進科研成果的本地轉化和產業化落地,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升級。科創飛地的核心特點是“不求所在、但求所有”,主要評判標準是發展孵化、儲備項目以及企業落地率。
從全國科創飛地設置來看,上海、北京、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科創飛地最集中的城市和區域,比如無錫在上海設立9個飛地、在北京設立9個飛地、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13個飛地。科研資源密集的武漢、西安、杭州等城市,也成為科創飛地的主要目標地,目前杭州由各地設立的科創飛地數量超過35個。
二、科創飛地的典型城市——上海
科創飛地的選擇,與全國性的產業轉移路線密切相關,有城市群內部的圈層式轉移、有不同城市群間的跨區域轉移,相應地呈現出不同的科創飛地選址模式。在城市群內部的圈層式轉移占主導的情況下,外圍城市首選在城市群核心城市設立科創飛地。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深化,科創飛地建設已成為長三角區域創新合作的重要方式,上海成為長三角城市設立科創飛地的首選地。隨著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地位不斷凸顯,重大科創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優質科創要素資源不斷集聚,越來越多地方政府傾向于在上海設立科創飛地,享受上海的科創效應紅利。下面介紹幾個長三角城市在上海設立的離岸創新中心。
1、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嘉善縣政府在上海虹橋商務設立創新中心,總面積1.7萬平方米,主要面向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醫療、節能環保領域。
2、慈溪(上海)科創飛地:慈溪市政府牽頭在上海市閔行區設立科創飛地,重點聚焦新材料、金融服務、生命健康、航空通用、智能家電等產業領域的創新創業。
3、錫山(上海)離岸創新中心: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簽訂園區共建協議,目標對接滬上更多的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項目。
4、德國中小企業(太倉)孵化中心:太倉市在上海德國中心設立德國中小企業(太倉)孵化中心,借助上海國際平臺優勢,推動太倉招商服務前移,招引更多德國項目落戶太倉。
5、宣城(上海)科創中心:由宣城市政府與松江區人民政府合作,選址臨港松江園區創智一期,總建筑面積10920平方米,聚焦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醫藥食品、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產業領域。
三、科創飛地的運營模式
科創飛地項目一般采用“飛地孵化、本地轉化、資本先行、政府支持”的模式,針對地方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和創新環節,采用股權投資的方式提前鎖定優質科創團隊資源,引導科創團隊入駐離岸創新中心,并為其提供創新孵化服務,待團隊的核心技術研發成熟后,地方政府通過提供資金、市場、生產空間等支持條件,吸引科創團隊的核心成果在本地轉化、量產。
從運營模式看,科創飛地項目主要采用兩種運營模式:一是有政府平臺公司直接派駐團隊自主運營;二是委托專業的招商運營機構進行運營。以無錫設在深圳的科創飛地為例,目前無錫在深圳建設了9大科創飛地,分布于南山、寶安和龍華區等核心區域,大部分科創飛地采取了與專業機構合作的運營模式。
無錫在深圳的部分科創飛地
從功能載體看,科創飛地主要建設離岸孵化器、離岸創新中心,不需要多大的物業空間,一般有個幾千平方米就差不多了。比如無錫惠山(深圳)創新中心設在深圳蛇口核心區域太子灣商務廣場,總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提供18個獨立辦公室,2個開敞辦公區,共199個工位,包括獨立辦公區、共享辦公區、會議室、路演廳,以及1000平方米的露臺休閑區等。
從科創模式看,科創飛地基本遵循“基金+活動+孵化”的科創經濟范式,通過設立產業基金推動投資招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落地;通過創業大賽、創業路演等活動,加速與當地科創資源的溝通和連接,不斷集聚創業團隊和科創項目。
案例鏈接:麗水經開區的上海科創飛地
麗水經開區在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及張江藥谷的核心區建設“科創飛地”,總占地面積約18畝,總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科創飛地成立以來,累計引進上海產業項目112個、總投資269億元,引進天境生物、澤璟制藥、德琪醫藥、邁威生物等6家企業,形成了“研發在滬、生產基地在麗、銷售總部在麗”的新模式。
依托科創飛地,麗水經開區加強與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包括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光電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美國陶氏化學等,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檢測中心,精準對接前沿科研成果轉化的新興產業。項目孵化成功后到麗水建設研發中試和產業化基地,形成“孵化-加速-研發-中試-產業化”的科技創新鏈條。
依托“滬麗通”平臺,提供城市宣傳、園區入駐、政策解讀、人才申報、產業服務、商事服務等服務,將公共服務辦理延伸至上海飛地,為入駐企業打通產業培育及線上辦事的各流程,滿足飛地企業與麗水當地之間的政企互動、產業連接、資源共享等產業服務需求。
四、科創飛地的專業運營商
隨著科創飛地項目的逐漸增多,出現了一批離岸創新中心開發運營的專業運營商。基于切入科創飛地的業務原點不同,我們整理了三類科創飛地的專業運營商類型,下面分別做個介紹。
第一類是原來做技術轉移轉化服務的平臺和機構,核心城市的主要高校院所都設有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平臺如科易網。科易網智服(云)飛地借助城市網點空間,為地方政府提供異地科技招引和創新服務,采用“1+N”的建設模式,以1個城市為“中心飛地”,以多城市為“云飛地”,形成網絡化的科技招引和創新服務體系。典型案例如深圳-洛陽科創飛地。
第二類是以做科創企業培育和創新資源整合的科創服務企業,如太庫科技參與建立江陰高新區(上海張江)科創孵化器。邦程科技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一線城市打造“科創產業飛地平臺”,低成本、高效率對接一線科創資源,打造面向國內外的產業政策展示的窗口、人才引入和產業招商的平臺、科創產業培育發展的基地。
第三類是產業地產商拓展科創飛地業務,如天安數碼城參與的江陰高新區(深圳)科創孵化器、浙大網新飛地科技、啟迪控股的啟迪之星孵化器等。近兩年啟迪之星飛地孵化模式快速推廣,棗莊、撫順、宜昌、安吉、奎屯等地在啟迪之星北京、上海、深圳等基地掛牌“飛地孵化創新工作站”,構建起飛地孵化和跨區域招商網絡。
隨著科創飛地模式的不斷演進,已呈現出特色化、專業化、集成化的發展特征,專業運營商將成為科創飛地運營的主導力量,特色化布局將有助于強化科創項目的孵化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