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鈺
房地產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下,貝殼管理層再次于業績會上強調“沒有躺平”。
作為頭部中介公司,貝殼(NYSE:BEKE;HKEX:2423)的業績無可避免受到了房地產市場波動的影響。
3月16日晚間,貝殼發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營業收入為607億元,同比下降24.9%。營收下滑主要由于全年成交額(GTV)同比下降32.3%至約2.61萬億元。以致全年出現凈虧損13.97億元,而2021年凈虧損為5.25億元。
“這一輪市場波動是我們作為平臺經歷的第一次大考。”貝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永東在業績會上表示,為了應對市場波動,近兩年貝殼內部快速進行了一系列調整,開啟一體兩翼戰略,由規模擴張向有質量的發展轉型,落地了一系列降本增效舉措。
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貝殼的運營數據開始出現多維度回暖。受全國核心城市、成都及長三角存量房市場復蘇影響,2022年第四季度,貝殼存量房GTV四季度同比提升1.5%,雖然新房GTV同比下降26%,但整體表現優于市場平均水平。
因此,貝殼在去年四季度實現收入167億元,超出業績指引上限和市場一致預期。經營凈利潤扭虧回正至3.87億元,2021年同期為虧損11.84億元。
市場回暖在新的一年表現更為明顯。彭永東在業績會上表示,截至2月底,貝殼平臺存量房交易同比大幅回升,交易量接近21年同期水平,即存量房交易最活躍的年度交易水平。新房承銷數據也出現明顯的同比回升,恢復至接近2020年疫情后的交易水平。
告別規模粗放拓展
過去兩年間,貝殼的平臺門店及經紀人數量在接續縮減。
按照貝殼披露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其經紀人數量為394020名,較上一年減少13.3%。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活躍經紀人數量為349681名,較上年減少14%。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貝殼的門店數量為40516家,較上年減少20.6%。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活躍門店數量為37446家,較上年減少17.4%。
貝殼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盡管22年平臺門店和經紀人數出現下降,但是平臺經紀人和門店的結構效率都在持續改善。同比增長5.5個百分點。德佑和貝聯經紀人平均月度流失率降至不到5%,鏈家經紀人流失率降至3.1%。
隨著市場回暖,一些出險房企開始重新招人,貝殼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徐濤回應規模擴張問題稱,“今年沒有大規模拓展門店和經紀人的計劃。還是會繼續聚焦在單人單店的效率,實現經紀人收入的提升,而不是過去的粗放拓展規模的方式,貝殼這點不會發生改變。”
在“本輪市場恢復,行業并不會快速的增加產能”的思慮下,貝殼2023年的規劃是繼續做大店、優質店,僅考慮在少數有規模訴求的城市做經紀人的增長,同時要提升店效與人效。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貝殼要“固步自封”,在回答是否會縮減部分城市市場占比時,徐濤回應稱,貝殼從來不以市占作為業務運營的考核指標,但在城市側的規模需要達到一定門檻,自身網絡和規模效應才能充分體現。
“對于我們表現最好的城市,我們會繼續探索在細分領域的機會。而在競爭相對激烈的城市,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例如上海是萬億級別的市場,目前市場覆蓋規模仍遠低于北京,我們會在這類城市積極落地一系列舉措。”徐濤表示。
在市場活躍度下滑時期,拋去規模的野蠻生長,提效和風控就成了首要任務。
2021年底,貝殼推出了“快傭”模式,即開發商需提前墊付傭金,成交后快速結傭,經紀人的回款安全和積極性有所提高。
貝殼提供的數據顯示,快傭占比在四季度達到44%,比例較2022年初翻倍。快傭項目平均去化套數較非快傭項目高35%,開發商也獲得了更好的銷售去化。
并且去年貝殼還陸續迭代開發商風險評估體系,來前置管理業務風險,國有房企占比持續提升,其銷售占比提升至四季度的45%。
2022年,貝殼新房業務貢獻利潤率同比提升了4.4個百分點,且新房壞賬實現全年沖回,四季度回款天數降至上市以來新低。
貝殼管理層表示,在新房業務側今年仍會延續去年的高標準嚴要求,不會犧牲安全去拓展平臺的規模,同時我們也會視市場和開發商的恢復情況做動態的調整。隨著開發商現金流情況轉好,回款情況相對改善,由此將帶來他們在貝殼內部評級的被動提升,從而擴大合作。
家裝、租房業務要實現突破
2022年是貝殼兩翼賽道的出生生根之年。在將圣都家裝的業績合并入賬、于北京、廣州等城市落地門店之后,貝殼在家裝家具方面的業績增長明顯。
數據顯示,可比口徑下,貝殼家裝家居業務全年實現合同額69億元,同比提升31%,其中貝殼“一體”業務合作貢獻占比達33%。北京和杭州雙城實現了年合同額超過10億的第一個階段性目標。
作為被寄予厚望的“兩翼”之一,貝殼租房業務也在持續擴大。去年3月,貝殼把租房上升到戰略層面,提出要實現2022年達到10萬間房源。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貝殼租房業務進入了13個城市,總在管規模突破12萬間,其中分散式租賃業務“省心租”的在管規模突破了7萬套,已完成階段性目標。
對于“兩翼”業務,貝殼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今年會在2022年已進入的城市里慣性增長,而不會追求全面快速的規模增長。同時要對整裝業務進行科學管理轉化,實現租房業務去化天數下降、消費者滿意度,服務者和業務效率的提升。
“2023年我們想把幾個重點城市去打透,讓幾個重點城市成為標桿業務,也就真正完成了從0.1~1的突破。然后到2024年,我們可以將這些標桿城市向全國去復制和推廣。”
重點城市之一就是北京。數據顯示,在北京市場,貝殼的整裝家居和貝殼租房的業務收入占比由21年不到的3%,提升至22年超過11%。
在彭永東眼里,過去一年的行業調整周期,也驗證了兩翼對于房屋交易這個“一體”賽道不僅是自然的契合,更是反哺。
“展望2023年,面對近期市場的復蘇信號,基于中性的市場觀,我們一賽道策略會比較連貫,在降本增效和管控風險的基礎上,持續深化運營。”彭永東表示。
對于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展望,貝殼預計一季度凈收入總額將在180億元至185億元,由2022年同季度上升約43.4%至47.4%。
在營收預期提升之下,貝殼股價也迎來上漲。截止發稿時,貝殼在美股漲超5%,總市值為225.08億美元;在港股漲幅為10.38%,總市值為1879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