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寧
鋰電產業鏈本周大事
鋰離子電池將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
3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對鋰離子電池等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公告。自今年8月1日起,指定認證機構開始受理新納入產品CCC認證委托;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新納入產品指定認證機構和實驗室名錄另行公告。
歐盟發布法案減少鋰資源對外依賴
3月16日,歐盟委員會通過官網正式發布《歐洲關鍵原材料法案》。該法案旨在確保歐盟獲得安全和可持續的關鍵原材料供應,這些原材料主要包括鋰、稀土等。隆眾資訊鋰礦分析師于亞楠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該法案通過確定潛在的戰略項目,并在供應面臨風險的地方建立儲備,本質是為了確保鋰電池原材料供應。該法案還縮短了歐盟鋰資源項目開發的流程和時間,有助于加速歐盟在鋰資源項目的開發建設,但也加劇了本就增量有限的全球鋰資源的激烈競爭局面。
寧德時代“鋰礦返利”計劃最快月底達成
3月15日,財聯社報道稱,從接近寧德時代(300750.SZ)的業內人士處獲悉,醞釀多時的寧德時代“鋰礦返利”政策正在穩步推進中,目前與相關主機廠的協議簽署已進入實際性階段,預計最快3月底達成。今年2月,多位產業鏈人士透露,寧德時代近期正向車企主動推行“鋰礦返利”計劃,核心條款為:未來三年,一部分動力電池的碳酸鋰價格以20萬/噸結算,與此同時,簽署這項合作的車企,需要將約80%的電池采購量,承諾給寧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