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在特朗普預告自己將被捕后,全世界都在等待逮捕何時到來。
上周末,這位美國前總統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帖,稱將在周二(3月21日)被捕,同時呼吁支持者抵抗,導致紐約安全部門加強安保,迅速引發全球關注。其實在特朗普主動釋放這個重磅消息的前一天,就有美媒放出這個爆料稱,因支付艷星封口費事件,對特朗普的起訴或將在周二到來,但是并未引起如何轟動的關注。
截至發稿,特朗普的預測尚未成真。周三,大陪審團休假一天,最新消息是,曼哈頓地區法院最早或將在當地時間周四聽取證詞、做出是否起訴的決定。也有消息人士稱,大陪審團可能在本周投票,也有可能下周。如果特朗普最終被起訴,這將是首次有美國總統被刑事起訴的歷史性時刻。
特朗普深知競技賽事的精髓——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實際上,特朗普面臨著來自不同政府機構的四項主要刑事和民事調查的法律風險,只是“封口費”案件最接近調查的最后階段。
通過先發制人,特朗普貌似掌握了主動權,逮捕事件已成為他的競選資本。針對特朗普可能被捕的消息,包括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在內的共和黨高層譴責調查是“非法的政治攻擊”,這正中特朗普下懷。
長期以來,特朗普以“左派政治精英陰謀的受害者”自居,如果最終被起訴,這種受害者形象將更加固化。另外,他也將在基本盤選民中贏得更加堅定的支持。趁著話題熱度,周二,特朗普向支持者群發了競選籌款電子郵件。《華盛頓郵報》援引特朗普顧問的話說,自上周六以來,該活動已籌集了超過150萬美元。
但是特朗普在共和黨內最大的“假想敵”有點坐不住了。面對特朗普的多次攻擊,此前從未正面回擊過的德桑蒂斯,不愿被特朗普搶盡風頭,本周首次直接批評特朗普。周一,這位44歲的佛羅里達州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他成功入主白宮,將會比特朗普更加自律,“不要整天搞一些鬧劇,要關注大局,把重點放在競選獲勝上,”他說。
“如果他被起訴,他就會變得刀槍不入,”共和黨戰略家兼特朗普顧問蘭扎(Bryan Lanza)說。前副總統彭斯的幕僚長馬克?肖特也表示,調查事件確實為特朗普帶來了政治資本,但他認為,選民會厭倦特朗普這種“套路”,他身上的隱患越來越多。
這正是特朗普面臨的長遠風險之一。撇開定罪和監禁的可能性不談,不斷出現在特朗普身上的法律問題,凸顯了許多共和黨選民最不喜歡他的一些性格特征:好斗的網絡形象和缺乏自律,這些都是德桑蒂斯最近攻擊特朗普的目標。另外,這些不斷的法律麻煩將嚴重分散特朗普本人和其競選團隊的精力,他們需要多線作戰,一邊在黨內擊退競爭者,另一邊還要分身應對一件又一件可能的訴訟。
不管最終結果怎樣,人們熟悉的那個“戲精”又回來了。特朗普善于制造這種戲劇性時刻,在2016年首次競選總統時,他就經常卷入各種沖突。因炮轟“戰爭英雄”麥凱恩而受到抨擊?特朗普就加大攻擊力度;在與希拉里辯論之前被指控性騷擾?他拉上克林頓的性丑聞指控者召開新聞發布會。在他擔任總統期間,兩次彈劾、一項“通俄門”特別調查以及無數較小的爭議都是同樣的劇本。
據接近他的人士稱,對于即將被捕一事,特朗普其實“既憤怒又興奮”。他在海湖莊園與朋友們閉門暢想如何才能使畫面更具沖擊力。比如,被傳喚時,特朗普希望來一場“perp walk”,這是紐約的一種傳統,類似于“游街示眾”,即被告在前往法院的路上被一大群記者簇擁著游行。或者在法院臺階上舉行新聞發布會,他還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對鏡頭微笑。而在出庭時他希望戴上手銬。
即便最終因“封口費”事件被起訴以及定罪,從法律意義上來說,特朗普仍有權利競選總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教授哈森(Richard Hasen)對CNN指出,美國憲法只要求總統候選人滿足三個條件:美國公民,至少35歲,在美國居住至少14年。被起訴只會給特朗普帶來政治問題,即作為被起訴人可能更難贏得選票。
就像等待戈多一樣,也許逮捕不會到來,也許預言很快實現。不過,無論哪種結果,短期而言,對特朗普來說,貌似都不是太壞。對美國政治和社會來說意味著什么?這不是特朗普的首選考慮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