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三月,是天府之國群芳吐艷的季節。3月28日至3月31日,成都大運會代表團團長春季會議將在成都舉行。
生機勃勃,春之邀約。3月27日,成都大運會春團會主題片《在成都,遇見春天》全球上線!中國風格,巴蜀特色,一幅充滿東方美學韻味的畫卷緩緩拉開,在草長鶯飛的春天,邀請世界穿越天府古今,共品春日盛宴,共赴青春盛會。
以桃花為約
展現中國人的夢想世界
桃花,是成都人感知春天的訊號。桃,在中國人心中有特殊位置——中國人在7500年前就馴化了桃樹,是先民心中的吉祥物,象征著喜慶、熱烈、美滿、和諧、幸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記錄了中國人的夢想世界。
成都大運會主場館位于龍泉驛,每逢陽春三月,龍泉山桃花盛霞,風景如畫。鏡頭里,漢服少女在桃樹下起舞弄劍,晨讀的小朋友搖頭晃腦地朗誦“投我以桃,報之以禮”。這群活潑的孩童,向世界發出春日的邀約,一起來桃花林里嬉戲玩耍,一起在春風中共舞,品嘗甜甜的水蜜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詩經》里的春天,而“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是杜甫詩里的天府之春。熊貓基地、武侯祠、青城山……視頻里的各種成都地標,都在訴說著蓉城的春日絮語:春風化雨,孕育希望。
從古到今,從古蜀文明到城市文化、生活美學,借以春天的視角,跨越地域、語言的軟性表達,美出新高度。
以文化為約
4500年前寶墩第一顆種子孕育文明
千年古都遇上青春盛會,將成為這個春天成都送給世界的真誠禮物。視頻開篇,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宋體等字體的“春”字交疊變幻,春天從中國古文字里跨越千年,演變而來,盡顯漢字之美。
春回大地,夢回古蜀。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青年文物修復師正在修復文物,透過神秘的黃金面具,他望見古今更迭——成都的春天,從4500年前寶墩第一顆種子開始發芽。
寶墩文化是成都平原迄今為止能追溯到的最早的考古學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遠在距今4500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就已經產生了作為蜀文化源頭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寶墩文化”。
春雷響,萬物長。寶墩文化是天府農耕之源,春天來了,古蜀先民圍著孕育出的禾苗,驚喜萬分;夕陽下,古蜀先民狩獵歸來,一路慶祝勝利豐收。
這個春天,文明的曙光照耀大地,古蜀先民向世界發出邀請,來“天府之根”寶墩遺址,一同感受跨越千年的天府文化。
以青春為約
播撒友誼的種子實現共同夢想
成都的春天,是青春的生命力,是熱情開放,是心懷夢想,是永遠奔跑。運動員們向世界發出邀請,齊聚成都,各展風采。
春天,一切正在蘇醒。大運籌備穩步推進,春訓拉開帷幕,成都體育學院藝術體操隊舞動的身影躍入鏡頭,姑娘們躍動身姿,彩帶交疊成同心圓,迸發出青春活力和運動之美。
在春天播種友誼的種子,期待未來長成參天大樹。教室里,來自四川大學的成都大運會志愿者們用不同的語言,微笑著向世界說出:“成都歡迎您”。墻面上,密密麻麻地貼著不同國家和地區語言標注的詞匯卡。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不僅是一場國際性綜合賽事,更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青年朋友們的文化交流盛會。世界如此不同,文化如此豐富,我們卻擁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命運,共同的夢想。
新起點,再出發。夢想蓄勢待發!有朋自遠方來,我們站在2023年的春天,期盼一場夏日盛會,等待一場期待已久的精彩!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