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未來已來,正在開始流行。
2023年初,ChatGPT的潮流快速的席卷全球,讓AI在現實層面和普通人更加貼近,也在短時間內讓該應用迅速的突破1億用戶。
對于ChatGPT,比爾·蓋茨的稱贊沒有絲毫的掩飾,他稱,OpenAI發布的大語言模型ChatGPT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兩項革命性技術之一。
給予這么高的評價,足見ChatGPT的巨大商業價值。
那么,ChatGPT究竟是什么?未來會朝著哪個方向去發展?是否會走向和元宇宙一樣的命運?
時間推移到2015年,當時以亞馬遜為主的全球電商掀起了一場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在此大背景下,圍繞著手機開發的各種應用軟件成為了全球的商業風口。在這種合力的推動下,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一躍成為全球首富。
更為夸張的是,盡管離婚分走了一部分貝佐斯的財產,因為亞馬遜剛好站在風口上,貝佐斯依舊還是全球首富。
但是,因為全球商業風口變化愈來越快,AI、元宇宙、智能可穿戴設備、新能源汽車等都成為了電商的接力領域,且有部分商業大佬也開始低調地進行了布局,而非盈利組織OpenAI也就是在2015年誕生的。
該公司成立時,就獲得了馬斯克和雷德·霍夫曼等億萬富翁科技名人的支持,他們共同投入了10億美元,并吸引了該領域一些頂尖人才從大型科技公司和學術界慕名而來。
由于當時的AI還停留在研發層面上,并未推出顛覆性的產品且大的風口并不在AI領域,所以OpenAI作為一家非盈利組織,兩三年就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2018年初,馬斯克告訴阿爾特曼,OpenAI已經嚴重落后于谷歌。而馬斯克的想法就是像掌控特斯拉一樣,徹底的掌控這家公司,并且由自己去運行。但馬斯克的想法遭到了阿爾特曼以及其他創始人的拒絕。
此后,馬斯克決定退出這家公司并且取消了原定的捐贈計劃。
這場沖突之后,馬斯克與阿爾特曼決裂,并且挖走OpenAI最優秀的人才之一Andrej Karpathy,讓其負責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項目設計。
馬斯克的退出,讓這家非盈利性質的公司很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該公司無法支付在超級計算機上訓練人工智能模型的天文數字費用,于是該公司想到了其他的辦法,包括成立一家盈利性的實體公司。
2019年3月11日,OpenAI向外界公布了這項決定。而在這個階段,比爾·蓋茨則經常與OpenAI的團隊成員見面。
為了讓這家公司能保持初心,創始人阿爾特曼做了一項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決定,就是放棄這家盈利實體的股權。而且OpenAI還聲明,將限制投資者的利潤,多余的利潤將歸原始非營利組織所有。
阿爾特曼的做法讓很多投資人望而卻步,但是微軟卻看到其中的機會,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OpenAI從微軟獲得了10億美元。當然,微軟對OpenAI的支持不僅僅只停留在資金層面,而是全方位的。
而當時,疫情使得全球經濟模式開始發生變化,而此時新能源汽車也開始替代電商成為全球新的風口,特斯拉一年十倍的漲幅直接將馬斯克送上了全球首富的位置,并且力壓了貝佐斯。此后,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隨著通脹水平的不斷上升,美聯儲激進的緊縮之路,直接導致了嚴重依賴未來現金流的科技型公司陷入了困境。
僅一年時間,全球AI公司的估值就從30倍暴跌至15倍左右。
好在在微軟的強力支持下,OpenAI躲過了一劫,沒有倒在資金短缺的困境里。不僅如此,這家公司還與微軟建造了一臺超級計算機來訓練大規模的模型,最終創建了ChatGPT和圖像生成器DALL-E。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于滲透率的快速提升,使得交付量成為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重要衡量標準,到了2022年底,特斯拉甚至出現了產能過剩。
由此,衡量新能源車企業的條件由交付徹底過渡到了對凈利潤的考量,也就是說,市場已經開始用成熟企業估值的方式來對新能源車企業進行估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全球就需要新的商業風口,來講新的商業故事。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了人工智能對話聊天機器人ChatGPT。2023年1月底,該款應用就獲得了超過1億用戶。經過一個多月的發酵,ChatGPT憑借大算力、大規模數據訓練、基于人類知識的強化學習等方式突破AI技術瓶頸,獲得超預期的用戶體驗效果與市場反響。
GPT-4的推出讓市場看到了商業化加速的預期,以及對于未來各行各業顛覆性的“擔憂”。當然,對于ChatGPT最后悔的還是馬斯克。2月17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寫道:“OpenAI是作為一家開源的非營利公司創建的,以制衡谷歌,但現在它卻已經成為一家由微軟有效控制的開源、利潤最大的公司?!?/p>
此后他又在推特上表示,“我仍然很困惑,我捐贈了約1億美元的非營利組織是如何變成300億美元市值的營利組織的。如果這是合法的,為什么不讓其他人這樣做?”
很顯然,他非常后悔。但這一切都已與他毫無關系了,而這家公司也狠狠地將谷歌甩在了身后。ChatGPT已經勢無可擋,風口已經來到,而馬斯克也很有可能錯失了下一個時代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