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鯊有貨 李佳琪
編輯|盧旭成
近年來,在短視頻平臺推動下,“曬寵”已成新潮流。養一只“毛孩子”已然成為Z世代“鏟屎官”們困惑與焦慮的出口。單身、銀發群體數量的增加,也推動著寵物消費的快速增長。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將達4936億元,同比增長25.2%,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8114億元。
在新消費浪潮和寵物行業的整體推動之下,小寵市場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目前小寵物行業規模接近百億元,且增長非常快速。倉鼠類目近四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淘系平臺銷售額排名前五的企業,2021年都保持了30%-300%的增速。
在小紅書搜索“小寵物”,顯示筆記數量達438萬+。一篇“長得像綿羊的侏儒倉鼠”的筆記,點贊數高達十萬。評論區“什么品種?哪里有賣?求鏈接”的咨詢多達4000+ 。
艾瑞網數據顯示,我國寵物消費類型中,小型寵物占比54%。
“很多人對小寵物的認知還停留在‘花鳥魚蟲’,其實,小寵物是除了貓狗、水族以外的所有的小型寵物。它主要涵蓋倉鼠、兔子、龍貓、豚鼠等嚙齒類,鸚鵡、八哥、畫眉等鳥類,陸龜、水龜、蜥蜴、蜘蛛、蛙類等爬寵類。”小寵物品牌布卡星創始人姚元戎告訴藍鯊消費。
當前,小寵物賽道發展較慢,原因如下:1、上游原料端缺乏質量標準,質量不穩定,供應商多而散,供給不穩價格波動大,溯源性差;2、倉儲物流端的成本、履約交付、資金、管理、需求等壓力;3、渠道通路復雜難觸達,覆蓋成本高,價格體系管控難,系統化管理難度大等。得益于女性消費群體的增加,線上滲透率的上升,消費者養寵需求更個性化,小寵物賽道發展潛力巨大。
01、小寵物賽道已成新藍海
寵物企業大致經歷了“三代”發展:第一代是中寵股份、佩蒂股份,以出口代工作為自己的主營業務。當時抓住的機會是,國外寵物品牌崛起,中國構建了強大的供應鏈優勢。第二個階段是,2010前后,中國出現了一些國產品牌,中國的寵物開始從原來吃‘剩飯剩菜’到開始吃主糧食品。與此同時,在新渠道、新媒體的影響下,誕生了第三代中國寵物企業。它們踩著這波渠道紅利,也登上了牌桌。
新消費浪潮和寵物行業整體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小寵物賽道也在2019年后迎來迅速增長,目前行業規模接近百億元。其中,倉鼠類目近四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且在淘系平臺銷售額排名前五的企業,2021年都保持了30%-300%的增速。
但相較于貓狗賽道,小寵物尚處于有品類無品牌的市場教育階段。布卡星也正是在2019年進入小寵物賽道,希望在這片新的藍海市場中尋找到新的機會。
隨著年輕一代養寵用戶成為主流,他們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感受,更愿意為消費中的體驗感和價值認同感買單,養貓養狗已經無法完全滿足他們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小寵物恰恰完美契合了年輕一代寵主的心理需求,也逐漸使得小寵、異寵成為了國內寵物行業的一條重要分支。
“由于小寵相對種類更多樣、生存環境更復雜,其產業附加值也更高。相較犬貓主流賽道,小寵市場更為初級。除了缺乏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外,產品、渠道、供應鏈以及市場格局等也更加混亂。這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機遇和可能性。”姚元戎告訴藍鯊消費。“年輕人需要更多‘新’東西來標榜自己的獨特,通過飼養鸚鵡、倉鼠、荷蘭豬、刺猬等小寵物,在短視頻平臺上博得更多關注。更重要的一點是,小寵物的飼養與貓狗等寵物的飼養并不沖突,小寵物飼養者很多是家中已有貓狗的愛寵人士。”
當前,小寵物飼養已成為一種新型社交貨幣。在多元化社交場景中,如果帶一只小寵物出街,吸睛程度與關注度都會加倍。其與貓狗等寵物相比的另一顯著區別是,其在時間與空間的侵占性上都相對較小。時間上無需遛彎和寄樣,即便是短途的出差旅行,只要備足食物水源即可。空間上,小寵物空間占用度低且無需太多的互動,提供情緒價值的同時還能保持獨立空間。
02、小眾但極具購買力
盡管相較犬貓市場來看,小寵市場尚屬于“小生意”,但小生意也隱藏著“大機會”。
“想要迅速在小寵領域打開局面,除了要在價值認同、消費體驗方面下苦功之外,還要先整合上下游資源,在小寵市場打造出品牌效應。”姚元戎告訴藍鯊消費,布卡星當前也在上游原料、生產工藝、食品配方、用品設計,下游渠道建設、理念宣傳、品牌塑造,構建自己的品牌壁壘。
由于大多數小寵不適合與人直接同住,小寵飼養者需要為小寵搭建人造景觀。姚元戎表示:布卡星的裝飾類產品占到了所有產品線的7成以上。小寵一般吃得少,所以主糧類的消耗并不多,但在造景裝飾上,尤其墊料品類方面,因為頻繁更換,是不小的開支。
以倉鼠的養殖為例,打造一個倉鼠窩,消費者除了購買基礎的籠子,還要購買跑輪、墊料、浴室、飲水器、小床、跑跳平臺、便盆、浴砂等一系列產品。不同季節需要搭載不同風格的小窩,購買期跨越全年。
以籠具的選購為例,由于倉鼠聽覺靈敏但眼神不太好,需要的是橫向活動面積而非結構復雜的多層籠子。倉鼠的生活習性是向下挖掘而非往上攀爬,籠子高度過高可能存在讓倉鼠摔斷腿的風險。籠子結構過于復雜也會出現清理困難的問題。因此,國內20~30厘米的籠具,并不符合倉鼠的生活習慣。
布卡星參照德標倉鼠飼養標準,將籠具的最小面積調整為0.5平方。它率先使用真空包的方式將產品推向市場,用戶體驗升級的同時,售價也達市場平均售價的兩倍以上。此外,在墊料厚度、跑輪大小到浴沙和玩具造景方面均進行了更加符合倉鼠生活習慣的升級。
據悉,2022年,布卡星單倉鼠類產品在淘系平臺交易總額超5000萬元。倉鼠消耗品、用品和食品對營收的貢獻約在40%、30%、30%。消費者復購周期大概在2-3個月,次月復購率在25%左右,季度復購率達60%。
相對于愈加分化的養寵需求,供給不足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由于品類sku較多且相對分散,供應鏈和工廠的發展緩慢且匱乏。市場上尚無成熟且有實力的工廠能夠保證品牌方的交付需求和交付質量。所以,中高端供應鏈資源稀缺是小寵物行業發展的最大痛點所在,我們希望能夠提升自己整合供應鏈的能力,以改善整個行業的供給能力。”姚元戎表示。
基于行業痛點,布卡星與中寵股份和當地政府達成合作,計劃在煙臺建立90余畝小寵物產業園。
“這產業園會涵蓋主糧、墊料、用品三大工廠,我們將總體對其進行生產安排、品質把控和成本交付的優化,希望能夠快速補齊當前小寵物行業供應鏈不完善的問題。”姚元戎說。
此外,布卡星正積極布局線下渠道,從去年下半年嘗試在杭州開啟第一家線下門店開始,布卡星在很短的時間內即打磨出了較好的門店模型——顧客流量大,消費轉化率高,門店成本低,回本周期短。門店作為重要的流量入口和品牌窗口,對于提升品牌力有重大意義。
“在線下門店,我們發現了小寵物賽道除Z世代外更具消費力的群體——親子群體。帶著小朋友進店的家長,一定會被吸引并駐足,且大多不會空著手走,轉化率極高。相較于貓狗來說,飼養簡單且省心的小寵物的確更適合成為家庭的第一只寵物,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愛心,還能建立他們的責任意識。”姚元戎說。
私域運營方面,布卡星當前運營了幾十個微信群,人數從200到400不等,總數在2-3萬。布卡星很少在群內直接發商品的優惠券,而是通過養寵心得討論,養寵知識科普,養寵產品優惠分享等多種方式豐富社群內容。同時,小寵主人具有熱衷分享養寵經歷的特性,群內的活躍度和粘性很高。
03、政策完善才能釋放出小寵物賽道潛力
與老牌寵物企業相比,新一代寵物行業的領導者更加注重品牌、設計、營銷策略以及開拓更多尚未開發的細分市場。這些發展思路正是一些以代工起家的老牌寵物企業所欠缺的。而老牌企業也沒有放下前進的步伐。他們更懂上游供應鏈,懂產品,懂生產制造,這些都是老牌企業的優勢所在。這些經驗需要用時間來積累,不能一蹴而就。
布卡星當前已經在海外搭建了社媒矩陣,并在亞馬遜上進行售賣,主要在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幾大站點,從Instagram的鏈接進入Linktree主頁之后可以領取折扣代碼進行折價。
姚元戎表示,在供應鏈生產端的問題還沒解決的時候,暫時不會大量上架產品,因為如果不能及時按質按量交付,可能會引發負評,不僅影響海外的口碑,也會影響品牌的供貨體系。
“此外,小寵物行業的發展還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過去,很多小寵物是不允許飼養的。以鸚鵡為例,國內能夠飼養的種類不過2-3種。據最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很多小寵物的飼養品種逐步放開,飼養性和樂趣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小寵物一定會被更多用戶發現并喜愛,成為大家所熟知的飼養寵物。行業的發展需要從業者的共同推動。只有行業發展足夠成熟,消費者決策成本更低,才會逐步被更多消費者接受和認同。”姚元戎告訴藍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