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娛 蒜香啫啫角
作為所謂的“藝人經紀第一公司”,樂華娛樂上市后的首份成績單似乎并不理想。
據3月20日樂華娛樂發布的2022年全年財報顯示,2022年樂華娛樂營收9.8億元,同比下滑24%,年內利潤17.2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2.67億元,同比下滑32.4%。
投資者對這份成績快速給出了反饋。3月21日,樂華娛樂收報4.91港元/股,下跌1.01%,總市值42.72億港元,較上市當日的52.46億港元,市值已蒸發10億港元。
盡管樂華娛樂掌舵者杜華前有借錢簽下韓庚,后有豪賭UNIQ捧出王一博,讓公司一時走在了藝人經紀領域的頭部,但顯然,如今的樂華娛樂在偶像選秀綜藝熱潮冷卻后遭遇了增長的難題,尚未能多維度發展、營收高度綁定單一藝人的樂華娛樂,怎么走才能找到發展的新解藥?
王一博還能拉著樂華走多久?
作為當下的頂流之一,王一博成為樂華的營收支柱并不意外。
此前有媒體分析,在所有藝人中,王一博對樂華娛樂的貢獻不菲,2019-2021年王一博應占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6.8%、36.7%、49.5%,在2022年前三季度樂華實現的7.53億元營收中,王一博的占比進一步上升至59%。
然而,再頂流的王一博,也難以讓樂華在偶像選秀熱潮冷卻時不受影響。
據財報顯示,2022年樂華的收入主要來自藝人管理、音樂IP制作及運營、泛娛樂三大業務,占比分別為86.9%、10.1%和3.0%。其中藝人管理業務收入包括藝人的商務推廣、參演影劇綜的片酬等,在偶像養成節目暫時畫上句號的2022年,公司的藝人管理業務營收達8.5億元,同比下滑27.5%。
2022年樂華唯一實現增長的業務是音樂IP制作,營收為9861萬元,同比增長26.8%,然而王一博依然是這一業務的最主要貢獻者,其單曲《像陽光那樣》售出超200萬張,一張售價4元,總銷售額800萬。作為對比,黃明昊的數輯《VR》售出23萬張,銷售額為575萬元;朱正廷的數專《T》售出22萬張,收入為550萬元。
也就是,樂華娛樂為公司貢獻超95%營收的兩大業務,均與王一博個人發展有強關聯,這對于一家公司的長期發展而言,不穩定是擺在明面上的。
暫且不談王一博個人塌房這樣的意外事件,單說隨著王一博發展的蒸蒸日上,經紀公司在和頭部藝人議價談判上的底氣就會不足,很可能會給頭部藝人讓出更多利益,在王一博與樂華合約到期后雙方將如何繼續合作,新的合作方式又會是怎樣的,就都可能給公司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
很顯然,樂華娛樂也并不想過分依賴王一博這一根獨苗。
去年,樂華在國內推出了兩個偶像新團體,包括內地偶像樂隊NEVERLAND以及內地男團BOYHOOD,但出道期短,市場環境變化,都讓這兩支男團的影響力還局限于內部粉絲圈;至于出道一年的NAME女團則更是毫無水花。
而難受的是,新藝人尚未能展現變現能力,但對新老藝人的培養不能停滯。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樂華藝人管理業務的毛利同比減少45.3%至2.86億元,毛利率也由2021年的46%銳減至2022年的34.7%。
如果說在藝人培養出現斷層時,這樣的情況難以避免,那么更現實的問題是,樂華究竟有沒有再復制出下一個王一博的能力。
復盤樂華娛樂在發展上的成功拐點,第一個是拿下了彼時作為偶像領域頂流的韓庚,因為有了韓庚的加入,樂華娛樂才走向了正規,將韓國練習生機制引入國內,為后續的發展做好了鋪墊;第二個則是在打造UNIQ時保持了堅定的信念。
UNIQ2014年正式出道,彼時國內的偶像文化仍然是小圈層,5個男孩并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2016年樂華把王一博、周藝軒送上了當時高熱度的綜藝《天天向上》,也并沒能讓UNIQ的名聲在國內大眾市場打響,直到2018年王一博參與到《創造101》,2019其主演的《陳情令》上線,才終于讓這支男團守得云開見月明,而需要注意的是,到現在UNIQ整個團體在市場的影響力也仍沒能粘上王一博的多少紅利。
不能說樂華對旗下藝人的培養不用心,包括選人能力上也并不是不合格,但一個是本身自帶流量的韓庚,一個是蟄伏4年才被看到的王一博,都不能證明樂華在藝人經紀上的硬實力。尤其是后續同樣通過偶像綜藝出名的吳宣儀、孟美岐,在一時熱度冷卻后再難在市場中積累新的路人粉,也進一步讓樂華的藝人經紀實力被質疑。
在這樣的背景下,考慮到目前樂華營收能力與王一博個人發展的強關聯性,說樂華娛樂是在單腳走鋼絲也不為過了。
虛擬偶像、電商帶貨,樂華娛樂的“自救”或許也不樂觀
外人能看到的情況,樂華自然也心里有數。樂華娛樂的“自救”沒停留在推出新的偶像團體,還包括在泛娛樂業務上進行多元化的嘗試。目前能看到的有兩個方向,其一是搭上技術發展的快車做虛擬藝人經紀,其二是做直播帶貨,將現有資源做更多維度的開發。
那么,這兩個方向真的能拯救樂華嗎?
先來說第一個,虛擬藝人聽起來是個不錯的Idear,2021年樂華推出的虛擬偶像團體A-Soul也確實為公司帶來了一波新的熱度與收入,然而到了2022年,曾被認為不會翻車的虛擬偶像也出了事端,A-Soul的“中之人”風波讓團體發展受到了巨大影響,另外兩支虛擬藝人團體量子少年和EOE在市場屬于悄無聲息,這也使得2021年被看好的虛擬偶像在2022年表現遠不及預期。
當然,A-Soul的問題不代表虛擬偶像之路不可行,因為虛擬偶像一時擁有熱度,市場上甚至也出現了專門的虛擬藝人綜藝,但在虛擬偶像尚屬小眾圈層,行業發展缺少標準化、參考者的當下,要做出一個標桿性的虛擬藝人難度,并不比培養下一個王一博小多少。
如果樂華繼續在虛擬偶像上認真投入,也許在未來會有不錯的成績,但這需要多個前提去支撐。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技術難題,目前虛擬藝人的主要活躍場還是直播間,雖然也有現場、短劇等相關嘗試,但技術的限制始終讓虛擬藝人的表現和理想差距很大,技術不突破,技術成本降不下來,都會影響虛擬偶像的發展,以及虛擬偶像變現能力的挖掘。
其二是如何做出行業的標準化,例如中之人的待遇,中之人與虛擬偶像的關系等等,這些問題如果捋不清捋不好,虛擬偶像的發展就會始終處在混亂的、不穩定的狀態,而做出行業的標準化,是否在樂華的能力范圍內是不可知的。
我們再來看看樂華“自救”的第二個方向。
去年年初,樂華開始涉足護膚美妝賽道,先是投資了SEVENCHIC香氛筆,后與華熙生物成立了新公司,利用公司的藝人資源發揮公司的營銷優勢,為樂華相關的護膚美妝產品打出聲量。這個思路確實是可圈可點的,既調動了公司的自有資源,讓藝人更進一步為公司打工,同時,也增加了公司的多維度營收。
在這個思路下,杜華自創的美妝護膚品牌Dr.JE在市場認知度上已經有了初步成績。從抖音及淘寶旗艦店的銷售額來看,爆款產品是含有藍銅勝肽成分的一款面膜,15片售價409元,淘寶上的月銷量5000+,不過根據買家評論來看,大多數是基于明星直播間的折扣而購買。
除此之外,杜華也開啟了個人IP的開發。2022下半年,杜華帶著Dr.JE品牌先后走進了賈乃亮、戚薇等明星直播間,也與抖音頭部達人“瘋狂小楊哥”、淘寶頭部主播李佳琦合作,為品牌做宣傳的同時在前臺頻繁刷臉。
到了今年,杜華在抖音上開啟了“杜華嚴選”直播間,所售產品包括自創美妝品牌的面膜,樂華投資版圖上的SEVERCHIC香氛筆,旗下藝人盲盒、樂華家族演唱會門票等等,選品基本和自身的主要業務掛鉤,受眾人群看起來也瞄準公司藝人粉絲群體。
從這角度來看,雖然是杜華個人IP的商業化試水,本質上仍然是做偶像經濟的外延開發,用一句好理解的話就是,通過電商直播帶貨的形式把偶像周邊,且能夠與粉絲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轉換成商品賣上一賣。
換言之,如果“杜華嚴選”不能真正做出自己的品牌效應,仍然是借助自家的藝人流量賺眼球,拿著自家的相關商品進行售賣,那這一部分的收益就還是和公司藝人的發展掛鉤,藝人流量不夠,直播間銷量就要打問號。
所以說起來,目前樂華娛樂的發展并不樂觀,藝人經紀第一的名頭也不容易保持,不能夠全面發展的藝人經紀公司,在當下可能都和樂華面臨著同樣的困境,而他們甚至不像樂華這樣還有王一博能夠暫時撐著公司繼續前行。
偶像選秀綜藝曾經讓偶像產業變成了一個大蛋糕,但在一刀切下來后,這塊蛋糕還留有多少,保質期是多久,就都要看行業中的這些公司要如何烘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