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春夜樹說——人文慈城三重奏”在寧波慈城春風拂面的夜色中上演:一場聯系歷史和未來的沙龍對談,一場沐浴春天的古典音樂會,一場仰望古樹的自由漫談。在隱居壹世界·慈城里院,一個關于古城人文藝術的啟示,漸漸落地生根。
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詹榮勝,寧波市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剛,寧波市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唐先達,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成員、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隊長邵道良,寧波市江北區委常委、慈城鎮黨委書記余寧,寧波市江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程莉,寧波市江北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謝碧波,寧波市江北區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周少植,寧波市江北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金曉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這個美妙的夜晚,以“時光樹說”慈城文化藝術沙龍拉開序幕。
“時光樹說”是屬于慈城的文化與生活沙龍品牌,它探索并培育藝術生長的多種可能性,啟發人文和藝術在新時代古城生息的方式,在歷史底色和現代藝文之間開拓慈城生長之路。
此次活動,為“時光樹說”慈城文化藝術沙龍首發,多位人文藝術大咖現場暢聊慈城的藝術化表達,為慈城的藝術共生與人文共建提供參考。
本次沙龍主理人——資深媒體人,申報時尚總監、娛樂副總監馬晴,以“古城留白”為主題,發起了春夜的沙龍議題。
三位對談嘉賓——國際知名設計師,內建筑設計事務所合伙人、設計總監,Cornerstone服裝品牌創辦人孫云,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陸坤,著名詞作家、資深城市文旅專家陳民憲,圍繞著“古城人文底色對于未來的意義”,“古城藝術化共生的破題思路”,以及“古城與新銳藝文的矛盾和融合”三個問題,從歷史的文化過境,談到古城藝術化生息的未來設想。
正如“古城留白”四個字所蘊藏的無窮想象,后世的人們不斷以變化著的文化、藝術、生活筆觸,去充盈這座古城的內涵,而當這些因子融入慈城的肌理,依然會有一片亙古的留白,向著人心,向著未來萬象。
“慈城人文藝術生長計劃”在庭院里古樹的鳴響中正式啟幕。
“慈城人文藝術生長計劃”以整座慈城為舞臺,向人文藝術工作者、獨立思考的人文藝術品牌、創造性的人文藝術活動主體,發出不受限的創作邀請,落地形式包含:多形態的文化藝術人群采風、記錄和創作;品牌概念店/快閃店/駐地單店落地;各類文化藝術性活動落地;人文創意方案呈現;“時光樹說”慈城文化藝術沙龍等。
面對來自各界的人文藝術設想,慈城也將以善意回應:開放慈城各類場域作為試驗、創作空間;開放創意征集通道,讓信息直達慈城運營核心;定向邀請文化藝術人物/組織探訪慈城;為優秀人文藝術品牌落地慈城提供優惠政策;幫助優秀創意從紙面走進現實。


這場春夜的匯聚,是“慈城人文藝術生長計劃”一個小小的起點,慈城將在往后的年歲里,去構造一個古城人文探索實驗地,共同復興古城人文,傳襲從歷史中走來的文化底蘊,為古城注入藝術生命,以生長著的人文力量煥新慈城,完成古城復興和創作者心力的雙向奔赴。
維瓦爾弟《四季之春》里牧羊人與精靈在田園起舞,舒伯特《小夜曲》里人們穿林度水質樸漫游,《哈巴涅拉》里卡門發出愛與自由的詠嘆,威爾第《飲酒歌》里人們舉杯暢懷快意人生……柔韌的琴弦,跳躍的琴弓,是夜,這座青灰的小院里弦音裊裊。
一場古典音樂會,借著自然和巨樹的氣息,盛開在這個春天的夜晚。現場的人們沉醉在琴弦上流淌出的關于一座城池的春色與清冽,古典與優雅。
音樂會中場,一段即興表達的“方寸之舞”柔和聚焦,以現代的方式,以肢體的語言,舒展春之明媚,表達生命潛在的思索,在場的人們也隨著舞者的節律,開啟思想的同頻踱步。
“春夜樹說——人文慈城三重奏”,是一把大提琴、兩把小提琴上的春夜奏響,是人文藝術、文商旅、媒體行業大咖云集的一場藝文盛會,也是慈城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對古城藝術性表達的一次人文發聲。讓文化、藝術和創意落地并生息,共同探索一座古城之上鮮活的人文之春。
主辦
中共寧波市江北區委宣傳部
江北區文化廣電旅游局
慈城鎮人民政府
承辦
隱居(浙江)度假服務有限公司
隱居(上海)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協辦
寧波市慈城古縣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