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記者 田碩
2023年深圳首輪土拍落下帷幕,此次共出讓5宗宅地,其中2宗觸頂搖號、1宗頂價、1宗底價成交,龍湖斬獲兩宗宅地成最大贏家。
本輪競拍的5宗地塊中光明區占2宗、寶安區、龍崗區、坪山各一宗,均為小面積宅地,總用地面積約為10.58公頃,總建筑面積約47.48萬平方米。其中,初始建設公共住房總建筑面積占約5.35萬平方米,掛牌起始總價約65.38億元,最終總成交額72億元,溢價率約10.1%。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界面新聞表示:“本輪競拍部分地塊的溢價率明顯較高,包括光明區和寶安區的三宗地塊,其溢價率都在15%左右的水平。這也充分說明,部分熱點地塊的投資拿地熱情明顯增加,拿地方面明顯出現了很多積極的信號。”
此次土拍共吸引了中海、華潤、招商、保利及建發等共計15家房企參與,雖然參與競拍的房企數量不多,但不乏民企和“新面孔”,如龍湖、金地、陜西泰發祥、青島海信等參與,陜西泰發祥也是首次出現在深圳土拍現場。
本輪競拍規則發生了三個變化。盡管沿用了“三限雙競+搖號”的掛牌出讓方式,但位于坪山區、龍崗區、光明區馬田的三宗宅地,采用了“雙限單競+搖號”的方式競拍,而非“三限雙競+搖號”,房企不用再競無償移交的公共住房面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房企的建設成本。
此次土拍在限價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尤其是光明區漲幅最大,漲幅達到4000元/平方米,坪山上調了3000元/平方米,寶安上調了1450元/平方米。
另一個調整是不再限制同一房企的拿地宗地數量。此前的宅地出讓中,要求同一房企最多可競得3宗用地(含聯合競買)。
在開拍之前,位于坪山區的碧嶺8045地塊便已經成交,以15.49億底價被高新投、天健、深福保聯合體拿下。其中,深福保為深圳市國有企業,高新投為深投控、坪山城投的控股公司。
有意思的是,此次競拍的光明區馬田1340宗地與龍崗區宗地均為去年流拍的回爐地塊,最終都被龍湖地產以24億總價收入囊中。
其中光明馬田地塊為去年第三輪土拍中的流拍地塊,有7家房企參與競拍,最終實現了17.96億元觸頂成交,被深圳市湖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搖得,其背后所屬企業為龍湖地產。
此塊宗地位于光明區馬田街道福興路與松白路交匯處東南側,土地面積2.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1.01萬平方米,掛牌起始價15.62億,普通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不得高于47200元/平方米(不含裝修價格)。
去年第四輪土拍的流拍地龍崗區宗地,土地面積1.0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89萬平方米,容積率4.7;起始價為6.03億,普通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不高于39500元/平方米。共3家房企參與競拍,分別是龍湖、保利與山西星河,最終龍湖以6.08億拿下。
與此同時,在今天下午剛剛結束的寧波土拍中,龍湖還以總價14.76億元奪得鄞州區JD10-A5-1地塊,成交樓面地價約為24152元/平方米,溢價率14.96%。為寧波本次土拍樓面價最高、總價最高的地塊。
據統計,2022年,龍湖集團累計摘得34幅地塊,新增收購土儲建筑面積448萬平方米,集中在北京、上海、蘇州、合肥、西安、成都等多個城市。
3月17日,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張旭忠在2022年度業績線上發布會上表示,今年龍湖集團的拿地策略依舊堅持“以銷定產”,拿地投資額和銷售回款動態匹配,聚焦于20個主力城市和14個機會城市,目前龍湖拿地開盤平均縮短到了4.7個月。
除光明區馬田地塊觸頂搖號競得外,寶安區沙井0602宗地也由深圳市招揚置業有限公司以觸頂價格22.18億元搖得,其背后企業為招商地產。
本宗地塊土地面積約2.5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19萬平方米,容積率4.44。掛牌起始價為19.29億,普通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不高于49400元/平方米(不含裝修價格)。
此前熱度最高的光明區新湖0385地塊共吸引8家房企參與競拍,分別為中海、保利、招商、建發、華潤、華發、金茂、深圳振業,宗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面5.5萬平方米,住宅約為5萬平方米。最后深圳振業以10.29億頂價、配建3000平方米的自持租房面積競得該地塊。
當前全國重點城市的土地市場熱度正在逐步回升,嚴躍進指出,從土地市場的角度來看,說明了房地產市場也正在回暖。
他表示各類房企要積極做好相關的投資拿地工作,冷靜思考拿地的策略,防范“撲空”等問題出現。也要更加主動研究各個城市的供地情況,更好研判二季度的投資拿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