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景氣度,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龍頭德方納米(300769.SZ)去年業績表現亮眼。
德方納米于3月30日晚間披露年報,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5.57億元,同比增長355.30%,實現歸母凈利潤23.80億元,同比增長188.36%。
分季度看,德方納米去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暴增14倍,創下單季度盈利巔峰7.62億元;此后三個季度凈利同比增幅有所放緩,分別為514%、372.6%、-3.8%,盈利能力仍處高位。
自2021年三季度以來,德方納米單季度凈利潤已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在5億元之上。
不過,業績大增的同時,德方納米2022年股價跌幅超15%。今年1月30日發布業績預告以來,公司股價出現新一輪下跌,從最高275元/股到最新收盤價189元/股,累計跌幅達30%。

在動力電池的四大主要材料中,正極材料處于最關鍵的位置。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動正極材料的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德方納米業績迎來高速增長。
2022年,德方納米業績增長主要原因在于產品產銷量同比大幅提升及新增產能的釋放。
德方納米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儲能市場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迎來快速增長,同時,上游原材料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公司的主要產品納米磷酸鐵鋰量價齊升,營業收入規模和凈利潤規模同比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同時,新增產能陸續釋放也推動德方納米業績增長。年報顯示,公司德枋億緯項目于2022年第二季度順利投產,曲靖德方年產11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于9月底進入試生產階段,該兩個項目全部達產后,公司的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產能達到37.5萬噸/年,產能規模位居行業前列。
然而,風光背后不容忽視的是,德方納米所處的正極材料行業已陷入產能過剩風險。這也或是導致公司出現“業績上行股價下跌”局面的原因。

Wind數據顯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由2021年年初的3.85萬元/噸一路飆升至2022年最高17.70萬元/噸,2022年期間多數時間保持在15萬元/噸之上的高位。
但進入2023年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持續回落,最新報價已跌破12萬元/噸。
德方納米在2022年年報中坦言,隨著大量廠家跨界入局正極材料行業,正極材料的產能規模大幅度增長,行業已面臨結構性產能過剩的風險。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2022年投資新建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超40個,總計規劃新增產能超過525萬噸。現有的規劃產能存在一定的過剩風險,市場可能出現高端產能不足、中低端產能過剩的情況,對于行業格局會有較大影響,或將再次迎來行業洗牌。
而德方納米目前產品過于單一,其主營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營收占比超99%。這意味著,磷酸鐵鋰的市場價格波動對公司業績影響顯著。
2022年,德方納米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業務毛利率為20.07%,較2021年的28.89%,同比下滑8.82個百分點。
此外,界面新聞注意到,業績高速增長下,德方納米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公司2021年、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44億元、-61.36億元。
2022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德方納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7.27億元、-10.82億元、-19.45億元、-13.81億元。

德方納米重要股東及高管股東在去年持續減持公司股份。
在2022年四季度,德方納米前十大股東中6位進行了減持。第一大股東吉學文減持了20萬股,其于去年11月披露減持計劃,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21.26萬股(占總股本的3%),減持主要是出于自身的資金需求。截至2022年末,其持股比例已降至14.11%。
德方納米原第三大股東、現第六大股東趙旭于四季度減持了31.22萬股,持股比例為1.99%。
此外,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減持201.89萬股,連續兩個季度減持后,持股比例降至4.12%。博匯源創業投資有限合伙企業、深圳市松禾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達環保主題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分別減持8.95萬股、37.77萬股、36.08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