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又到了上市公司的年報密集披露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2022年營收和利潤情況也同時被股東方披露。
截至4月1日,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已經披露業績的20家公募基金中,多數基金公司凈利潤為正,有11家公募的凈利潤超了10億元,僅有中海基金一家虧損。從增幅情況來看,有基金公司凈利潤實現翻倍增長。
在凈利潤超10億元的公募中,易方達、富國、華夏、匯添富、廣發、招商、南方、博時、華安等頭部大廠悉數在列。
其中,易方達基金2022年實現總營收139.15億元,實現凈利潤38.37億元。易方達剔除貨幣市場型基金后的規模合計10255.44億元,繼續穩居行業排名第一;廣發基金2022年實現總營收83.92億元,實現凈利潤21.34億元,剔除貨幣市場型基金后的在管規模合計7052.9億元,行業排名第三。
海通證券參股的富國基金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73.59億元,凈利潤20.66億元。截至2022年末,富國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1.37萬億元,專戶業務管理規模超千億元。
中信證券今年2月就披露了關于華夏基金的業績快報,華夏基金2022年實現營收74.75億元,實現凈利潤21.63億元。
東方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匯添富基金2022年實現營收67.87億元,實現凈利潤20.94億元。
招商銀行2022年年報顯示,招商基金總資產123.10億元,凈資產81.75億元,凈利潤18.13億元。招商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博時基金2022年實現營收53.16億元,凈利潤17.24億元。
華泰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南方基金2022年實現營收64.69億元,實現凈利潤17.71億元。
不過,即使凈利潤仍保持在10億元以上,但相比去年來說,去年大多數基金公司相比上年出現了小幅下滑。對此,多數上市公司將其歸咎于股債市場遭遇的大幅波動。
匯添富、光大保德信和長盛基金凈利潤均出現超30%的下滑。中海基金更是直接錄得虧損。

而招商基金、萬家基金、財通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則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雙增長,成為同行艷羨的對象。
對此,招商銀行在年報中表示,2022年,招商基金期末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達到5,608.9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9%。 此外,招商基金還積極推出北證50指數、政金債ETF、碳中和ETF等多個行業首批創新產品,新發產品規模位居行業前列。
伴隨著股權變更的完成,截至今年2月24日,中泰證券完成了對萬家基金11%股權的收購,目前持有萬家基金 60%的股權。中泰證券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萬家基金旗下管理公募基金120只,管理規模3489.24億元,較年初增長836.57億元,增幅31.54%,其中,非貨規模1808.70億元,較年初增長173.88億元,增幅10.64%。
在“二八分化”的格局之下,頭部基金公司依舊憑借著規模占據著更多市場份額,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業績則被大型公司拉開了一定距離。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公募基金公司之間的盈利能力分化嚴重是一個常見的市場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基金公司規模、產品質量、投研實力、市場占有率等因素的不同所導致的。大型基金公司通常具有更大的規模和更廣泛的客戶群體,可以通過規模效應和更好的市場地位來獲得更多的收益,而小型基金公司則需要更加努力地提高產品質量、完善研究體系、開拓市場,以提升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