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寧
王傳福推薦“多槍快充”模式,并表示比亞迪(002594.SZ)愿意免費分享技術。
4月1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當前行業還沒有形成超充標準共識,為破除瓶頸,建議采用“多槍快充”模式,即用兩把槍或者多槍同時給一臺車充電。
王傳福稱,比亞迪在“多槍快充”方面有100多項專利,愿意開放給行業免費使用。
在他看來,“多槍快充”有五大優點:一是可以兼容過去,中國市場現有新能源汽車約1000多萬臺,用多槍快充可以兼顧過去這些車輛;二是未來可擴展,未來的重卡或者更大電池裝載量的運輸工具需要的功率可能更多;三是對用戶友好。因為單槍模式下,增加充電功率會增加充電槍的重量,造成用戶體驗差。
四是對充電商友好,原有的充電設施不用拆除,最大程度利用現有設施,只需要增加一定數量的槍頭或柜子即可;五是不用改現有標準,行業對標準的爭論很多,多槍超充可以化解各方對標準意見的不同爭論。
王傳福的上述言論,獲得部分網友支持,同時也引發部分質疑。有網友稱,“一樁一槍都不夠用,多槍怎么做?”“不如單槍多塊電池方案穩妥”。
也有的認為:“在充電車比較少充電樁充裕的情況下,雙槍充電可縮短充電時間;在充電車多充電樁緊張的情況下,保持單槍也好。”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充電問題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為了解決充電速度慢、充電樁不足等問題,許多新能源汽車廠商開始研究和推廣新的充電技術。
“多槍快充”模式最初用于大巴、卡車等商用車上。2017年,比亞迪推出的K8電動客車就能支持雙槍充電,而后又應用在叉車、重卡等車型上。
去年,比亞迪推出騰勢D9,該款車型純電版搭載全球首創的雙槍并充。官方數據顯示,使用雙充可實現166千瓦的最大充電功率,能夠在15分鐘補能230公里。
“多槍快充”模式雖然在大巴、客車等公交客運領域已廣泛應用,但在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許多限制和不足。
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曾發文稱,“多槍快充”采用即插即充的識別方式,操作者意圖是要進行雙槍充電,由于某些原因,如槍線笨重,樁與車距離較遠等,無法滿足操作者意圖,不同操作者的操作時間存在差異,固定的操作時限下,設置不當容易影響用戶的充電操作體驗。
同時,“多槍快充”技術需要專門的充電設備才能實現快速充電。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充電樁都只支持單槍充電,而多槍充電設備的安裝成本較高,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間和電力資源。
“多槍快充”模式也可能會對電池產生影響。快速充電會增加電池的溫度和壓力,進而影響電池的壽命和性能。多槍充電技術還需要配合智能充電管理系統,如果充電管理系統不夠智能,可能會導致充電過程中出現故障或者電池過度充電等問題,從而引發安全問題。
此外,目前已有的相關國家標準未對多槍的充電方式進行明確規定,樁企和車企在已有標準的基礎上實現多槍充電的方式都有各自的想法,標準較為空白。
近年來,動力電池超級快充技術也不斷迎來新突破。
去年10月12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朝陽院士團隊在頂級學術刊物《自然》刊文稱,其研發的新技術可以在10分鐘內,將能量密度高達265 Wh/kg的鋰電池電量充至75%,它同時具備數千次的循環壽命。
欣旺達(300207.SZ)和孚能科技(688567.SH)等公司曾去年宣布即將量產超級快充電池。
寧德時代(300750.SZ)也在去年對外表示,其多款快充電池產品已在乘用車中使用,能夠支持20分鐘內將電量充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