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沁 王軼群
“同學們,你們知道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嗎?”“現在人工智能那么火,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為農業發展服務?”昨日,在寧波市鎮海區龍賽中學的課堂上,來自寧波財經學院的副教授張育斌博士給該校業余黨校的高中生們帶來了一堂特別的黨課。

張育斌博士是寧波市十六屆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議政智庫成員、寧波市農田建設專家庫專家,對于農業機械化有豐富的研究和實踐經驗,時常帶領學生走向田野實地考察、安裝設備。這次他將農業機械知識融入到黨課中,向龍賽中學的同學們講述了農業機械化發展史。
黨課中,張育斌老師以直觀的畫面和詳實的數據,啟迪同學們發揮奇思妙想,引導同學們積極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精確農業的核心技術“7S”,無人機播種、撒藥、智能大棚、仿生機械等智慧農業典型應用……通俗易懂的科普,干貨滿滿的授課,讓同學們在了解農機歷程的同時,領略到了科技的力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表達了他們的想法。

“高智能、高效率的‘互聯網+智慧農業’既為未來的農業機械化生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這顛覆了我之前對農業的認知,沒想到現在種地也有那么多‘高科技’。”張佳緣同學說,聽完這堂黨課她“種草”了智慧農業。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到高智能、高速度、低成本的智慧農業,我們國家要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前路還很艱巨,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要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前途,在大我中實現小我,這才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嚴悅月同學頗有感觸地說。
“我們的學生沒有太多機會認識農業、走進農業,這樣的黨課既給同學們普及了農業方面的知識,也給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鄉村振興’、‘科技興國’需要青年一代肩負起這個重任。張老師的黨課沒有講太多‘大道理’卻讓同學們體會到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這句話的分量。”龍賽中學校黨總支書記杜勁松老師說。
據了解,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切實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全面增強思政育人效果,寧波財經學院數字技術與工程學院成立了“從洋釘到5G”博士宣講團,該宣講團由15名博士組成,結合專業研究專長,通過理論學習、專題講座、科學普及等宣講活動,在校內外廣泛開展形式政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接下來,宣講團還將走進更多中小學,持續開展宣講。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