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輝
“對象山的印象,過去只有影視城,今天體驗了元宇宙之后,更想去這個海邊古城逛逛,感覺每一個宅子都很有故事!”今天(4月11日)晚上,走進萬代南夢宮上海文化中心-夢想劇場,不少觀眾被現場的幾臺高科技設備吸引——戴上VR眼鏡,拿起手柄,就能從上海的城市中心,即刻“浸入”寧波山海小城石浦。



當晚,著名音樂人小河、周云蓬、萬曉利以一場民謠盛會,為東海之濱的漁港山城象山石浦開啟了全新的元宇宙之旅。這也標志著浙江首個文旅元宇宙“漁光之城”正式上線。

注入元科技,以“線上城”賦能“線下城”
現實中的石浦,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港口、古鎮、漁文化等資源,2021年石浦鎮接待游客突破66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76億元。
2022年,寧波市演藝集團與象山縣人民政府攜手,以象山石浦漁港古城在地文化和建筑風貌為特色,融合演藝、光影、藝術與科技等手段,打造獨一無二的濱海文旅IP“漁光之城”,涵蓋濱海場景演藝、海上游、藝術生活街區、元宇宙等多個板塊。目前,該項目已入選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碼成果轉化利用示范項目。
據悉,“漁光之城”元宇宙的故事以發生在寧波象山的國內首次成功救助大型抹香鯨的真實事件切入——
相傳有一條抹香鯨擱淺在這座曾經繁華的漁城,當地漁民盡其所能將其救下,抹香鯨眼神充滿感恩,溫順離開。突然遠處游來一只龐然大物,伴隨一聲長鳴,抹香鯨一躍騰空,不知是水花還是魔法,隨著鯨魚在空中劃過,漫天星光閃爍,美麗極了……
漁港、古鎮、東門島、廟宇、民宅、漁船等以夢幻而豐富的設計質感呈現,“漁光之城”元宇宙融合海港主題人文與自然景觀,點綴豐盛的植被與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生活感,將這片海域與土地上傳承的世代漁港文化與勇善勤樸的品質精神貫穿其中。
“這是我們在數字文旅方面的一次探索。‘漁光之城’項目從規劃開始,就是線下一座城、線上也有一座城。通過科技手段突破時空局限,拓展感官體驗,解鎖演藝新空間,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
寧波市演藝集團負責人介紹,“漁光之城”元宇宙由集團子公司寧波開演文化與元宇宙綜合服務平臺杭州麥塔文化合作開發,以VR沉浸式虛擬建模、AR情景式互動體驗、XR現實與虛擬結合等內容,和當地的人文精神與自然景觀達到完美匹配,為游客提供一個既能夠滿足視覺沖擊的畫面,同時達到展現項目真實亮點的雙重體驗,最大化立體呈現石浦漁光之城的精髓,傳遞全新文旅價值。以虛實共生的全新模式激活新文旅,以虛強實,助力寧波文旅資源數字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尋謠漁港古城,以聲音傳遞山海之美
線上,每個人都可以借助自己的“數字分身”云游“漁光之城”,打卡標志性景點,還可以操縱自己的專屬數字人體驗沉浸式旅游體驗。
在線下,一場元宇宙民謠盛典在上海率先唱響。《瓦爾登湖》《搖船》《這一切沒有想象得那么糟》……著名音樂人小河、周云蓬、萬曉利傳唱一首首經典曲目,以民謠的力量,引領全場觀眾開啟一場多元空間的音樂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小河與尋謠計劃樂隊帶來了他們為“漁光之城”譜寫的民謠曲《海螺聲聲》,同時,寧波開演文化攜手上海有門互動和杭州麥塔文化共同推出“一起追光”限量數字藏品,積極探索民謠音樂的數字化發展。

“海螺聲聲震天響,十萬漁民上戰場,戰場就在嵊山洋,東海洋上有名望。”這四句在石浦民間傳唱多年的歌詞,描繪了石浦漁民出海前往舟山嵊山漁場捕撈作業的場景。
今年三月底,小河前往象山石浦尋謠,在當地,被“漁民號子”非遺傳承人鄭滿江和“象山走書”非遺傳承人陳永國深深打動。這種千百年來在漁業生產的勞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傳統民歌,只需一聲,便能將所有人拉回到無垠的大海場景。小河將他們最質樸獨特的聲音記錄改編成一首連接傳統與當下的作品《海螺聲聲》,在“漁民號子”的輕與重、快與慢之間,讓大家一起感受人與大海的相生相伴。
今年5月,一場全感官沉浸式濱海場景演藝秀將在象山石浦震撼首演,以演藝、激光、科技、元宇宙等手段,帶來煥然一新的文旅演藝體驗。小河與他的尋謠計劃樂隊也將帶著他們尋訪到的獨特聲音,與“漁光之城”一起,重構大眾對這片山海的認識,尋獲全新的詩意和美。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