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本店無法接待兒童,有些錢不掙也罷。”
最近,北京一家咖啡店因為門口張貼了一張“有態度”的海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網友對此褒貶不一,有人雙手贊同、“更想去了”,也有人強烈不滿、實名拉黑。
這樣的“進店規矩”,到底是否合理?
一則“不接待兒童”的公告,這家咖啡館上了熱搜。
引發網友們激烈論戰的咖啡店,位于北京后海一個相對安靜的位置,避開了嘈雜的人流。
在大眾點評上,有人評價說:這家店空間不大,只有吧臺幾個位置,有折疊椅,可以面向后海曬太陽,聽著旁邊街頭歌手唱著歌,蠻愜意的,這里聚集了很多咖啡重度愛好者。
而因為一條“不接待兒童,有些錢不掙也罷”的公告,這家店最近上了微博熱搜,一條視頻有28.2萬次觀看,還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有網友說:“實名拉黑這家不近人情的咖啡館!絕不會去這家任一分店。”
也有人說:“實名愛上這家店,分店每一個都會慢慢去。”
——不得不說,咖啡向來“眾口難調”,也包括服務需求的“難調”。
對此,主理人也通過媒體做出了回應:有這樣的決定,一是因為店里只有咖啡和酒,沒有適合兒童的飲品。其次是之前出現過多起家長帶孩子進店,但因為沒有約束好孩子的情況,導致事故頻發,為此也有不少損失。
無獨有偶,北京琥珀川咖啡、深圳坂田手造文化街的瑞塔咖啡等,明確表示不接待兒童的咖啡館不在少數。
咖啡館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老板希望更好地維護彼此的利益,把咖啡店有限的空間,留給熱愛咖啡的人,這本身也無可厚非。
一些網友卻不認同,在網絡上口誅筆伐,異常熱鬧。
對于這家店不接待兒童的規定,咖啡從業者又是如何看待的?
咖啡館該不該接待兒童?看看同行怎么說。
與多位獨立咖啡館老板聊了聊我發現,絕大多數人對那位“拒絕熊孩子”的店主表示理解,但也表示自己的店并不打算設置類似的規定。
“很多家長帶孩子來喝咖啡,其實就是想‘放養’,自己休息一下,一些孩子的確會到處跑,影響到其他客人,店主應該是長期被折磨,實在受不了才寫的公告。”廣州一位獨立咖啡店主如是說。
其實,不少獨立咖啡店都有自己的“小規矩”,用一條又一條的規則來維護店內的舒適環境。
畢竟,店是私人的,盈虧自負,怎么運營是店主自己的事。在不損害顧客們基本權益的情況下,咖啡店主有權設置規則。
鄭州一家咖啡店主理人,手寫了很多卡片貼在墻上——“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能抽煙”、“禁止打牌”......
深圳瑞塔咖啡,店里不僅不接待小孩,甚至沒有wifi,目的是為了擺脫現代人被手機電腦綁架的狀況。
店主還有小小的嗜好,比如喜歡客人圍坐在吧臺看咖啡制作的過程,還喜歡將磨好的咖啡豆拿給大家聞,讓顧客很有參與感。
更重要的是,開一家咖啡館,是否允許兒童進入,與店鋪的客群關系很大。
有的開在人流密集的商場、網紅街區,來打卡的往往是年輕時尚的小哥哥小姐姐;有的鉆研技術,專為咖啡發燒友服務;有一些店,主打親子咖啡館模式,顯然不會拒絕兒童入內。
如果是社區咖啡店,已婚已育的女性占據了一大部分客群,那就要另當別論。
很多咖啡店主理人告訴我,30+寶媽,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咖啡館群體,她們能夠帶來的銷售額是非常可觀的。
年輕寶媽們又要帶娃,又想跟閨蜜找一個咖啡館放松休閑,“不接待兒童”的規定,也可能會把這部分客群“拒之門外”。
一位二胎媽媽的咖啡店主理人說:“對于客人帶孩子進店消費,我很能理解,因為確實沒人帶,店主們其實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帶娃真的很累,媽媽們也沒招。”
這個年頭開門做生意,咖啡店一面有人工、店租、設備損耗等一座座成本大山,一面有數不清的對手咖啡店擠壓市場空間,作為主理人,在客戶溝通方面,其實也可以多一些耐心和技巧。
顧客有帶兒童需求,咖啡店主可以怎么做?
聊了一圈發現,要不要接待兒童,是很多咖啡店共同面臨的一個痛點。
有些“規矩”大家都能理解,而真正引發消費者不滿的,可能在于“執行過于死板”。
如果嫌孩子太吵,影響其他顧客,那些不停換座位自拍的顧客,是否也影響了其他客人?
單純以年齡“一刀切”,是不是也拒絕了那些“年齡小,但自控能力很好”的孩子?
“開咖啡館終究是服務行業,可以多想想其他辦法。”一位咖啡館主理人說。
1、一個“兒童區”的魅力,家長們都懂
我采訪的咖啡館店主中,不少主理人都會專門給小朋友們打造安心玩耍的區域,或在室內擺放五子棋、圣誕樹、精挑細選的繪本讀物,或在店外留出一大片空地,供孩子玩耍。
還有些咖啡店,有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甜品和飲品。這些有趣的模式,既讓家長們可以安心享受咖啡,也能解決咖啡店的痛點,甚至帶來多一份營收。
麥當勞總部旗艦餐廳與中信書店合作,首次推出了咖啡、書店與兒童劇場結合的親子空間
2、有咖啡館對兒童設置有趣的進店條件
有些咖啡館空間的確有限,對于小朋友的到來,其實也不需要一律拒絕。
相反,可以在入門的時候與小朋友建立“小小的約定”,既能不傷害消費者的情感,又能增強小朋友的規則意識。
中國臺灣一家名為“遷鳥陳列所”的咖啡店,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古物、標本以及古著,造價昂貴,最貴的標本,標價甚至高達6位數。
店家坦誠:我們并不相信所有小朋友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規定不招待12歲以下孩童,除非可以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后30位。
這種“進店規則”,或許不僅僅是對店內昂貴物品的保護,讓有行為能力的孩子證明自己,也創造了一種不抹煞可能的公平性。
3、換一種顧客易接受的方式表達“拒絕”
愛爾蘭首都的都柏林有一間咖啡店叫“白鹿咖啡店”,對吵鬧的孩子多收“15%尖叫費”。
雖然這只是咖啡店店主的一個無奈的調侃,法律也未必允許,網友們卻普遍贊成,甚至希望這種模式大力推廣到各大公共場所。
可見,對于熊孩子吵鬧,大多數消費者都深惡痛絕,“教訓一下熊孩子”的做法,大家也表示理解。
所以,咖啡店若是執意不接待兒童,其實也可以將做法或文字措辭寫得溫和點。
比如有咖啡館就給出提示:“店內陳設多有棱角、于兒童安全有隱患”,說著“如果您的孩子不能保持安靜,就請下次再來”。
結語
選擇終究是雙向的。
店家有權選擇客戶,客戶不滿意也可以不去消費。對每一家咖啡館悉心營造、精心打磨的氛圍,我們不妨寬以待之。
對“熊孩子”,店家如何選擇是一種經營自由,但其實也是智慧。
激烈的競爭之下,咖啡店想活著,想活得好,只做好眼前那一杯咖啡遠遠不夠,更要經營人的關系,在展現個性的同時,用什么樣的方式和顧客相處,是獨立咖啡館始終需要思考的命題。
你認為,咖啡館該不該接待兒童?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