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伍洋宇
4月16日,百度Apollo發布全新升級的駕艙圖產品矩陣以及《百度智能駕駛開放白皮書》,面向車企開放“體驗定義、自主體驗進化、全周期OTA服務、和車企共創成長”四項關鍵能力。
智能駕駛方面,百度Apollo推出旗艦產品城市智駕Apollo City Driving Max,搭載兩顆英偉達Orin X芯片,算力達508TOPS。這是一套城市場景下的純視覺感知方案,不過首發產品中仍加入了激光雷達作為冗余。
對于行業是否采用高精地圖的爭議,Apollo的方案是使用“輕量級高精地圖”,即在地圖數據采集、地圖定位圖層、地圖元素標注等環節均進行不同程度的減負,在有需求的地方通過車端算法來解決。
在地圖元素標注環節,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首席研發架構師,IDG技術委員會主席王亮舉例稱,過去地圖上每個燈頭以及燈頭和道路的綁定關系都需要人工標注,查詢地圖的時候這部分信息都在那里,無需計算。但在輕地圖中,算法需要自己弄明白路口的燈頭數量、每個燈代表的語義(左轉燈、直行燈、倒計時等),以及燈頭和道路之間的綁定關系。
這種輕量化的高精地圖將進一步依賴算法,它會對智駕功能的實際體驗產生影響嗎?對此,王亮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對算法的依賴程度要更高,其實就是原來靠高精地圖可以標注‘預先學習’的內容,要靠車端算法自己來計算了,但從體驗上來講不應該有影響。”
據介紹,“輕量級高精地圖”比起行業通用的傳統高精地圖在成本上要減少近80%。此前,高精地圖方案成本高昂普遍遭到行業詬病。
城市智駕產品之外,Apollo行泊一體產品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以及自主泊車產品Apollo Parking均完成了升級。其中,行泊一體產品升級至單TDA4-VH平臺,相比雙TDA4-VM,新產品的AI算力、CPU算力使用率都不到50%,可在實現更高階功能前提下對算力等成本進行優化。據悉,新款嵐圖FREE將搭載該行泊一體產品,包含高速領航、城市駕駛輔助、全場景高效泊車等輔助駕駛功能。
智艙方面,Apollo旗下智能座艙產品(小度車載OS、小度語音SDK等)、智能地圖產品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在生態合作上,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儲瑞松表示,黑芝麻智能國產芯片成為百度Apollo智能駕駛首選國產芯片合作伙伴,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將部署到華山二號A1000芯片算力平臺上,并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發布。
他還提到,汽車智能化未來3年將是關鍵窗口期,電動化引發的淘汰賽將在智能化階段再次出現。Apollo認為,到2026年,搭載了記憶泊車、高速領航、城市領航等L2+級別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車型的市場滲透率將超過15%。
與此同時,“智能化競爭和電動化競爭疊加起來,形成綜合性的競爭,一定會發生。”百度智駕和融通事業部總經理蘇坦表示。
在此背景下,百度對于要做好Tier1(一級汽車供應商)這件事顯露了明確決心。此次,百度Apollo還發布了《百度智能駕駛開放白皮書》,其中表示要對車企開放“體驗定義、自主體驗進化、全周期OTA服務、和車企共創成長”四項能力。
通俗來講,“體驗定義”指在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之前,百度Apollo能夠開放人機交互接口、核心能力SDK和底軟接口,使得車企可以根據自己的品牌定位、目標人群,定義并實現相符的人機交互界面、智能駕駛風格。
“自主體驗進化”指百度Apollo可以向車企開放智駕數據閉環云和配套工具鏈,支持車企在新車型上線之后構建數據閉環,自主進行數據驅動的智駕體驗提升;“全周期OTA服務”即在固定周期內以季度或其他時間單位為車企繼續提供OTA升級;“和車企共創成長”指Apollo將通過與車企合作成立產品聯合委員會的形式,為車企的產品、研發和交付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
目前,百度Apollo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已在31個汽車品牌的134個車型上實現量產,累計搭載超700萬輛。未來,百度對于加速爭奪Tier1市場份額的目標明確,這也對其工程化交付能力及多線程服務能力提出了更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