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觀察
遠在大洋彼岸的一家Biotech,Cutera近期發生了一起大型“互撕”事件。先是執行主席背刺CEO想要奪權,沒想到CEO之位被董事會成員反搶,還將執行主席和CEO一起逐出家門。
伴隨著Cutera狗血劇情一同進行的,還有Cutera跌宕的股價。即便作為一家醫療器械領域的潛力股,在事發后Cutera股價也出現了五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回到做為旁觀者的我們,除了看個熱鬧,也有必要從中吸取教訓。畢竟,這場“撕逼”的戲碼也有可能在國內發生。
如今生物制藥還未走出寒冬,裁員和降薪成了經常性事件。
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下,像以前那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環境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如今僧多粥少,一些人想從別人手中搶飯碗,一些人想努力端穩自己手中的飯碗,糾紛自此出現。而糾紛一旦出現,將會給公司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Cutera糾紛后的股價暴跌,就是最好的例子。
01 權力的游戲
Cutera是美國一家醫美器械企業,身處醫美這條黃金賽道,Cutera的表現也算給力。
2022年,Cutera收入2.52億美元。并且,鑒于公司新產品AviClear對痤瘡治療的潛力,不少投資人對于Cutera的未來還是十分期待的。
但就在兩天前,Cutera突然宣布:它把CEO和執行主席炒了。
火車要想跑得快,得靠車頭帶。
如今Cutera決定把“車頭”卸掉,面對這一突發變故,投資者自然選擇用腳投票。4月12日,Cutera股價大跌28%,創下了2018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為什么這家公司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Cutera在公告中表示,是因為CEO David Mowry和執行主席Daniel Plants發布了不實消息、泄露了內部機密,違反了雇傭合同。
但真相并非公告所說得這般簡單,背后的背后實際涉及到了一場權力爭奪戰。可以說炒掉Mowry和Plants的決定,更像是Cutera董事會的一次反擊:
如果走的不是Mowry和Plants,那么就可能是董事會的五位董事。
事情的前因后果要從兩年前說起。Plants雖然是公司的執行主席,但卻一直覬覦著CEO之位。
2021年2月,他曾建議公司解雇當時的CEO Mowry,由自己擔任這一職位,不過當時Mowry剛剛出任CEO不久,Plants的提議也未被采納。
Plants并未就此死心,否則也就不會有后面的故事。2022年,公司內部已經出現要Mowry下臺的呼聲,董事會也開始考慮更換CEO這件事。
對于Plants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2022年11月,Plants再一次建議董事會解雇Mowry,強調自己有能力擔任公司CEO。
不過,董事會還是決定通過獵頭公司,在外面尋找一個更可靠的CEO。
Mowry則表示,董事會表面上說通過獵頭尋找CEO,但實際上一直在拖延時間,給機會讓自己派系的人做CEO掌權。
4月3日,Plants則通過自家Voce Capital Management這家持有Cutera 6.7%股份的公司致信董事會,抨擊董事會不選CEO、搞小團體、搞內斗。之后,Plants又呼吁召開一次特別會議,直接要求免除五位董事的公司董事職務、廢除已通過的公司章程的每項規定。
面對Plants的一系列動作,董事會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4月12日,董事會選擇放大招。當天Cutera直接發布公告,Mowry和Plants之前發的聲明內容不真實,還泄露了內部機密,所以決定直接把他們炒魷魚。
由董事會成員Sheila Hopkins 作為臨時CEO,另一個董事會成員Janet Widmann作為獨立主席。同時,還將Mowry和Plants在任時期定下的,2023年公司全年收入2.77-2.92億美元的收入指引撤回。總之,就是將這Mowry、Plants的痕跡徹底在公司抹去。
這起權力爭奪戰,就此打響。
02 高管復仇記
Mowry和Plants決定反擊。
尤其是Plants,從2016年至今一直在Cutera效力,眼看有機會能做CEO了,卻一腳被董事會踢出公司,Plants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秉著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宗旨,Mowry和Plants聯手開啟了復仇大戲。4月12日,Mowry和Plants一起將董事會的五個成員告上了法庭。
首先,Mowry和Plants要求由股東來決定CEO的人選。
他們表示要修改提名候選人的期限,因為在1月2日提名日截至之后,董事會已經分裂成兩個不同的派系,現在候選人的競爭不是看能力而是派系之爭。董事會開掉他們也只是為了,保留自己在董事會的成員資格。
對此,Mowry和Plants要求,董事會重新開放候選人的提名,讓股東決定誰來管理公司。
其次,Mowry和Plants控訴董事會開除他們的動機。
他們表示,董事會一直在密謀罷免自己,利用所謂的通過獵頭找CEO做幌子,來隱藏他們的陰謀。
同時,Mowry和Plants還拉取了外部支持。
4月11日,Cutera另一位大股東表示,應該先讓Mowry和Plants繼續掌舵公司,同時繼續找到合適的CEO,而不是突然炒魷魚。
此外,Mowry和Plants拿出來聯名信,表明他們已經得到了10位高管的支持。包括Cutera首席財務官、首席信息官在內的多個高管均表態,他們覺得Mowry 和Plants是一個高度凝聚力和有效的管理團隊,應該把Cutera產品服務的醫生客戶和患者應該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這些個人紛爭。
那么,在這些支持者的施壓下,Cutera的抉擇會改變嗎?
這場復仇大戲還在繼續中。4月13日,Cutera宣布將會在6月9日召開股東大會,考慮Mowry和Plants提出的罷免五位股東的計劃。屆時,Cutera公司紛爭或許會迎來大結局。
不過,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這場糾紛對公司名譽、投資者信心的傷害,都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愈合。
03 一場糾紛的必然發生
我們固然可以把這樁發生在千里之外的權力大戰,當作是茶余飯后的談資。不過,如果對這樁八卦的發生進入一番深入思考,我們不難發現,它的發生其實有著一定的必然性。
在Mowry、Plants與董事會的撕逼大戰背后,也和生物制藥環境的遇冷有關。
這不難理解,在生物制藥行情一片火熱的時候,自然可以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畢竟,到處都是機會與熱錢,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說不定跳槽換一家公司收入還會更多。
但是在生物制藥寒冬之下,別說是跳槽漲薪了,能夠“茍”住就很不錯了。畢竟,在過去的一年里,裁員降薪已經成為了生物制藥的主旋律。
根據Fierce Biotech的一項分析,2023年第一季度,有56家生物制藥公司裁員,與2022年同期相比,報告裁員的公司增長了30%;BioSpace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則顯示,2023年生物科技行業的薪資增長速度,顯著低于往年。
在僧多湯少的情況下,誰也不愿意離開這么一家看上去潛力還不錯的公司,所以高管之間出現這種撕破臉的爭奪戰也就不意外。
當然,除了大環境的影響,這場糾紛更反映出了Cutera的內控形同虛設,高管隨意發布公告、CEO的去留如兒戲一般。而最終為Cutera的錯誤買單的,卻是投資者。
回到國內來說,雖然當下并未出現過這種撕逼,但投資者也要警惕這種情況的出現。
畢竟,CEO可以再找,內控缺失也可以逐步完善,但投資者的信任、公司的聲譽,一旦失去,就很難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