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戴晶晶
德國關閉最后三座核電站之際,芬蘭時隔40余年首次投運了新核電機組。
當地時間4月16日,芬蘭核電運營商Teollisuuden Voima Oyj(TVO)宣布,其運營的奧爾基盧奧托島核電站3號反應堆(下稱OL3)完成了生產測試,4月16日開始正常發電。
OL3是歐洲最大核反應堆,總裝機容量達160萬千瓦(1600 MW),可以滿足芬蘭14%的用電需求,將在未來至少60年持續發電。
“從現在開始,芬蘭約三成的電力將由奧爾基盧奧托島核電站提供。”TVO在當天表示,OL3投運將穩定電價,并在芬蘭的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該電站一共建有三個反應堆。
據路透社報道,OL3是芬蘭40余年來、歐洲16年以來投運的首臺核電機組。
OL3是全球首個明確采用歐洲先進壓水堆技術(EPR)的核電機組,該項目在2005年開始建設,原計劃四年后投運。但由于技術問題頻出等因素,導致了嚴重的拖期。
在經歷了去年的能源危機后,歐盟內部在核能問題上的分歧加深。
因切爾諾貝利事故與福島核電站危機,核電站安全問題遭受詬病。以德國為首的多個歐洲國家選擇停止發展核電,歐洲的核能項目也長期陷入停滯。
2017年,瑞士在全民公投中維持放棄核能的決定。2021年12月底,德國關閉了國內剩余六座核電站中的三座。
在OL3投運的前一日,德國政府網站剛剛宣布,將關閉國內最后三座核電站,正式告別該國1960年代開始的“核電時代”。這三座核電站約為德國提供6%的電力。
“減少核能使用,將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安全。”當地時間4月15日,德國環境部長施特菲·萊姆克解釋稱。
受俄烏沖突和高溫熱浪等因素影響,去年歐洲的氣價和電價屢創新高,對歐洲社會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巨大壓力。
在此情況下,與德國截然相反,以法國為首的部分歐盟國家正在大力謀求歐洲的“核能復興”。
去年7月,歐洲議會投票決定將天然氣和核電投資列為氣候友好的“綠色投資”,為核電領域投資掃清了法律障礙。
今年2月,法國、匈牙利、芬蘭、荷蘭、波蘭、捷克共和國等11個歐盟成員國發表聯合聲明,重申他們希望加強歐洲在核能領域的合作。
“核能是實現我們的氣候目標、確保生產基本負荷電力和供應安全的眾多工具之一?!痹撀暶魈峒啊?/span>
在歐洲,法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家正在醞釀新的核能項目。
去年2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大規模重振核電計劃,將新建六座壓水核反應堆,并啟動另外八座核反應堆的可行性研究。
去年4月,英國政府公布新的能源戰略,計劃到2050年將核能發電量提高兩倍,達24吉瓦,占當年預計電力需求的25%。根據這項計劃,英國將可能在近十年建造多達八個反應堆。
據《金融時報》今年1月報道,瑞典政府將提議一項廢除國內建設核反應堆數量和地點限制的法律,以建設新核電站。
在能源安全成為歐洲社會重要議題的背景下,德國關停核電站的行為也招致了批評。
如德國自由民主黨副領袖沃爾夫岡·庫比基對德媒Funke Media表示,德國擁有全球最安全的核電站,關閉這些核電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會帶來痛苦的經濟和生態后果。
TVO在最新的聲明中表示,當OL3啟動時,約60%的芬蘭人支持核電。目前,核能的受歡迎程度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83%的人支持核能。
福薩研究所近期的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德國人贊成延長反應堆的使用壽命或將舊電廠重新接入電網,僅28%的人支持逐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