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財政部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341億元,同比增長0.5%,增速比1-2月加快1.7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7915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比1-2月下降0.2個百分點。
根據全國“兩會”期間公布的年度預算,截至一季度末,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全年計劃的28.7%,略低于前兩年同期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全年計劃的24.7%,略快于前兩年同期水平。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方面,部分2021年末收入在去年初入庫,抬高基數,拉低今年收入增幅;另一方面,去年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在今年入庫和部分稅收錯期入庫,拉高今年收入增幅。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響后,一季度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1、2、3月分別增長1%、4%、6%,財政收入呈回穩向上態勢。
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1.4%,降幅較1-2月收窄2個百分點,扣除特殊因素影響后增長2.0%。
其中,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2.2%,主要受去年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于今年入庫等因素帶動。國內消費稅下降22.2%,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下降14.4%,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因素影響。企業所得稅增長9.3%,主要是部分稅收錯期入庫。個人所得稅下降4.4%,主要是限售股轉讓等財產轉讓所得下降較多。
此外,1-3月,全國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0.9%,增速比1-2月收窄了4.7個百分點。其中,地方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帶動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32.4%,拉高了非稅收入增幅。
薛虓乾表示,經濟回升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了基本支撐,財政收入有望繼續回穩向上。二季度,因去年同期留抵退稅集中退付、基數偏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將保持較高水平。下半年,隨著去年同期留抵退稅產生的低基數因素逐步消退,財政收入增幅會相應回落。
支出方面,一季度,在債務規模攀升的背景下,包含償還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利息的債務付息支出增長最快,同比增長15.9%。其次是衛生健康支出6420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排名第三的是和鄉村振興相關的農林水支出,同比增長10.9%。
此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9.6%,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9.4%,增速也較快。
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李大偉還透露了下一階段財政工作的三個重點。一是及時做好預算批復下達工作。截至目前,中央部門預算已全部批復,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正按規定抓緊下達,確保符合下達條件的資金“應下盡下”,為地方分配使用資金留出更寬裕時間。督促地方和部門抓緊將預算細化下達到下級財政或有關單位,確保資金早使用、早落地、早見效,盡早發揮財政政策效能。
二是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指導地方加強專項債券項目前期準備工作,提高項目儲備質量,加快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強化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管理,適當提高資金使用集中度,優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專項債券擴大有效投資的積極作用。
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地方債發行量達2.11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約2851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量為1.36萬億元,約占全年新增專項債限額的35.7%。
三是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落細已經明確延續和優化實施的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扎扎實實把該減的稅費減到位,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等的支持,增強稅費優惠政策的精準性有效性,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增強經濟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