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凱陽
攝影|徐凱陽

“奶奶,這張老照片您知道是在哪嗎?”、“您能回憶一下自己對城隍廟的印象嗎?”……昨日,海曙區廣安養怡院的老人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探望者”,他們拿出老照片、嘮起寧波話,陪老人們一同聊起了過往,談起了人生。這群“探望者”是來自寧波財經學院的大學生。
“帶著學生們過來,讓他們看望陪伴老人,聆聽長者們的‘生命故事’,不僅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志愿服務的其中一種形式,也是生命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多方協同創新的一次嘗試。”寧財院金融與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皇甫賢昌說。

“1950年我從北京來寧波工作的時候,就和你一樣年輕,那時候我經常去城隍廟……”頭發花白的李大爺戴上老花鏡仔仔細細地瞅著老照片看了又看,特別感慨,“剛分配過來人生地不熟的,很不適應,總有點打退堂鼓!可摸爬滾打幾年,慢慢地也就扎下根來了,有了家庭、有了房子,兒孫滿堂,現在也算是好享福了。”

“小囡啊,有時間你一定要多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小囡回去,他們老歡喜嘞!”一手攥著兒童公園的老照片,一手牽著大學生的手,坐著輪椅的王奶奶開啟了她的回憶:“我以前總是帶著外孫女去兒童公園玩,暑假里的時候,我每天還給她買棒冰……”
一疊老照片、幾句寧波話,勾起了長者們對于自我生命故事的追憶,也激起了大學生們的共鳴和興趣。擇業、交友、婚戀,這些平均年齡80多歲的長者都逐漸打開了“話匣子”,成敗得失間的人生百態、酸甜苦辣中的平凡生活、悲歡離合里的生命瞬息,都被他們娓娓道出。
“困難中咬緊牙關,得意時不驕不躁,長者們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為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金融工程專業的彭慧敏說,本來最近一直因比賽、考試而焦慮,現在一下子豁然開朗了。

“最近一直很焦慮,怕畢業找不到工作,以后又買不起房,升不了職……”軟件工程專業的張旭辰也說,聽了幾位長者的經歷,他的“精神內耗”一下子被治愈了,“張爺爺在無線電廠一干就是三十年,最終‘金子還是發光了’!我相信,只要現在學好知識、提升技能,以后社會上總能有我一席之地!”
“王奶奶的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爺爺奶奶”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遲瑜君說,“生命的意義在于陪伴,五一節我也要回家好好陪陪他們”。
除了對話長者、傾聽他們的生命故事,同學們還與養怡院陽光家園的“喜憨兒”們交了朋友,“雖然他們不善表達,但他們的樂觀、善良,都讓我感到了生命那份堅韌與美好。”金融工程專業的米楊說。
“每個人追求幸福的道路是相通的,面向美好生活的目標,真誠的心靈也是相通的。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希望既能夠讓大學生們從中感悟生命意義,更樂觀地面對生活、更積極地面對人生,也可以讓他們在陪伴長者、‘喜憨兒’中體驗生命的責任、生命的美好。”該活動發起人、寧財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姜帆說。
“這是我校構建‘大思政課’建設格局,用好用活課外資源的探索。今后,我們還將繼續開展這樣的勞動教育、志愿服務,在堅持把勞動教育、生命教育等思政課內容推向社會同時,持續、深入地探索課程育人、實踐育人與服務育人、心理育人的融合形式,與時俱進做好學生思想引領,引導他們更理性地認識生命、感悟生命,更客觀的評價自我,更健康、快樂地追求自我、發展自我。”皇甫賢昌說。

據了解,海曙區廣安養怡院系海曙區民政局直屬的省級四星級養老機構,當天寧波財經學院金融與信息學院還與寧波市海曙區廣安養怡院共同舉行了勞動教育、生命教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來源:寧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