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陜西省混凝土結構安全與耐久性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2022年會在西京學院舉行。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副主任委員、武漢大學劉泉聲,南昌大學原校長周創兵,西京學院黨委書記李邦邦,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重點實驗室主任傅少君,學科辦副主任郭培璽,科研處副處長褚鵬等出席會議。會議由西京學院副校長黃文準主持。

李邦邦對與會專家學者蒞臨學校指導工作表示歡迎,并簡要介紹了科研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情況。李邦邦表示,學校將繼續加大對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支持力度,努力把重點實驗室建設成為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高效能的教學科研基地。

周創兵、劉泉聲對重點實驗室年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同時希望重點實驗室既向高質量邁進,又向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民辦高校機制靈活的優勢,把實驗室辦好。

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羅滔作了2021-2022年度實驗室工作匯報。方向負責人吳健、陳新孝、李剛分別就結構、水工、巖土方向的科研工作和團隊建設進行了匯報。
崔鵬指出,西京學院對科學研究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非常重視,三年來,學校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取得很大的成績。后疫情時代,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此,重大工程建設密集的投資、大規模開展對重點實驗室的發展也將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希望重點實驗室立足特色、瞄準方向、發揮學科優勢,用科學理論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提供堅實支撐。

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先后分享了《土木水利工程滲流分析與控制的若干問題》《眾源感知智慧分析多維交互——電力基礎設施數字孿生關鍵技術實踐》《輕質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思考》《水泥乳化瀝青混合料體積穩定性提升技術與機理》《巖石濕熱疲勞損傷研究》《新疆伊犁黃土的濕陷性研究》《基于CT掃描與3D打印技術的巖體模型制備與力學特性研究》等主題報告,并就學科建設規劃進行了討論。
武漢大學鄒維列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愛軍教授、同濟大學李遇春教授、大連海事大學崔春義教授、長安大學王振軍教授、田威教授,西安科技大學孫強教授、陜西理工大學郭鴻副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黎副教授等受邀出席。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和研究生參加年會。

據悉,陜西省混凝土結構安全與耐久性重點實驗室是以西京學院為依托單位建設的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于2017年9月通過建設論證,2021年10月通過驗收掛牌,是全國民辦高校第一批建立的土木工程類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以來,獲批國家級項目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項,年均縱橫向科研經費1500余萬元;獲各類科技獎項11項;獲評陜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4人、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陜西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陜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2個;近三年,共發表學術論文22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120余篇;授權國家專利7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24件。

近年來,重點實驗室針對西部地區和陜西省水利水電、能源開發、交通建設等基礎設施所面臨的混凝土結構安全與耐久性技術難題,開展西部工程結構防災減災理論與方法、西部寒區水工結構的安全與耐久性、寒區復雜地基及邊坡的變形及穩定性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