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流浪地球2》創業未完結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流浪地球2》創業未完結

拆解一個電影幕后工作,就像拆解一次創業歷程。

文|藍洞商業 趙衛衛

從院線轉入線上流媒體播映,2023年春節檔電影的「二番戰」才剛剛開始。

4月14日下午,電影《流浪地球2》率先在騰訊視頻首播;4月28日下午,電影《滿江紅》上線字節跳動旗下抖音和西瓜視頻。今年電影春節檔的冠亞軍,分別選擇了騰訊和字節作為「二番戰」的流媒體主陣地。

「二番戰」里,多了一些「好戲」。

《流浪地球2》為了線上播映,導演郭帆提前做了一番大修改,不光修改了觀眾指出的字幕和畫面BUG,還完善了一百多個視效鏡頭,調整了聲音、音效、音樂的比例和位置,并重新針對流媒體調整了全片色彩。

一些微小的細節也被細心的觀眾發現,觀眾們在彈幕中尋找樂趣,對電影產生二次理解。

比如,電影中劉培強偷偷拿出的那盒煙,正是馬季在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經典的「宇宙牌香煙」;再比如,院線中稍顯突兀的吳孟達畫面在線上放映得到了優化;以及,圖恒宇溺水死亡時有一個明顯的抽搐動作,對應聯合政府大廳顯示的心跳歸零。

「好戲」還在繼續,《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已經出版,「這本冊子是時間的禮物」,郭帆在書中結尾說。

對影迷和科幻電影愛好者來說,《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中完整呈現了10余萬字世界觀,還記錄了整個幕后團隊的制作細節,無疑是給電影《流浪地球2》增添了更大戲份,更不用說即將面世的《流浪地球2》紀錄片,都將共同為中國最好的科幻電影IP《流浪地球》添下時代注腳。

電影本身是一種虛構的「立」,通過造夢立住一個世界觀;而幕后本質是一種真實的「破」,拆解造夢的過程,探尋來路和本真。

01 劇透《流浪地球3》?

「首先我要檢討在《流浪地球2》創作之初的個人心態問題——總覺得我們能行,所以必須進行最大的挑戰和最難的嘗試——有點膨脹。」郭帆在手記的開頭中袒露。

2019年《流浪地球》爆火,做第二部的時候,郭帆希望把前一部電影沒能展現的宏大世界觀盡量用更真實可信的細節呈現出來,「完成電影細節的多樣性」,這樣才有可能做第三部甚至第四部。

所以,他一直在跟這種心態做斗爭,在《流浪地球2》第一次劇本會時,郭帆說,前一部是冒險啟程,第二部是「再次冒險」。

很快,「再次冒險」就發生了。

比如巨大的工作量,按照豐富龐大的世界觀的構想,每一個細節都要支撐起世界觀,美術部門做了800頁PPT,給各個國家的救援隊服裝設計了成千上萬種視覺元素,三萬人次的群演也都需要不同的造型,電影團隊最初嚴重低估了與此相關的工作量。

再比如是電影承載的容量,三條故事線各自的緣起和細節都要交代,第一版剪輯出來的時候,郭帆發現可能觸碰到了某種極限,那是一個電影所能承載的內容的極限,「長時間被高密度信息轟炸,觀眾會疲憊。所以我們需要做簡化的工作。」

這是一場未知的極限挑戰,《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書中,全景式展現了劇組主創團隊如何通力配合,在整體制作周期比前作少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比前作多三倍都不止的工作量。

《流浪地球2》帶給觀眾震撼的太空電梯和逐月衛星發動機,充滿創意又帶著情緒的門框機器人和機械狗笨笨等等,背后有著各種各樣設計考量,太空電梯的設計周期從視覺開發到定稿經歷一年五個月的時間,門框機器人的設計靈感是郭帆的草圖,整體造型極簡,但每一個零件都是模塊化的……

更重要的是,《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與前一部的制作手記一樣,本身也是一種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嘗試。

郭帆曾在國家電影局組織的訪學活動中前往好萊塢學習,那之后,他意識到要為中國電影工業化道路貢獻力量,所以《流浪地球2》籌備開始后,郭帆就邀請北京電影學院的二十多位學生來觀察記錄,記下制作過程中的不足,學生們以日報、周報、月報和總結報告的形式記錄下拍攝期的大小事。

而當拍攝完成翻閱報告的時候,郭帆才意識到,「這次拍攝時整個劇組人仰馬翻的狀況跟前一部沒什么區別」,他知道這種充滿未知的挑戰是一個慢慢修煉的過程,同時坦陳,「我們年齡都不小了,但心智上還是不夠成熟,沒有跨過那個能夠客觀認清自我的門檻。」而除了對《流浪地球2》的制作復盤,書中同樣還有對未知的探秘。

「第一部《流浪地球》創作手記講的還是制片流程變革,讓讀者總覽式的了解整個電影制作過程,而《流浪地球2》的制作手記,則是通過主創團隊講述制作過程,帶著大家一起探秘,有一點劇透,但不至于抄底。」有讀者這樣認為。

比如,書中披露的流浪地球世界觀中,諾恩斯(Norns)是一個于「太陽危機」時期活躍在世界各地的民間技術組織,由于其保密性極強,且相當封閉,因此外界對于它的起源、成立目的、內部組織狀況和成員構成相當模糊。

而美術王志堅則在書中透露,諾恩斯的信息通過美術部門的工作,被隱藏在流浪地球世界的各個角落里,比如圖丫丫家墻紙的圖案、馬兆家一幅裝飾畫的圖案、戰場上的一些很小的涂鴉等,追尋這個組織的蹤跡,就會發現這后面隱藏著與MOSS和這個世界有關的一些秘密。

「也許在《流浪地球3》里面,這些秘密才會被揭開。」

02 張藝謀與郭帆

拆解一個電影幕后工作,就像拆解一次創業歷程。

創業開始,往往是一個劇本的動念和討論,而創業結束的標志往往就是一句「殺青大吉」,然后江湖再見,不久之后進入下一場創業。影視行業有人形容中國電影劇組,就是「百分之十的藝術家,帶著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工在干活」。

作為中國電影的標志性人物,張藝謀是最早有意識開始記錄創業歷程的導演。

2000年,北京電影學院的女學生甘露為張藝謀電影《幸福時光》拍了紀錄片《留住時光》,這部紀錄片現在很難看到,但一直被行業認為是中國電影幕后紀錄片的開端。當時,張藝謀的大女兒張末才初中畢業,她從美國回來給張藝謀探班,看到片場凍得瑟瑟發抖的父親眼圈黑暈,留下了眼淚。

電影幕后紀錄片的興起,本質上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產品和商業化的寫照。

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創了內地電影商業化的先河,甘露的素材積累有400多個小時,為這部電影拍攝了記錄片《緣起》,首次讓普通觀眾看到了一部國產大片出爐的幕后細節,真正開啟了紀錄片先行的宣傳模式。后來的紀錄片《如花》和《千里之旅》,分別解密了張藝謀電影《十面埋伏》和《千里走單騎》。

多年之后的北京冬奧會,網絡上依然還在流傳關于張藝謀的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

這部紀錄片剪輯版曾在央視CCTV5播出,跨度四年時間,講述的是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北京8分鐘」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結束期間,張藝謀的創業歷程,至今為止豆瓣評分高達9.3分,「如果你對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很失望,如果你一直都不喜歡張藝謀,你一定要看這個。」網友如是說,你能看到一個執著與無奈的張藝謀。

后來,作為影視幕后紀錄片的一次巔峰,2018年《張藝謀和他的「影」》走入院線上映。

這部反映張藝謀創作電影《影》的紀錄片,雖然票房一般,但記錄了當時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水平。近30個人的團隊,分成拍導演、演員、美術道具、服裝造型、現場攝影、后期制作6個組,事無巨細的記錄《影》制作過程中的匠人們,積累了15000個小時的素材。

《張藝謀和他的「影」》中,還有張藝謀大兒子張壹男的參與,當年探班流淚的張末已經成為導演,而張壹男拿著鏡頭對準了鄧超等演員,張壹男也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工資。

影視行業發展有低潮,但張藝謀一直保持電影高產,紀錄片也一直是張藝謀電影工業化的伴侶。

2020年電影《一秒鐘》3集紀錄片,2021年《懸崖之上》5集紀錄片《極》,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2集紀錄片《盛會》,反復出現的主角都是忙碌而又認真的張藝謀,工作到凌晨三點是他的常態,他在公開場合表示過,「我也不裝大師,保持年輕的心態」。

相比于73歲張藝謀的高產,80后的郭帆至今只有五部院線電影作品,但在勤勉和年輕這件事上,張藝謀和郭帆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執著于冒險和嘗新。

2021年《流浪地球2》劇組成立之后,一直到2022年沒日沒夜投身電影后期制作時,郭帆每天平均三小時的睡眠,以至于被《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問到他拍攝中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時,他苦澀又昂揚地回答了三個字:還活著。

在《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結語中,郭帆點明了這種電影幕后記錄的本質:電影本體是時間的記錄,這本手記所記錄的,恰好也是過去那些有意義的美好時光。

「在未來,它是某瞬間在我們腦海中劃過的一抹影像,是洋溢在我們嘴角的幸福的一絲微笑,或者是垂掛在我們臉頰的感動的一滴淚珠。總之,它記錄了我們的存在。」郭帆在書中總結。

中國電影的工業化一直在路上,作為《流浪地球2》劇本指導,王紅衛也點出了這本手記的價值,那就是讓更多人意識到中美電影工業化之間的關隘。

相比于美國好萊塢的工業化流程方法,中國影視行業無法全盤照搬,無法引進好萊塢的生產線,「只有靠這么一個個年輕的團隊用「血肉」蹚出來,用《流浪地球》兩部電影,用郭帆的半條命蹚出來,后面再有更多的人一點點蹚出來。」

而除了圖書《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由機核網制作的《流浪地球2》紀錄片也在后期制作之中,預計將在今年年內上映。機核上發布的《流浪地球2》設定集,揭秘了電影設定和美術等多方面材料,網友在站內對紀錄片的催更也不絕如縷。

03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節檔上映后,以46.8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當時中國電影史上的票房第二名;四年之后,《流浪地球2》在2023年春節檔上映,40.28億的票房成績之外,還在電影周邊衍生品市場創造了記錄。

《流浪地球2》上映9天后,電影官方授權商賽凡科幻空間在阿里魚旗下造點新貨平臺發起的眾籌,項目包括電影中備受喜愛的機械狗笨笨、人工智能MOSS模型等等,眾籌銷售額已經超越1億,超過目標金額1000余倍,打破了國內影視衍生品眾籌金額最高記錄。

迄今為止,《流浪地球2》正版授權周邊累計銷售超1.5億,其中眾籌商品銷售額超1.3億。火爆的電影把虛擬產品帶進了現實,衍生品本質上是一種粉絲經濟,承載的是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同時也展現了當下沉浸式消費體驗的多樣性。

所以,《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可以是中國科幻電影工業化的經驗手冊,也可以看作是硬核的電影衍生品之一,承載著中國科幻電影粉絲們的情感投射。

在B站上,UP主半機械疫醫發布在《流浪地球2》上映之前,就發布了對電影預告片的逐幀解析,他基于流浪地球世界觀概述和諸多細節,對一年后上映的電影做出了初步猜測,結果一年后上映的電影證實了他的諸多猜測,滿屏的「預言家」彈幕飄過。

當時,這集視頻讓導演郭帆都驚呆了,看完之后團隊都很開心,因為這種盡情的發揮,給流浪地球宇宙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而眾人通過流浪地球世界觀自己去填充腦補的東西,有可能比團隊想的更好,郭帆說,「有時看看同人文,我也挺開心。」

《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中,再次拿出了十幾萬字的世界觀和編年史,從自動化技術到「喪文化」和二次元文化,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方面,這是《流浪地球2》整個IP的核心基礎。

電影中每一場一閃而過的戲,對應的都是世界觀中的細節支撐,小到電影中的一封信、一個新聞和一個聊天記錄,都是基于十幾萬字世界觀提供的原則編撰而成。

比如,在披露的世界觀中,MOSS是基于智能量子計算機硬件、習得「求生」本能、善于「踹門」和「篡改」的強人工智能,其基于三個元素的結合:算力基礎、漏洞破解、人類本能。強人工智能擁有更大的內存和超強的數據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遠遠超過人類本身。同時,其還具有自我意識,有著自己的「三觀」,以及和人類一樣的本能,比如求生欲。

這與當下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火熱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人類與AI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將會是長久的社會現實話題,而《流浪地球》的世界觀中,已經對人類文明和數字文明做出了選擇,「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也正是基于這個龐大世界觀的假想,《流浪地球2》依然在進化的路上,已經有科幻電影愛好者們對未來的《流浪地球3》做出了猜測:人類文明會和AI文明展開一場翻天覆地的戰爭。

大多數電影下映后就沒有了熱度,但《流浪地球2》不一樣。

電影《流浪地球2》已經上線流媒體,5月15日正式從內地院線下映,但《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成功的IP,依然還在互聯網上蕩起漣漪,構成情感投射豐富的多樣性。

在小紅書上,名為「流浪地球自來水」的作者還在孜孜不倦發布流浪地球最新進展,他們在群聊中討論自己的喜愛;在微博上,名為「球學-bot」的賬號持續不斷整理用戶們對電影龐大世界觀的細節解讀,不斷為流浪地球宇宙添磚加瓦……

《流浪地球2》創業未完成,粉絲們在等待下一個四年之約。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流浪地球2》創業未完結

拆解一個電影幕后工作,就像拆解一次創業歷程。

文|藍洞商業 趙衛衛

從院線轉入線上流媒體播映,2023年春節檔電影的「二番戰」才剛剛開始。

4月14日下午,電影《流浪地球2》率先在騰訊視頻首播;4月28日下午,電影《滿江紅》上線字節跳動旗下抖音和西瓜視頻。今年電影春節檔的冠亞軍,分別選擇了騰訊和字節作為「二番戰」的流媒體主陣地。

「二番戰」里,多了一些「好戲」。

《流浪地球2》為了線上播映,導演郭帆提前做了一番大修改,不光修改了觀眾指出的字幕和畫面BUG,還完善了一百多個視效鏡頭,調整了聲音、音效、音樂的比例和位置,并重新針對流媒體調整了全片色彩。

一些微小的細節也被細心的觀眾發現,觀眾們在彈幕中尋找樂趣,對電影產生二次理解。

比如,電影中劉培強偷偷拿出的那盒煙,正是馬季在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經典的「宇宙牌香煙」;再比如,院線中稍顯突兀的吳孟達畫面在線上放映得到了優化;以及,圖恒宇溺水死亡時有一個明顯的抽搐動作,對應聯合政府大廳顯示的心跳歸零。

「好戲」還在繼續,《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已經出版,「這本冊子是時間的禮物」,郭帆在書中結尾說。

對影迷和科幻電影愛好者來說,《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中完整呈現了10余萬字世界觀,還記錄了整個幕后團隊的制作細節,無疑是給電影《流浪地球2》增添了更大戲份,更不用說即將面世的《流浪地球2》紀錄片,都將共同為中國最好的科幻電影IP《流浪地球》添下時代注腳。

電影本身是一種虛構的「立」,通過造夢立住一個世界觀;而幕后本質是一種真實的「破」,拆解造夢的過程,探尋來路和本真。

01 劇透《流浪地球3》?

「首先我要檢討在《流浪地球2》創作之初的個人心態問題——總覺得我們能行,所以必須進行最大的挑戰和最難的嘗試——有點膨脹。」郭帆在手記的開頭中袒露。

2019年《流浪地球》爆火,做第二部的時候,郭帆希望把前一部電影沒能展現的宏大世界觀盡量用更真實可信的細節呈現出來,「完成電影細節的多樣性」,這樣才有可能做第三部甚至第四部。

所以,他一直在跟這種心態做斗爭,在《流浪地球2》第一次劇本會時,郭帆說,前一部是冒險啟程,第二部是「再次冒險」。

很快,「再次冒險」就發生了。

比如巨大的工作量,按照豐富龐大的世界觀的構想,每一個細節都要支撐起世界觀,美術部門做了800頁PPT,給各個國家的救援隊服裝設計了成千上萬種視覺元素,三萬人次的群演也都需要不同的造型,電影團隊最初嚴重低估了與此相關的工作量。

再比如是電影承載的容量,三條故事線各自的緣起和細節都要交代,第一版剪輯出來的時候,郭帆發現可能觸碰到了某種極限,那是一個電影所能承載的內容的極限,「長時間被高密度信息轟炸,觀眾會疲憊。所以我們需要做簡化的工作。」

這是一場未知的極限挑戰,《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書中,全景式展現了劇組主創團隊如何通力配合,在整體制作周期比前作少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比前作多三倍都不止的工作量。

《流浪地球2》帶給觀眾震撼的太空電梯和逐月衛星發動機,充滿創意又帶著情緒的門框機器人和機械狗笨笨等等,背后有著各種各樣設計考量,太空電梯的設計周期從視覺開發到定稿經歷一年五個月的時間,門框機器人的設計靈感是郭帆的草圖,整體造型極簡,但每一個零件都是模塊化的……

更重要的是,《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與前一部的制作手記一樣,本身也是一種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嘗試。

郭帆曾在國家電影局組織的訪學活動中前往好萊塢學習,那之后,他意識到要為中國電影工業化道路貢獻力量,所以《流浪地球2》籌備開始后,郭帆就邀請北京電影學院的二十多位學生來觀察記錄,記下制作過程中的不足,學生們以日報、周報、月報和總結報告的形式記錄下拍攝期的大小事。

而當拍攝完成翻閱報告的時候,郭帆才意識到,「這次拍攝時整個劇組人仰馬翻的狀況跟前一部沒什么區別」,他知道這種充滿未知的挑戰是一個慢慢修煉的過程,同時坦陳,「我們年齡都不小了,但心智上還是不夠成熟,沒有跨過那個能夠客觀認清自我的門檻。」而除了對《流浪地球2》的制作復盤,書中同樣還有對未知的探秘。

「第一部《流浪地球》創作手記講的還是制片流程變革,讓讀者總覽式的了解整個電影制作過程,而《流浪地球2》的制作手記,則是通過主創團隊講述制作過程,帶著大家一起探秘,有一點劇透,但不至于抄底。」有讀者這樣認為。

比如,書中披露的流浪地球世界觀中,諾恩斯(Norns)是一個于「太陽危機」時期活躍在世界各地的民間技術組織,由于其保密性極強,且相當封閉,因此外界對于它的起源、成立目的、內部組織狀況和成員構成相當模糊。

而美術王志堅則在書中透露,諾恩斯的信息通過美術部門的工作,被隱藏在流浪地球世界的各個角落里,比如圖丫丫家墻紙的圖案、馬兆家一幅裝飾畫的圖案、戰場上的一些很小的涂鴉等,追尋這個組織的蹤跡,就會發現這后面隱藏著與MOSS和這個世界有關的一些秘密。

「也許在《流浪地球3》里面,這些秘密才會被揭開。」

02 張藝謀與郭帆

拆解一個電影幕后工作,就像拆解一次創業歷程。

創業開始,往往是一個劇本的動念和討論,而創業結束的標志往往就是一句「殺青大吉」,然后江湖再見,不久之后進入下一場創業。影視行業有人形容中國電影劇組,就是「百分之十的藝術家,帶著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工在干活」。

作為中國電影的標志性人物,張藝謀是最早有意識開始記錄創業歷程的導演。

2000年,北京電影學院的女學生甘露為張藝謀電影《幸福時光》拍了紀錄片《留住時光》,這部紀錄片現在很難看到,但一直被行業認為是中國電影幕后紀錄片的開端。當時,張藝謀的大女兒張末才初中畢業,她從美國回來給張藝謀探班,看到片場凍得瑟瑟發抖的父親眼圈黑暈,留下了眼淚。

電影幕后紀錄片的興起,本質上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產品和商業化的寫照。

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創了內地電影商業化的先河,甘露的素材積累有400多個小時,為這部電影拍攝了記錄片《緣起》,首次讓普通觀眾看到了一部國產大片出爐的幕后細節,真正開啟了紀錄片先行的宣傳模式。后來的紀錄片《如花》和《千里之旅》,分別解密了張藝謀電影《十面埋伏》和《千里走單騎》。

多年之后的北京冬奧會,網絡上依然還在流傳關于張藝謀的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

這部紀錄片剪輯版曾在央視CCTV5播出,跨度四年時間,講述的是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北京8分鐘」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結束期間,張藝謀的創業歷程,至今為止豆瓣評分高達9.3分,「如果你對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很失望,如果你一直都不喜歡張藝謀,你一定要看這個。」網友如是說,你能看到一個執著與無奈的張藝謀。

后來,作為影視幕后紀錄片的一次巔峰,2018年《張藝謀和他的「影」》走入院線上映。

這部反映張藝謀創作電影《影》的紀錄片,雖然票房一般,但記錄了當時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水平。近30個人的團隊,分成拍導演、演員、美術道具、服裝造型、現場攝影、后期制作6個組,事無巨細的記錄《影》制作過程中的匠人們,積累了15000個小時的素材。

《張藝謀和他的「影」》中,還有張藝謀大兒子張壹男的參與,當年探班流淚的張末已經成為導演,而張壹男拿著鏡頭對準了鄧超等演員,張壹男也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工資。

影視行業發展有低潮,但張藝謀一直保持電影高產,紀錄片也一直是張藝謀電影工業化的伴侶。

2020年電影《一秒鐘》3集紀錄片,2021年《懸崖之上》5集紀錄片《極》,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2集紀錄片《盛會》,反復出現的主角都是忙碌而又認真的張藝謀,工作到凌晨三點是他的常態,他在公開場合表示過,「我也不裝大師,保持年輕的心態」。

相比于73歲張藝謀的高產,80后的郭帆至今只有五部院線電影作品,但在勤勉和年輕這件事上,張藝謀和郭帆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執著于冒險和嘗新。

2021年《流浪地球2》劇組成立之后,一直到2022年沒日沒夜投身電影后期制作時,郭帆每天平均三小時的睡眠,以至于被《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問到他拍攝中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時,他苦澀又昂揚地回答了三個字:還活著。

在《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結語中,郭帆點明了這種電影幕后記錄的本質:電影本體是時間的記錄,這本手記所記錄的,恰好也是過去那些有意義的美好時光。

「在未來,它是某瞬間在我們腦海中劃過的一抹影像,是洋溢在我們嘴角的幸福的一絲微笑,或者是垂掛在我們臉頰的感動的一滴淚珠。總之,它記錄了我們的存在。」郭帆在書中總結。

中國電影的工業化一直在路上,作為《流浪地球2》劇本指導,王紅衛也點出了這本手記的價值,那就是讓更多人意識到中美電影工業化之間的關隘。

相比于美國好萊塢的工業化流程方法,中國影視行業無法全盤照搬,無法引進好萊塢的生產線,「只有靠這么一個個年輕的團隊用「血肉」蹚出來,用《流浪地球》兩部電影,用郭帆的半條命蹚出來,后面再有更多的人一點點蹚出來。」

而除了圖書《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由機核網制作的《流浪地球2》紀錄片也在后期制作之中,預計將在今年年內上映。機核上發布的《流浪地球2》設定集,揭秘了電影設定和美術等多方面材料,網友在站內對紀錄片的催更也不絕如縷。

03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節檔上映后,以46.8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當時中國電影史上的票房第二名;四年之后,《流浪地球2》在2023年春節檔上映,40.28億的票房成績之外,還在電影周邊衍生品市場創造了記錄。

《流浪地球2》上映9天后,電影官方授權商賽凡科幻空間在阿里魚旗下造點新貨平臺發起的眾籌,項目包括電影中備受喜愛的機械狗笨笨、人工智能MOSS模型等等,眾籌銷售額已經超越1億,超過目標金額1000余倍,打破了國內影視衍生品眾籌金額最高記錄。

迄今為止,《流浪地球2》正版授權周邊累計銷售超1.5億,其中眾籌商品銷售額超1.3億。火爆的電影把虛擬產品帶進了現實,衍生品本質上是一種粉絲經濟,承載的是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同時也展現了當下沉浸式消費體驗的多樣性。

所以,《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可以是中國科幻電影工業化的經驗手冊,也可以看作是硬核的電影衍生品之一,承載著中國科幻電影粉絲們的情感投射。

在B站上,UP主半機械疫醫發布在《流浪地球2》上映之前,就發布了對電影預告片的逐幀解析,他基于流浪地球世界觀概述和諸多細節,對一年后上映的電影做出了初步猜測,結果一年后上映的電影證實了他的諸多猜測,滿屏的「預言家」彈幕飄過。

當時,這集視頻讓導演郭帆都驚呆了,看完之后團隊都很開心,因為這種盡情的發揮,給流浪地球宇宙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而眾人通過流浪地球世界觀自己去填充腦補的東西,有可能比團隊想的更好,郭帆說,「有時看看同人文,我也挺開心。」

《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中,再次拿出了十幾萬字的世界觀和編年史,從自動化技術到「喪文化」和二次元文化,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方面,這是《流浪地球2》整個IP的核心基礎。

電影中每一場一閃而過的戲,對應的都是世界觀中的細節支撐,小到電影中的一封信、一個新聞和一個聊天記錄,都是基于十幾萬字世界觀提供的原則編撰而成。

比如,在披露的世界觀中,MOSS是基于智能量子計算機硬件、習得「求生」本能、善于「踹門」和「篡改」的強人工智能,其基于三個元素的結合:算力基礎、漏洞破解、人類本能。強人工智能擁有更大的內存和超強的數據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遠遠超過人類本身。同時,其還具有自我意識,有著自己的「三觀」,以及和人類一樣的本能,比如求生欲。

這與當下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火熱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人類與AI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將會是長久的社會現實話題,而《流浪地球》的世界觀中,已經對人類文明和數字文明做出了選擇,「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也正是基于這個龐大世界觀的假想,《流浪地球2》依然在進化的路上,已經有科幻電影愛好者們對未來的《流浪地球3》做出了猜測:人類文明會和AI文明展開一場翻天覆地的戰爭。

大多數電影下映后就沒有了熱度,但《流浪地球2》不一樣。

電影《流浪地球2》已經上線流媒體,5月15日正式從內地院線下映,但《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成功的IP,依然還在互聯網上蕩起漣漪,構成情感投射豐富的多樣性。

在小紅書上,名為「流浪地球自來水」的作者還在孜孜不倦發布流浪地球最新進展,他們在群聊中討論自己的喜愛;在微博上,名為「球學-bot」的賬號持續不斷整理用戶們對電影龐大世界觀的細節解讀,不斷為流浪地球宇宙添磚加瓦……

《流浪地球2》創業未完成,粉絲們在等待下一個四年之約。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垫江县| 白城市| 将乐县| 敦化市| 上饶县| 惠安县| 达孜县| 灵川县| 乐平市| 景谷| 永泰县| 洞头县| 长宁县| 仙居县| 阿城市| 定结县| 鹤壁市| 芮城县| 息烽县| 喜德县| 铜鼓县| 吕梁市| 曲沃县| 林周县| 武穴市| 扎赉特旗| 蕲春县| 朔州市| 桐梓县| 那曲县| 遂宁市| 延寿县| 郁南县| 建平县| 托克逊县| 偏关县| 牡丹江市| 湘乡市| 于都县|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