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5月1日,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魯西化工”,000830.SZ)全資子公司雙氧水裝置發生爆炸著火事故。截至發稿時, 事故已造成9人死亡,1人受傷,1人失聯。目前,失聯人員仍在全力搜救中。
據5月3日魯西化工發布的公告,5月1日8時36分,魯西化工全資子公司聊城魯西雙氧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雙氧水公司”)雙氧水裝置發生爆炸著火事故。為全面排查安全隱患,雙氧水裝置已于第一時間停運,關聯生產裝置已停車。
5月4日開盤,魯西化工股價以跌停價大幅低開,截至發稿時報11.22元/股,跌幅6.42%。
魯西化工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救援仍在進行中,具體信息以前述公告為準。“涉及停產的除了雙氧水公司,還包括其他關聯的一些企業,何時復產還不好說”。
資料顯示,魯西化工總部位于山東聊城,系國有控股企業,實控人為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后者持有魯西化工36.99%股份。公司目前總資產343億元,職工12000余人,擁有基礎化工、化工新材料、化肥、設計研發、化工工程等產業板塊。
涉事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產品主要為雙氧水,現有生產裝置7套,雙氧水產能40萬噸/年,注冊資本5.5億元,經營范圍包括雙氧水的生產與銷售;化工新材料的科研與開發;鋼材、潤滑油、液壓油的購銷等。
對于造成此次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的原因,應急管理部初步分析認為,系雙氧水裝置工作液配置釜用于回收工作液時,吸入大量70%濃度雙氧水,釜內可能存在雜質造成雙氧水劇烈分解,引發配置釜超壓爆炸,造成現場人員傷亡,并波及相鄰企業辛醇儲罐及部分管線泄漏燃燒。
界面新聞注意到,魯西化工在年報中曾提到,2022年公司持續加大安全投入,足額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累計使用超過1.9億元。
“公司始終把‘安全第一’作為發展的重要生存理念,貫徹‘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總要求,強化全員責任制,建立全員考核清單和考核標準,深入落實安全責任制,深化履職考核,壓實各層級安全管理責任,明確過程性指標、結果性指標、否決性指標,全員責任狀、責任書、承諾書 100%簽訂。”魯西化工在年報中稱。
魯西化工表示,各基層單位制定《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辦法》,明確目的、適用范圍、職責、考核頻次、考核原則以及管理要求,實施逐月考核與月度工作績效掛鉤,形成直線責任、專業責任領導責任的考核體制,實行“即時考核、即時記錄,一周一公示、一月一兌現”的管理模式,確保了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落地。
此次安全生產事故對魯西化工業績影響幾何?
根據魯西化工近日披露的2022年年報,界面新聞注意到,雙氧水產品是魯西化工的主要產品之一,設計產能40萬噸,產能利用率98.94%,在建產能3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魯西化工在關于雙氧水研發優勢方面強調,其“生產技術清潔高效,產品質量和綜合能耗行業領先,生產規模國內最大”,生產技術處于“成熟應用階段”。公司還為該產品核心技術申請了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2件,實用新型專利26件。
從涉事的雙氧水子公司業績來看,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92億元(其中對外銷售收入7.01億元,產品自用實現收入3.91億元),占魯西化工2022年營收303.57億元的3.6%;雙氧水公司2022年實現凈利潤-0.46億元。


實際上,魯西化工受停產影響的不只是雙氧水產線。
魯西化工表示,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尚在統計中,公司已向承保財產一切險等險種的保險公司申報理賠。“公司目前停產及關聯裝置涉及雙氧水、己內酰胺、尼龍6、多元醇裝置,具體復工時間待科學評估確定,公司其他生產裝置運行正常”。
與雙氧水產品一樣,己內酰胺、尼龍6、多元醇也都是魯西化工的主要產品,分行業來看,雙氧水屬于基礎化工行業,己內酰胺、尼龍6、多元醇屬于化工新材料行業。
上述魯西化工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停產的除了涉事的雙氧水公司外,還包括其他關聯的一些企業,何時復產還不好說。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9.8.1 條“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三個月內不能恢復正常的會被風險警示(ST)”的規定,公司預計不會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由于事故具體原因正在調查分析中,對公司生產經營構成的影響正在評估中。
在事故發生的背后,系魯西化工自2022年至今年一季度以來業績承壓。
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303.57億元,同比減少4.52%;實現歸母凈利潤31.55億元,同比減少31.68%。今年第一季度,魯西化工盈利進一步收窄,實現營收65.81億元,同比減少14.0%;實現歸母凈利潤3.22億元,同比減少75.60%。對于業績下滑,魯西化工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受市場影響,主要產品售價下降幅度較大,利潤空間收窄。
對于此次安全生產事故,魯西化工稱將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全力救治傷員,進一步加強公司生產安全環保管理,堅決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公司將根據本次事故的進展,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