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筷玩思維 陳嘯
經過了三年的低迷,時間來到2023年,曾經的鴨脖老大“周黑鴨”的日子卻似乎越來越難了。
1月11日,周黑鴨就因利潤暴跌的傳聞而導致當天股價跌幅超22%。1月12日,周黑鴨發布澄清表示,公司將努力實現人民幣2億元或以上的2023年年度利潤,公司業務運營一切正常,高管團隊穩定。
2月13日晚間,周黑鴨發布的盈利警告顯示,預計2022年公司總收入同比下降20%左右,2021年公司總收入為28.7億元。預計2022年凈利潤不少于2000萬元,較2021年同期的3.42億元大幅下滑。
周黑鴨表示,其公司繼續面臨來自可能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因素的挑戰,特別是由當前產業趨勢導致的更高的原材料和配料的成本,以及本公司在成都新設立的加工廠預計將產生的更高的成本及費用等。
換句話說,就是外界的太多種因素都對周黑鴨不利,主要還要歸咎于原材料和配料成本、新設立的成都工廠。而在這之前則是因為疫情。
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收入達11.81億元,同比下滑約19%;利潤僅1837.7萬元,同比驟降約92%,離虧損就一步之遙。
對此,周黑鴨在公告中解釋稱,因全國范圍內多地實施嚴格防控措施,人流銳減導致門店客流大幅降低,物流配送亦受限,對公司銷售及利潤均造成一定影響。
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因為昂貴的價格而被顧客拋棄、快速擴張導致門店品控不利、投訴增多而口碑下滑的主觀因素,周黑鴨似乎并沒有放在眼里,或者并沒有勇氣直接面對。

疫情已經過去,2023年應該是各個行業、公司大展拳腳的一年,而周黑鴨卻把目標利潤定在2億元,并且強調“請注意,這是一個目標而非預測”,此舉徹底將市場對公司的預期值拉到“地板價”。
要知道,周黑鴨拋出的這一數據,很有可能成為2013年以來的11年中第三差。這瞬間讓二級市場大失所望,1月11日,周黑鴨股價下跌22.95%,12日又下跌5.78%,春節開盤后,周黑鴨股價仍底部盤旋,目前股價維持在3.47港元/股。
曾經的鴨脖老大、飛上天的周黑鴨威風不再,并在“守業”的路上越走越難。在資本的推動下,周黑鴨2016年11月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據餐飲權威產業媒體“筷玩思維”了解,2013年至2021年期間,周黑鴨在2017年收入達32.49億元,利潤達7.62億元。
簡要梳理周黑鴨的發展歷程,我們就能發現,周黑鴨背負的“魔咒”不止一條。1998年周富裕創立了周黑鴨,2008年,周黑鴨成功實現了連鎖轉型、成為鴨脖第一品牌,2010年,周富裕引入天圖資本、IDG等,并簽署了五年上市的對賭協議。
2017年,周富裕突趕在對賭協議約定的上市期限內完成了上市。2017年,公司延續了2016年的好業績,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2.52億元,同比增長15.40%,凈利潤為7.62億元。
然而,2017年也成為周黑鴨業績的“分水嶺”,公司2018年的收入和利潤均開始下滑,周黑鴨2021年的歸母凈利潤為3.42億元,2022年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為0.18億元。
“資本催熟后業績暴跌“恐怕是周黑鴨解不開的第一大魔咒,另一個魔咒則是開店速度。從門店數來看,截至2022年6月底,周黑鴨門店數量達3160家,其中,直營店、加盟店數量分別為1342家、1818家。
大幅增加的門店數并沒有帶來更多的利潤,反而增加了成本,值得玩味的是,門店數量遠大于周黑鴨的絕味鴨脖卻一直保持著業績穩定的表現。
第三大魔咒恐怕是“職業經理人”魔咒,2006年,創始人周富裕就開始聘請職業經理人,上市之后,周富裕更是將大權下放給職業經理人。2019年業績下滑第二年,周黑鴨開始第三次創業,但周富裕仍然把這個重任交給職業經理人。
以張宇晨為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并沒有能扭轉頹勢。目前周富裕也依然退居幕后,出現在公開視野中的身份還是投資人。對扭轉業績沒有積極的態度,創始人是否給予百分百的投入有很大關系,原本周黑鴨雖然實際的業績下滑,但給二級市場的印象還是非常有底子的,隨著疫情緩解,供應鏈、消費信心開始恢復,不利影響因素降低,外界對周黑鴨的預期還是不錯的。然而張宇晨這次給出的業績指引先大大泄了氣,二級市場也迅速收回了對周黑鴨的復蘇所持的樂觀態度,資本圈開始審視周黑鴨困境的內因。
但魔咒要解除是相當難的事兒,周黑鴨能否重新插翅高飛,憑借的絕不僅僅是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