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周六稱,中國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去年的大幅下跌后,今年有望低位企穩,但出現大幅反彈是不可能的。
他在參加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時指出,一方面,中國房地產市場在2017年前后就已經進入結構下行的通道,最近一兩年市場的下跌,不僅是政策收緊之后的周期性下調,更多反映的還是結構性下行。在結構性下行過程中,很難期待房地產市場像以往一樣出現大的反轉。今年房地產行業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減弱,但未來兩年這種影響可能重新加大。
另一方面,朱海斌說,雖然去年11月份中國大幅調整了房地產政策,但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不太可能再次出臺如2015年、2016年時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從事后看,2015年、2016年的PSL把未來房地產很多需求前置,并且影響到最近幾年房地產的基本面。從政策上來講,我們很難重復2015年大規模的貨幣刺激。”
PSL即抵押補充貸款,是央行在2014年推出的一項創新性政策工具,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棚改貨幣化安置的資金問題,對當時的房地產銷售、房價和地價起到了明顯的助推作用。
此外,朱海斌指出,當前房地產行業分化非常明顯,反映在新房銷售和新房開工、國企開發商和民企開發商,這些分化都會影響到房地產行業的未來發展。
他說,從同比來看,今年一季度新房銷售持平,但是新房開工下跌了18%左右,土地出讓金下跌了27%。“今年一季度的土地出讓金基本回到2010年左右的水平。如果土地出讓金在去年下跌超20%的基礎上,今年再是兩位數的下跌,未來幾年房地產投資大概率將是負增長,這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
另外,民企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也越來越謹慎。“民營開發商目前的心態更多是抓住市場短期契機,撤離房地產市場,保交樓,做完已有的項目就徹底退出房地產市場,如果僅靠國企開發商,國企開發商疫情之前市場比例僅僅占三成,靠三成國企開發商能不能維持房地產市場相對穩定的發展,這是要打一個問號的。”朱海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