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達澳亞基金副總經理、基金經理 方敬
這次實地參加奧馬哈股東大會,我有一些與以往不一樣的感受,特別是這次大會的召開是在我們這個世界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與過去很不一樣的背景之下。
會上,大家探討了硅谷發生的銀行存款危機,也探討了人工智能以及我們所看到的各種技術上的顛覆對于人類的未來的影響,我想這也正是我們的投資在這個時代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非常獨特的背景。
首先是我們的投資將無可避免地在一個劇烈變化甚至動蕩的時代中進行,我們的投資應該相信什么?堅持什么?這些年,我們也確實看到一些歷史性的變化正在發生。
一方面世人所熟悉的全球宏觀政治經濟環境正在變化,地緣沖突頻繁出現,貿易及供應鏈格局重塑,大國之間的博弈從經濟層面逐漸走向更加全面的戰略性脫鉤,多重力量的角逐打破了二戰后所建立起來的的世界格局和秩序,整個世界圍繞大國之間的競爭再度走入分化與割裂。
另一方面,人類社會正在迎接下一代科技革命的奇點時刻,清潔能源,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創新技術日新月異,我們仍無法度量科技革命浪潮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改變。這是我們的投資將要面臨的新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資產的波動率增大,我們的投資難度勢必會加大,在新的挑戰之下,如何讓我們的投資更有價值,我想需要我們用常識和平常心,去適應變化中的世界,去應對投資可能面臨的風險,并尋找能夠穿越長周期和較大幅度波動的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對我們個人的生活和投資來說,一方面,我們需要對短期的不確定事件乃至長期的局勢變化有所準備。低估值,資產及策略的適度多元化或許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有效方法。在我們家庭的長期資產配置中,理應適度配置能夠抵御通脹及不確定性,且和權益資產相關性較低的資產,比如黃金或優質債券。歷史經驗證明,在股票資本市場的重大回撤時期,債券資產的平均收益為正,說明其能夠在市場的波動中起到比較明顯的風險緩沖的作用。
在投資品種的分散之外,我們也需要將投資的視野拓得更寬,既立足國內資本市場,又放眼全球,深入思考國內經濟周期以及不同國家之間經濟關系的變化,在洞察全球性的周期規律與變化中尋找更加有利的投資機會。
當然,多元化投資并非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對全球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以及更長周期的經濟發展規律有深刻的認知,亦需要對各種工具和策略的風險收益特征以及彼此之間的相關性有足夠的了解。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淡化景氣周期性波動,更加堅定地尋找盈利能力突出,具備長期持續發展能力的優質公司。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人口紅利的時代已宣告結束,市場資金充裕,優質的長期成長公司稀缺,這意味著投資普遍賺錢的時代已成為歷史,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加劇,淘汰的速度也在加快,只有少數優秀的公司才能夠在在未來的市場中贏得較大的機會。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的投資更加需要避免短期的跟風和炒作,回歸本源,將現實世界里優秀企業的長期成長作為投資收益的唯一來源,當我們聚焦于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買錯的風險。當然,在不斷尋找優秀企業的同時,我們亦需要對投資的安全邊際有所考慮,理解公司的合理估值,在足夠的安全邊際下買入。總的來說,在一個不確定性上升的時代里,長期配置確定性高的低估值優質資產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投資方法,是穿越時間周期的保證。
最后,在會上,巴菲特也談到了對人工智能的擔心,以及對于人類的信心,他說,相信人工智能將改變“世界上的一切,除了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確實,ChatGPT的橫空出世和良好表現,對實業界和投資界都帶來前所未有的震動。但巴菲特和芒格對于一些人工智能的炒作還是持懷疑態度,認為人工智能很難超越人類智慧,但預計人工智能將“改變世界上的一切”。與投資而言,短短幾月時間,人工智能已經體現出在信息檢索,內容聚合等方面的巨大輔助決策潛力,但對于我們而言,實現長期投資目標,或許不是簡單依賴先進工具,而是去探索、深挖人類本身獨立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投資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深入思考才會有超額收益的工作,大多數時候,我們和市場交易的是認知差,這種認知差有信息層面的,更重要的是邏輯層面的,深度思考之后才會對邏輯的本質有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