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姜菁玲
5月9日,領英中國對外宣布,其中國本土化求職招聘平臺“領英職場”將于2023年8月9日正式停止服務。屆時,所有領英職場的產品和服務將停止,包括移動端APP、桌面端網站和微信小程序。
“領英職場”推出于2021年12月,是領英面向中國推出的一個本土化求職招聘平臺,用戶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申請全球企業的職位,招聘方可以在該平臺上投放招聘廣告、發布職位信息、挖掘中國市場的專業人才。
在2021年以前,領英面向中國市場提供“職場社交”產品。和領英在全球的產品定位一樣,在領英中國的網站和App端,用戶可以展示自己的職場履歷,同時在發布自己在職場上的動態,并且拓展自己的人脈網絡。
2021年10月,在合規和競爭壓力下,領英方面對外宣布稱,決定關停在中國的職場社交產品,推出一個不帶分享和評論等社交媒體功能的純招聘產品繼續為中國市場服務。
從2014年開始,領英試圖以本土化的路線進軍中國市場。9年以來,這條道路的嘗試大多以失敗告終。
成立于2003年的領英是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平臺,截至目前在全球200余個國家擁有超過9億的會員。領英官網數據顯示,當前領英在中國擁有5400萬用戶,用戶數僅次于美國、印度和巴西。
2014年,領英與國內兩家風投機構紅杉資本和寬帶資本共同成立了合資公司,決心采用“本土化”方式,解決合規問題,打開中國市場。
2015年,領英中國第一任總裁沈博陽曾說服領英全球總部,在中國推出一個移動職場社交App“赤兔”,集成了微信、網易郵箱等中國常用App的相關功能,優化界面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
“赤兔”是領英中國本土化路線的第一步。“領英只能吸引到講英語的,海外背景的,有跨國公司背景的人。”沈博陽曾經這樣解釋領英的局限。而赤兔App將進一步提高中國本地公司的占比,讓領英在中國“更接地氣”。
不過,這一嘗試很快宣告折戟。2017年,主導“赤兔”項目的領英中國CEO沈博陽辭職離開領英。次年,領英任命陸堅為中國區總裁,匯報給領英高級副總裁兼全球工程負責人Mohak Shroff。
2019年,赤兔正式宣告下線。沈博陽在個人公眾號上對創立赤兔和運行三年來的跌宕進行了詳細描述。在他的說明中,赤兔最終無法持續吸引用戶最終失敗的原因包括:外企應用迭代節奏過慢、赤兔無法與領英完全切割、沒有切中中國市場職場社交的“匿名”需求、工作中領英內部阻力過大等等。
沈博陽對“匿名社交”這一因素的強調主要源于領英在國內的強大競爭對手脈脈。成立于2013年的脈脈同樣定位于“中國職場社交平臺”,但與領英主張開放公開的職場人脈網絡社區相比,脈脈利用“匿名吐槽社區”這一功能快速成長,吸引了眾多職場用戶。
2018年領英中國第二任總裁陸堅上任后,領英在中國競爭情況變得更加激烈。除了脈脈的崛起,主打移動招聘的Boss直聘、智聯招聘開始瘋狂搶占招聘市場的份額。而執行“本土化”任務的領英仍受到多重掣肘。
陸堅上任后,曾高調提出“要打破外企在華魔咒”,幫助領英實現本地化成功。2019年,陸堅將領英在中國的產品策略更改為“一站式職業發展平臺”,與“招聘平臺”錯開競爭,顛覆了“赤兔”要接地氣往下走的策略,主打為中高端職場人士提供社交鏈接以及職業指南、職場必修課和薪資洞察等價值。同時,開始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人才和營銷等服務。
不過,兩年過去,這一戰略同樣并未為領英的中國本土化帶來更多增色。兩年之中,領英并未對外披露中高端職場招聘和職場發展業務的具體進展,陸堅多數時候對外談論領英在出海業務上的市場潛力,并且強調“本質上領英在國內沒有競爭對手”。
直到2021年10月,領英宣布將徹底關閉社交媒體業務,領英本土化的困境才重新回到大眾眼前。到今年的8月9日,“領英職場”停服以后,領英在中國市場的角色退回到和早已退出中國的Meta(原FaceBook)以及谷歌等公司一樣——只為中國出海公司在海外提供相關服務。這也意味著,領英九年的中國本土化之旅正式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