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上周,共計7家公司攜手上會,唯獨思必馳被擋在了門外,審議結果: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

公開信息顯示,思必馳于2022年7月15日獲得受理,2022年8月3日進入問詢環節,在2023年5月9日上交所上市委召開的2023年第34次審議會議中,未獲得通過。公司的保薦機構是中信證券,計劃融資額10.33億元,目的地科創板。
根據說明書,思必馳是一家提供人機對話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專注于智能語音語言技術的底層研發、產品應用的設計開發與銷售。目前公司已形成涵蓋信號處理、語音識別與合成、自然語言理解、對話管理、問答聊天、知識圖譜等閉環人機對話的完整技術鏈條。
在審議中,上市委問詢了思必馳兩個重點關注問題。一是公司核心業務的市場競爭格局、核心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布局、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體現、核心技術與主要產品的升級迭代周期和研發儲備,關注了公司核心技術的硬科技屬性、差異化競爭的有效性。其二,是思必馳預測了未來四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審核關注相關預測的合理性和審慎性,公司報告期內持續虧損、凈資產大幅下降的情況,以及公司經營能力的可持續性。
近年來,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迅速,競爭愈加激烈。在智能語音語言領域, 國內主要企業除思必馳外還包括科大訊飛、云知聲等。此外,百度、阿里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涉足人工智能行業,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同時,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亦有寒武紀等重要參與方。此外,思必馳還可能面臨來自全球科技公司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Nuance的潛在競爭,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
數據顯示,思必馳2020年至2022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37億元、3.07億元、4.2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億元、-2.98億元、-2.64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03億元、-3.44億元、-2.92億元。2023年一季度,思必馳狀態依舊,營業收入9419.74萬元,凈利潤-6909.65萬元,扣非凈利潤-7245.37萬元。2023年一季度的經營活動使用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625.37萬元。凈資產方面,2020年至2022年分別為6.58億元、3.53億元、1.47億元,2023年一季度時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合計數據進一步萎縮至9334.12萬元,較2022年年末下降了36.36%,主要是由于公司尚未實現盈利,未彌補虧損擴大所致。
如此表現,也難怪監管層會有所質疑。不過公司還對未來何時盈利有過預測。

根據說明書,思必馳根據未來營業收入的年度增長率和2026年的預估毛利率水平進行敏感性分析,假設未來2023-2026年營業收入的年度增長率分別為30%、35%、40%、45%和50%,假設2026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38%、40%的情況下,結果顯示:
- 當2023-2026年營業收入年增長率為50%,公司綜合毛利率在36%-40%的情況下其實現盈利的年度預計均為2026年;
- 當2023-2026年營業收入年增長率為45%,公司綜合毛利率在38%-40%的情況下其實現盈利的年度預計為2026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6%的情況下其實現盈利的年度預計為2027年;
- 當2023-2026年營業收入年增長率為40%,公司綜合毛利率在40%的情況下其實現盈利的年度預計為2026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6%-38%的情況下其實現盈利的年度預計為2027年;
- 當2023-2026年營業收入年增長率為35%,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6%-40%的情況下其實現盈利的年度預計為2027年;
- 當2023-2026年營業收入年增長率為30%,公司綜合毛利率在38%-40%的情況下其實現盈利的年度預計為2027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6%的情況下其實現盈利的年度預計為2028年。
不過預測是否實現,也只有時間來檢驗了。根據說明書中對風險的描述,公司未來發展仍面臨以下風險:包括不限于研發成果轉化風險、產品驗證風險、新產品市場推廣風險、新興市場拓展風險等。公司部分AI硬件產品落地受研發成果轉化情況影響,具體產品包括第二代TH系列AI語音芯片,車載前裝HUD產品等,如該部分產品研發失敗或推廣失敗,且其他既有業務收入增速不達預期情況下,2026年預計實現收入將下降7.31億元至17.20億元,預計實現凈利潤將減少約14508.67萬元至2397.99萬元。此外,如果未來公司的期間費用控制不當,期間費用率下降速度放緩,則公司實現扭虧為盈的年度將隨之有所延后。
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將持續在對話式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及創新、商業應用拓展等方面保持較大投入規模,使得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可能持續存在,甚至可能導致公司上市后觸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2.4.2條的財務狀況,即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含被追溯重述)為負且營業收入(含被追溯重述)低于1億元,或經審計的凈資產(含被追溯重述)為負,從而觸發退市條件;根據《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公司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股票直接終止上市,不再適用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重新上市程序,將對投資者造成不利影響。
至于中信證券,項目終止于今年也不在少數,除了思必馳之外,2月份北京燕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欲闖關深主板也失敗了,今年共計8個項目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