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初夏時節,青島大劇院率行業之先,迎來了新一輪演出熱潮。包括上海金星舞蹈團的《海上探戈》、舞壇雙子星的最新力作舞劇《詠春》、陳佩斯自導自演的最新話劇《驚夢》等涵蓋適合不同人群、覆蓋全年齡段的精彩劇目接連上演。
自2010年成立以來,青島大劇院始終秉承打造院線精品、繁榮城市文化的戰略使命,積極發揮資源優勢和公益屬性,立足島城觀眾實際需求,為觀眾帶來最前沿的文化消費體驗,為島城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撐。本次開票在追求演出品質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島城觀眾的觀演喜好,演出策劃上力求雅俗共賞,滿足觀眾多樣化文化需求。
“探戈”起舞,《海上探戈》展現生生不息的生命美好
金星曾說:“現代舞確實是小眾藝術,我追求現代舞是為了我自己,它是我精神的一塊自留地。”
5月19、20日,著名舞蹈家金星將帶領上海金星舞蹈團,在青島大劇院上演凝聚了十年精華的精品現代舞專場——《海上探戈》。

《海上探戈》匯集了金星從1991至2000年創作的10部精華現代舞作品,是舞者自定居上海以來,對這座城市由陌生至親近的意趣捕捉,整個作品彰顯了對上海這座非凡魅力之城,充滿哲思與才氣的洞悉……它仿佛是金星生活回憶中飄落下的一片片夢,讓觀眾在寧靜中感受到一種回憶的力量,這種回憶是凝重的、是有著長焦距時空景深的。
《海上探戈》的現代舞蹈形式雖然來自西方,但舞蹈內容卻融合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敢于打破傳統美,將西方智慧與東方哲思用肢體語言巧妙嫁接,構思進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不晦澀、不故作高深、干凈明亮、飽滿生情。這是一種滲透進人性命運的活性元素,是詩化濃縮的藝術,是一個迷人的故事,向觀眾娓娓敘述靈魂喋血的過程……


《序》——凝固的午夜、靈魂走失的午夜,記憶的獨白,被一片片白色的思緒寫滿。在不可知的世界緩慢游離,凝重是為黑暗準備的,肅穆的影子逐漸消失,孤獨的旋轉,拉開另一道人生的序幕……
1、《腳步》1992——似精靈游弋,空冪的夜色、輕靈的腳步,在夢的邊緣飛行。透明的旋轉,有聲有色的肢體語言,靜謐的空間,流行閃閃飄忽而過,靈魂的腳步沒有停留的片刻。一切的美風生于腳下,感覺出來的夢幻旋律,猶如綠色的詩韻,流蕩于天外山水之間。
2、《舞02》1996——兩個人的世界,愛的纏綿與選擇,周而復始。對愛的疑問,始終沒有始終的時候,激情永遠為年輕所有,走失在月光下的戀情,包含著幾多無奈的純真,當真愛被肢解,即使兩個人的空間,也顯得孤獨而美麗。
3、《紅葡萄酒》1997——女人的另一半屬于寂寞。一個人的房間,騰跳的酒液泡沫,將空氣渲染成激情紅色。幾多朦朧醉意中嬉戲,自在而逍遙、無奈的放松、百般無賴的宣泄,也是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美酒是為落寞女人而準備的,而真正的醉意,恰如葡萄酒的特性,是淹沒在半寐半醒的酒后。
4、《四喜》 1995——關于過去的女人、妻妾成群的日子,至始至終跪著的卑微地位,位置是無法改變的,于是,整日無聊的生活,閑言碎語無休止的角逐,情感怪異的表達,一直傳達向幕后的統治者,歸順是表面的,心是不能被俘虜的,也許最后終結的只是形式,而無形的鎖鏈始終禁錮于女人的身心。
5、《海上探戈》2000——解讀《雷雨》精髓,無聲的語言,穿透繁漪的情感心靈,極富個性的演繹從激情的探戈舞步中飛迸出來,真情的枷鎖能鎖住女人的心,在情感漩渦里掙扎,連走出墳墓的靈魂也在緊張注視,視覺的震撼,靈與肉的鮮明寫照,深刻的肢體語言,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性畫卷。
6、《半夢》1991 ——人生的一半寄托,紅色的詮釋,舞至靈魂深處,每一個肢體語言律動,都在解析情感另一半的價值,出神入化的構思,經典音樂誕生經典舞蹈,每一個舞動的細節,都值得心靈細細體味,飄逸的舞姿似若穿過長草的清風,鳳凰般的一次痛苦而美麗的羽化,情感的旅程是一個過程,鎖鏈是為真愛準備的,或許犧牲另一半,才會得到一次真正的涅槃。
7、《島》1993——心靈寧靜之地,島在月光灑滿的沙灘上夢游,海鳥與魚共舞,自由的元素,在透明的夜色中緩緩釋放,美在靜悄悄地延伸、孵化。生命的原色,被裸露的思緒盡情渲染,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靈感引發所有美好的想象,島的境界復蘇了所有圣潔心靈的向往,另行由此得到完美升華。
8、《紅與黑》 1995——傳統對襟黑褂,與紅色綢扇較量,紅與黑鮮明色彩對比,富有節奏的旋律和美感,骨骼的張力,舒展而灑脫,踏準命運節拍,人生無處不精彩,猶如紅與黑的含義。黑,黑地穩健、沉著;紅,紅地激情、奔放。
9、《記憶的獨白》1995——追憶時光,流年不在。或許曾經擁有,又在難以割舍中失去。情感無目的、無邊際漫游、尋找失落的記憶。只有面對自己表白,任周圍的世界寫滿思緒的孤獨,無題勝有題,只有醒著的心靈,去會心地感悟、回味。
10、《色彩感覺》1993——色彩的世界,充滿生活的元素,美好的感覺——在絢麗的色彩中延續。明快的節奏,與優美的舞姿構成春天的風景。青春如此多姿多彩,無限的活力,由激情的肢體釋放出來。生命由彩色而生,靈魂因色彩而永恒。

《驚夢》再挑戰原創戲劇之巔
“夢驚已是新天地,舊曲依稀繞古城。”
作為近期演出的重磅劇目,由陳佩斯率領大道文化呈現的話劇《驚夢》將于6月1日-4日在青島大劇院連演4場。

《驚夢》是由毓鉞編劇、陳佩斯導演并擔綱主演的又一部原創話劇。從劇本創作到搬上舞臺,歷經三載打磨。一經上演便口碑載道,屢被奉為“不容錯過劇之榜首”“中國原創話劇天花板”“原創戲劇之頂流”等。
作為戲臺三部曲之二,劇名《驚夢》脫胎于昆曲《游園驚夢》,以傳統戲班的命運作為主線,講述了昆曲戲班和春社在戰亂年代竭力求生存的故事。

傳統寫實主義風格下,《驚夢》舞臺還原歷史之離亂。劇作文本高度寫實,導演確立現實主義戲劇風格:舞臺簡練而靈活;燈光渾融蘊藉;道具細中見真實;服化造型氣韻傳神;音樂及昆曲詞曲均真正量身而作;音響聲效精準、緊扣心弦……整體恰切震撼,傳統卻豐富,在還原歷史質感外,為觀眾帶來多重感官交織的觀演體驗和審美享受。從內里觀照傳統文化藝術及昆曲的傳承,將戰爭殘酷、文藝之美、人性慈悲與文明命運融為一爐。
節目單上的劇情簡介這樣寫道:“外亂內憂,視昆曲為生命的老班主童孝璋面對一系列的變故,將與屹立風雨六十年的和春社走向何方?戰火紛飛、生死一線,墜入其中的人的命運,將會如何?”
當全劇終了,走出劇場,在夜色中伴著耳畔余音不絕的《牡丹亭》細細回味,定會發現《驚夢》呈現的絕非僅僅是一個戲班的沉浮往事,而是將歷史與現實置于一方戲臺之上,以虛實相生的情境和故事,表達一份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清醒。

以舞繪武,《詠春》解鎖平凡英雄
6月16-18日,由舞壇“雙子星”韓真、周莉亞共同執導,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編劇的舞劇《詠春》將在青島大劇院上演。作品融舞蹈與詠春拳、香云紗等非遺元素于一體,塑造了以一代武學宗師葉問為代表的中國英雄形象。

舞劇《詠春》是一部致敬平凡人的英雄故事舞劇。它以上世紀90年代一個深圳劇組拍攝的電影《詠春》為引,將“戲外”的《詠春》劇組與“戲內”赴香港打拼的葉師傅兩條線索在劇中并行展現、無縫切換,兩個故事承載的“拼搏精神”在不同時空中同頻共振、溫暖人心。

在《詠春》高燃的武術對決中,糅合了古典舞和現代舞之美;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干凈利落,又將中國武術的美感和力道詮釋得淋漓盡致。值得注意的是,該劇還創新融合了國家級非遺與嶺南民俗文化,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香云紗”為題材與展現形式,并融入深圳元素于舞臺劇中,讓詠春拳、香云紗“雙非遺”展現出新的生命色彩。
英雄,如戲里的“葉師父”,從“詠春堂”的掛牌到親手摘牌,打破門戶之見、將畢生武學毫無保留地傳揚四海,在他身處的難以預料的變化時代里播下了詠春的種子,枝繁葉茂成一棵參天大樹;平凡,如戲外的“電影人”乃至今時今日每一個懷抱理想奮斗的普通人,皆是這棵大樹的枝枝蔓蔓,每一根枝杈都在盡全力輸送養分,每一片綠葉都在用生命歌詠春天。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