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連日來,全國各地氣溫持續升高,北方多地更是提前進入“燒烤模式”,河南、山東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已突破37℃。
高溫天氣的陡然襲來,使得厄爾尼諾現象引發更多關注。此前5月3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2023年7月到9月產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80%,并且有60%的可能性將在5月到7月出現,屆時可能會出現更熱的天氣。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ICAR)院長羅京佳曾向界面新聞介紹,當熱帶海溫比常年偏高0.5度且持續5個月以上,即認為是暖事件——即厄爾尼諾現象發生。與之相反,當熱帶海溫比常年偏低0.5度且持續5個月以上,即認為是冷事件——即拉尼娜現象出現。
上一次超強厄爾尼諾發生在2014-2016年,2016年創造了全球歷史最暖紀錄。
近期,南亞、東南亞地區已被高溫熱浪籠罩。國家氣候中心微信公眾號5月6日發文介紹,過去兩周,包括緬甸、泰國、老撾和柬埔寨等多個東南亞國家的部分地區都出現了40℃以上的高溫,甚至有些地方還打破了歷史高溫的紀錄。
對于我國來說,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導致北方地區出現嚴重高溫干旱,南方地區則通常會出現嚴重的洪澇。但如果大氣環流發生過度異常,則也可能會出現北澇南旱的情況。
羅京佳談到,根據自身團隊研發的氣候模式預報系統預測,2023年,厄爾尼諾現象一定會發生。但是,“發生的時間以及強弱是有不確定性的,所以無法預估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界面新聞注意到,針對近期出現的高溫天氣,北方各省份多地已發布高溫預警信息。北京市氣象臺5月16日6時發布預報,當日白天晴轉陰,午后分散性雷陣雨,微風轉南風三級(陣風六級左右),最高氣溫36℃。高溫藍色預警中,中午前后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多補水。
繼5月14日發出全國首個高溫黃色預警后,5月16日11時00分,山東省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稱,預計16—17日,魯西北和魯中地區仍將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其中,濱州、東營、濟南、淄博和濰坊等市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在36~38℃,局部可達39℃,請注意防范。
據大眾日報報道,山東省氣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常年來看,山東首個高溫日一般出現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今年首個高溫預警為近五年來發布最早。
中國氣象臺預計,5月16日至17日,北京中南部、天津南部、河北中南部、山東北部及南疆盆地等地仍有35℃高溫天氣,山東北部部分地區氣溫可達37℃以上。
今年高溫天氣到來是否過早?羅京佳向界面新聞介紹,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不必過于恐慌?!按耗┫某酰l生高溫天氣的概率本來就很高?!绷_京佳說,“發生一兩次短期高溫天氣很正常?!?/span>
據澎湃新聞報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符嬌蘭5月15日介紹,此次高溫持續時間并不長,“從常年來看,華北平原首個高溫日平均出現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此次天氣過程與常年同期高溫出現時間接近。預計5月17日以后,受降雨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高溫范圍和強度將明顯減弱。”
羅京佳認為,2023年夏季高溫持續時間以及強度都會弱于去年,“像2022年的‘高溫熱浪’天氣,今年大概率不會發生。”他解釋,2022年“高溫熱浪”的發生與持續三年的拉尼娜現象相關,而今年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會加劇原有氣候,使得南方地區降雨量稍多,北方地區比往年稍熱些,但總體上是正常的天氣現象。
據中國氣象報報道,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介紹,預計今年夏季,除黑龍江中部和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重慶大部、四川東部、陜西南部、甘肅西部、新疆大部等地偏高1℃至2℃。
高輝同樣表示,結合2022年天氣情況對比分析,在高溫持續的時間長度、峰值強度、高溫范圍及極端40℃以上高溫所覆蓋的城市等方面,預計今年夏季高溫情況要弱于2022年。
“但今年的高溫時長、高溫范圍與常年夏季相比還是會偏多?!备咻x在報道中建議注意防范高溫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有關部門要提前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等準備工作。
高輝解釋,整體來看,我國氣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海溫、極冰等)和陸面(積雪等)因素的疊加影響,這些因素都會增加未來春夏季氣候演變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也增加了氣候趨勢預測的不確定性和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