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是“第30個國際家庭日”。上午9時,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來自省政協、電子科技大學的領導、錢學森科學教育研究會、芬中教育協(學)會、華東師范大學、成都師范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機制構建,聚焦中國教育現代化、中華優秀家風家教傳承、家校社協同教育國際比較等主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旨在拋磚引玉,為共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育生態群匯聚國內外的智慧。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嘉賓和專家有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羅布江村先生,錢學森科學教育研究會會長李平中先生、顧問胡曉蓉女士,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上海現代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長馬和民教授,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靳敏女士、工會常務副主席楊恩華先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郝欽偉先生、常務副總趙萌先生,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紀大海教授,芬中教育協(學)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棟先生,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李洪兵副院長、卿子俊副院長,四川省醫學會精神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喆教授,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呂紅霞女士,西南財經大學李天行教授,四川省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分會理事李萍女士,四川音樂學院臨空校區國資辦王曉偉副主任,成都市慈善總會事業發展部陳卓副部長,人民德育數據中心成都辦趙宗旭副主任,《精神文明報》事業發展部潘波主任,《時代教育·新教育家》雜志社王瀟主編,蜀錦傳媒佟睿副總經理等。參加活動的還有友好學校代表、家長代表、班主任代表等共600余人。

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校長張平福對各位領導和嘉賓以及老師家長的到來表示歡迎。

近年來,針對家庭教育問題、青少年發展問題、家校社協同育人等問題,國家連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實施意見》、《未成年保護法》、《學校未成年保護法規定》、《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等重磅文件,昭示“家事即國事”,明確了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責任邊界。
面臨育人方式改革、教育評價方式改革、未來社會對人才更高要求等挑戰,全社會尚需認知突圍,需要真正回歸青少年成長規律、回歸家庭教育的實際需要、回歸社會發展的真正需求。協會特邀多位教育專家就這些核心問題為到場的領導、老師及家長發表了主題報告。
芬中教育協(學)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芬蘭坦佩雷大學教育管理學博士李棟先生介紹了全球家校合作的基本情況,著重分享芬蘭基礎教育的成功經驗,并且深入探討成功家校教育背后的原因。以生動的案例、前沿的國際視野帶來家校社協同教育的分享。

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上海現代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長馬和民教授表示,基礎教育已從學校單一中心走向學校、家庭、社區與社會多中心,從單一抓分數走向抓身心、抓學力、抓人格、抓特長、抓全面素質發展,從靜態學校教育走向動態家校社協同育人。所以,我們既要返本守正,更要濾舊圖新;既著眼未來,更聚焦當下;既要放眼全球,更要著力傳承中華傳統優秀家風。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足“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千年家風故事 浸潤萬戶千家
“欲造優美之家庭 ,須立良好之規則。”這是《錢氏家訓》家庭篇的一段。
活動現場,錢學森科學教育研究會會長李平中先生為大家帶來了《千年家風故事,浸潤萬戶千家》的精彩演講。

錢學森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更是一名千年好家風的傳承者。《錢氏家訓》正是錢家先祖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國王錢镠留給子孫的精神遺產。《錢氏家訓》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為據,內容涵蓋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方面,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思想行為做了全面的規范和教誨。千百年來,錢氏族人始終以家訓為行為準則,踐行著“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的訓言。《錢氏家訓》不只是錢氏后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留給每個中國人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認真學習的成長訓言。大會期間,錢學森長子錢永剛教授專程為協會發來賀信:希望成都市家校教育協會充分發揮專業作用,指導好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建設、機制建設和生態建設。
成都市家校教育協會砥礪前行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紀大海教授,就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機制下的全新教育生態做了主旨發言。紀大海指出,近年來國家一系列關于家校社協同育人方面的政策文件的出臺,說明了國家對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全面實施和教育改革的深度推進,“作為學校、家庭、社會,處于這樣的改革期,也應該做好準備,深度融合,把協同育人真正落實到教育的每個細節中去。”他認為,一個關于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全新教育生態成為千家萬戶的迫切剛需。

在下午的微論壇環節中,成都市家校教育協會副會長、成都市教科院教研員呂紅霞做了《家校社協同育人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導》的主題發言。成都市家校教育協會副會長、華西醫院心理專家李喆與大家分享了《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他們認為,未來家校社協同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教育的質量,每位家長、老師都應樹立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理念,并踐行到日常的教育活動當中。


同時,錢學森科學教育研究會顧問胡曉蓉做了《傳承航天精神,勇攀科學高峰》主題演講,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生涯導師、英特爾中國公共事務經理徐俊鴻做了《新時代青年學子的成長視野于成長自覺》主旨發言,共同聚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據了解,由電子科技大學工會等單位發起成立的成都市家校教育協會,是經成都市民政局審批,由成都市社科聯指導的全國家校教育領域的首家智庫,著力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機制和新生態建設。
成都市家校教育協會首任會長、電子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楊曦副所長表示,協會將進行大調研,圍繞家長、教師在育人實踐中的基本問題,整合國內外有關家校社協同育人方面的資源,積極響應政府對家庭教育工作的部署,傾力打造成都家校社協同育人高質量發展的國家范本。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