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財政部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317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增速較一季度加快11.4個百分點。從歷史數據推算,4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830億元,同比大增近70%。
導致今年前4個月特別是4月財政收入大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低基數,去年4月正值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開啟之際,當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41.3%。
財政收入的組成來看,1-4月,稅收收入70379億元,同比增長12.9%,增幅比1-3月擴大個14.3百分點;非稅收入12792億元,同比增長6.8%,比1-3月收窄4.1個百分點。
稅收收入中,增值稅錄得27923億元,同比大漲58%,是拉動稅收收入增長的主力。企業所得稅17745億元,同比增長3.7%,但漲幅較前三個月收窄5.6個百分點。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計7164億元,同比增長0.4%。
其余主要稅種收入多數下滑。比如,個人所得稅5384億元,同比下降2.4%;消費稅5893億元,同比下降17.9%;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6073億元,同比下降12%;出口退稅6822億元,同比下降1.6%。
稅收收入變動和資金入庫節奏以及相關經濟指標等因素有關。比如,財政部此前在解讀一季度收入數據時稱,1-3月個人所得稅同比下降,主要是限售股轉讓等財產轉讓所得下降較多。另外,1-4月,中國進口金額以美元計同比下降7.3%,出口同比增長2.5%,但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放緩10個百分點。
“近期經濟復蘇節奏略有放緩,加之工業品價格(PPI)通縮加劇,進口額下滑幅度在加大,這都會對相關稅種收入有一定影響。”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說。
他還表示, 3月份,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延續和優化調整了2022年底和2023年3、4月份到期的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預計全年可為經營主體減輕負擔約1.2萬億元。這些減稅降費措施也會對4月稅收收入增速有直接影響,但這體現了財政加力穩增長的效應。伴隨經濟修復過程持續,即使扣除去年低基數效應帶來的影響,今年稅收收入增速也有望逐步上揚。
支出方面,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418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和一季度持平。
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120億元,同比增長10.3%,增幅最大;其次是債務付息支出(3391億元)和科學技術支出(2743億元),同比均增長9%。此外,衛生健康支出(7941億元)和農林水支出(5957億元)分別增長8.7%和8%,增幅也較大。
此外,1-4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4601億元,同比下降16.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9百分點。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761億元,同比下降21.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3個百分點。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周四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行的研討會上指出,本輪中國經濟復蘇和之前兩輪存在很大不同,房地產是一個重要方面。
他指出,過去十余年,大規模的經濟復蘇主要有兩次,一次是在2008年雷曼危機之后,另一次是在2015年A股市場大跌后。就房地產而言,在前兩輪復蘇中,房地產是發動機和領頭羊,而目前房地產行業的低迷帶來了一系列溢出效應,尤其是對地方財政的影響。
“房地產問題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比如對鋼鐵和水泥生產的影響、對地方財政的影響等等。今年基建實現高增長難度很大,因為基建鋪開很重要的前提是地方政府賣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賣地收入下滑較為嚴重,這也導致地方政府投資基建的動力較弱。”他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5%,漲幅較前3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分析師普遍預計基建投資增速還將進一步放緩,全年或在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