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市市北區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4月27日,青島海關發布統計數據,2023年一季度市北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03.4億元,同比增長40.7%,增速居全市第1位,超全市增速35個百分點,實現了外貿的“開門紅”。外貿總量的快速增長,推動了市北區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成為了青島市北區發力營商環境優化最好的鑒證。

今年來,市北區積極聯合大港海關、山東港口集團力量,會同稅務、銀行、保險等部門資源,擦亮“大港沙龍”開放服務品牌,共同搭建起了一套對外貿易的高效服務體系以及一片豐富、優質的企業生態。

培育營商“沃土”,民營企業加速復蘇
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嚴峻內外部形勢,市北區與大港海關開展戰略合作,為市北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一方面聚力打造中日韓海上“黃金大通道”,推進“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便利舉措,保障大港港區直航快線快速暢通,為中小外貿企業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全力支持頭部外貿企業抓住國際糧食、能源、礦物單價下降機遇,積極擴大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海關全面優化大宗商品檢驗監管模式,力保供應鏈暢通。
民營企業深植市北“沃土”,乘海關“東風”積極開拓新市場、及時調整業務模式、主動嘗試數字化改造升級,一季度進出口占比超9成,成為市北外貿高速增長的“驅動器”。

同時,市北區積極組織外貿企業出海搶訂單,截至目前已多渠道向各類企業推介展會30余場,同時配合市商務局梳理出20個2023年重點組織的境外展會計劃,以及100個2023年推薦的境外展會計劃,助力企業走出去抓訂單、拓市場。
擦亮“大港沙龍”服務品牌,打造企業生長優質土壤
為了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市北區創立“大港沙龍”特色外貿服務品牌,堅持“一站式”“一次辦”服務理念,聯合大港海關、中國貿促會商法中心、稅務、行政審批等部門,設立政務服務、原產地審簽、出口退稅、國際人才服務等10個中心,分設18個窗口,向外貿企業提供注冊運營、行政審批(跨省通辦)等全鏈條“一站式”服務。 通過系統化集成,搭建了包括政務服務平臺、增值服務平臺、配套服務平臺三大服務平臺。

三大平臺的打造,讓市北區實現了以往分散在各部門的業務壁壘的打通,推動了各部門、各機構、各項服務有機銜接;而不僅如此,市北區還通過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個服務中心的創新搭建以及對外經貿通道的深度打通等,以多管齊下的方式,不斷優化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各部門之間溝通的渠道,提升企業服務體驗,不斷強化為企服務的實效。

截至4月中旬,行政審批窗口辦理網上業務14558件,國際人才綜合服務窗口辦理網上審核業務13392筆。
更優質的“熱帶雨林”,更赤誠的招引之心
為了持續滋養營商土壤、讓城市營商環境日益向好,市北區始終在積極貫徹國家、省、市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把握住了每一次政策出臺背后所蘊藏的關鍵“養分”。
2月底,市北區印發了《市北區支持“2+6”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出臺覆蓋貨物進出口、服務進出口、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等全行業、多元化的穩外貿政策,進一步激發外貿發展活力。

下一步,市北區商務局將聯合海關、貿促等單位,促進企業用足用好產業發展、境外展會、信用保險等市、區優惠政策,將重點集中到優化通關營商環境、為外貿企業紓困上,堅定穩住外貿基本盤的信心,抓實各項穩外貿政策落地,積極擴大與RCEP貿易伙伴國進出口貿易等。
今日的市北區已經成為一片企業生態日趨蓬勃、活力四射的“熱帶雨林”;一種撲下身子為企業服務的“店小二”的姿態,已經成為吸引企業來此入駐發展的那份最寶貴的誠意。隨著接下來更多支持政策的落地、更多企業服務方式的創新與升級,市北區的這片“熱帶雨林”將擁有愈發強勁的企業虹吸力。在這片優質的營商土壤上,一個愈加完善、立體、豐富的企業生態正在崛起,一幅生機盎然的經濟發展“市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