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將“馬路菜場”安置進“新居”,既解決了“路邊攤販”帶來的臟亂差問題,同時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利于方便居民生活。
2023年5月22日,界面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城管執法局獲悉,今年以來,上海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依法查處無序設攤案件11021起,教育勸阻11011處,創新服務疏導點53個,下一步將在全市分區分類推進疏導點規范管理。
奉賢區南橋鎮南莊路沿線,是一條典型的城鄉交界線,往北過天橋便是南橋鎮的中心城區。這里,因“南供北需”的現實情況,自然形成“馬路菜場”一度綿延百余米。
自產蔬果銷售難、市民就近買菜難、市容市貌管理難、執法實效鞏固難“四難”問題,一時間難以破解。在發現相關問題后,奉賢區主動還路于民,就近設置了自產自銷疏導點,通過發放《疏導準入證》的形式,引導移動攤販規范擺攤設點。
“我們這個疏導點主要面向沈陸村村民,將疏導點選址于這里,也有南橋鎮農村農業實際情況的考量。”南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中隊長李曉強告訴記者,由于地處城鄉結合部,南莊路沿線分布有多個蔬菜設攤點位,最為集中的是在南莊路江海路周邊。
“尤其到了夏令時節蔬果上市,農戶占道設攤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影響交通安全,環境更是臟亂差。”李曉強坦言,因為這些設攤者大多都是奉賢本地農民,且以老年人為主,城管隊員處置此類情形時多以教育勸阻為主,于是執法隊員前腳剛走,設攤農戶后腳就又來了。
占道設攤管控成本高,又面臨反彈回潮,一度成為奉賢區城市治理的難題。
為此,在新版《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出臺后,奉賢區城管執法局在平衡市容管理需要和民生需求之間,因勢利導,因情施策,探索推進疏導點建設。
沈陸中心路自產自銷農產品疏導點便是首批啟動建設的三個點位之一。從標著編號的貨柜式攤位、到臨時垃圾投放點位,從點位附近劃定的停車區域、再到入口處一目了然的告示牌……“精細化”是記者在現場最直觀的感受。
李曉強介紹,目前,疏導點最大可容納100個攤位,能基本保障沈陸村農戶進行自產自銷。
與奉賢南橋鎮沈陸中心路自產自銷農產品疏導點一樣,柘林鎮疏導點和莊行鎮疏導點原址上也都是一些自然形成的亂設攤聚集區域。
其中,柘林鎮疏導點處在動遷區域的佳源社區,因為小區附近沒有農貿市場,最近的菜場也有3公里的距離,而居民又以老年人為主,前期當地農戶在周邊形成了蔬菜設攤點,占用幼兒園門口道路,造成交通堵塞和市容亂象。
“此次我們將疏導點設在柘海路斷頭路的盡頭,離幼兒園較遠,方便居民的同時又減少了不良影響,受到居民們的歡迎。”佳源居委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姜磊珺表示。
而莊行鎮疏導點則位于鎮區附近的步韻路,該鎮有蜜梨等農產品,每年舉辦菜花節、羊肉節等活動時,當地的一些老人集中在農貿市場周邊將蔬菜瓜果售賣給游客,影響了交通出行和旅游環境。
“現在通過入場入室的方式,將這些流動的農戶引導到這里,既能遮風又能擋雨,合規經營了之后也再不用和我們‘打游擊戰’,這些農戶們別提有多高興了。”莊行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費沁笑著告訴記者。
奉賢區城管執法局局長吳強向記者介紹,在規范管理方面,屬地部門會根據點位大小規模,對參與村居的輻射范圍作出限定,并實行分時分段經營,有效避免聚集擁堵和管理混亂。實行殘疾人、貧困家庭等困難群眾優先申請入點政策,對特殊群體實行精準貼心幫扶。
“入場前,這些農戶還會簽訂《文明規范經營承諾書》,對不遵守管理要求,超范圍經營、使用明火、私拉亂接、短斤缺兩、以次充好等行為,也有相應的容錯和退出機制。”吳強表示,目前,這三個點位是先行先試,根據建設規劃,奉賢區要求每個街鎮至少規劃一個自產自銷疏導點,并細化本轄區疏導點實施方案,實現“一地一方案”、“一點一特色”。
記者獲悉,今年以來,上海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運用分級分類檢查、視頻巡查、非現場執法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無序設攤、違規占道食品攤販、跨門經營、隨意亂堆亂扔垃圾等易發多發違章現象治理力度,改善了街面環境秩序,提升了街區環境品質。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受理處置亂設攤市民投訴5790件,依法查處無序設攤案件11021起。
此外,上海市城管執法局還研究形成《關于規范本市疏導點經營活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設置自產農副產品等疏導點總計53個,守護城市的“煙火氣”。目前,奉賢、黃浦、靜安、松江等區也已開展夜市、特色集市、外擺位等新業態試點。
“通過持續推進疏導點建設和管理工作,進一步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施工圖轉化為美好的實景畫。”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局長徐志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