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在新材料領域再次進行了大手筆投資。
5月29日,界面新聞從中石化新聞辦獲悉,中石化洛陽百萬噸乙烯項目暨綠色石化先進材料產業基地于近日開工。
上述項目批復總投資278億元,擬建設主要生產裝置13套,包括100萬噸/年乙烯裝置、15萬噸/年丁二烯抽提裝置、60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裝置等,還將同步實施煉油適應性改造。項目計劃于2025年12月建成投產。
該乙烯項目建成后,生產和銷售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約300萬噸,例如茂金屬聚乙烯、光伏級EVA、反應器內合金聚丙烯、SEBS熱塑性彈性體等,可減少中國市場對高端產品的進口依賴,緩解國內高端化工產品供應結構性短缺問題。
該項目落戶河南洛陽,有利于進一步補全中西部地區石化產業鏈的短板,推動河南省打造綠色石化及先進材料產業基地,優化中西部地區產業布局。
近年來,中石化洛陽石化已建成投用1000萬噸/年煉油結構調整項目、160萬立方米洛陽原油商儲基地、年輸量1000萬噸以上的日照-濮陽-洛陽原油管道,可以為上述乙烯項目提供充足的原料。
中國是第一大乙烯生產國。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去年中國乙烯能力達到4953萬噸。其中,百萬噸乙烯企業20家,合計乙烯能力為2941萬噸/年,占到國內乙烯總能力的59.4%。
中石化是乙烯生產大戶。去年,中石化乙烯產量為1344萬噸,占到全國總產量的46%。去年,國內乙烯產量為2898萬噸,同比增長2.5%。
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基礎原料,也是煉化企業發展新材料的重要原料。它可以用于制成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等。
近年來,國內成品油需求增速下滑,化工品需求快速增長。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行業處于高景氣度周期,相關化工品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在此背景下,煉化企業利用下游烯烴和聚烯烴產品作為新能源材料的的主要原料,加速布局新材料產業鏈。
2020年,中石化提出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三新”即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近三年,中石化在新材料領域多有布局。
2020年12月,中國石化(600028)公告稱,計劃投資建設天津南港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群項目,項目投資約288億元。
2022年業績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石化提升了光伏級EVA、茂金屬聚烯烴、順丁橡膠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產量。
EVA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光伏級EVA是一種用于光伏封裝膠膜的新型材料,是實現光伏發電高效可靠的關鍵材料之一。2021年,中石化燕山石化生產的光伏級EVA首次出口至東南亞等地。
中石化在碳纖維方面也有突破。碳纖維被譽為世界“新材料之王”,因其性能優異,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廣泛應用于軍事、工業、商業等領域。
去年10月,中石化上海石化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基地投料開車,并生產出合格產品。
中石化表示,碳纖維的成功投產,能為國內很多領域提供高端化新材料。比如碳纖維連續抽油桿、風電葉片、常壓及高壓容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