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汽車預言家
5月29日,臺北國際計算機展(COMPUTEX)正式啟幕,闊別公眾視野已久的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現身。他一如往常身著經典皮膚——黑色皮夾克,面帶自信的微笑,站在臺上侃侃而談。只是,這時的他或許還沒有預見到,僅僅一天后,他身后的英偉達帝國即將創造歷史。
5月30日,英偉達股價開盤漲超4%,總市值突破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躋身僅次于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的美股第五大科技股。
市值高光背后,是近段時間以來英偉達各項業務的遍地開花。今年一季度,英偉達實現總營收71.9億美元,環比增長19%。
按照每月30天計算,英偉達日均收入已經突破一萬億美元。但另一方面,整個行業都對英偉達存有戒心。并且,在當前混亂的國際政治局勢之下,灰天鵝帶來的“萬一”,比確定性的技術更難預測。 具體來看,數據中心業務創下42.8億美元的營收記錄,成為這一時期英偉達的“強力支撐”;游戲業務上,以22.4億美元的營收穩固英偉達的另一支柱;而汽車方面,其2.96億美元的營收也再一次達到了歷史新高。
誠然,ChatGPT所引發的AI算力狂潮和游戲業務穩定的基本盤給了英偉達絕對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不斷上揚的汽車業務或許才是英偉達源源不斷的驚喜來源。
可以看到,盡管營收總量相對較小,但英偉達的汽車業務始終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而當智能化成為汽車當之無愧的“新引擎”,汽車芯片需求逐步擴大,疊加英偉達在智能汽車算力方面的相對優勢,未來英偉達汽車業務的想象空間也許還要更大。
對于英偉達而言,這當然是一個可喜的信號,但對于廣大的汽車企業來說,卻不能算是一個好消息。
其核心原因在于,當前英偉達在汽車芯片,尤其是從智能駕駛算力領域的地位來看,暫時還很難看到對手。換句話說,未來車企們大規模布局自動駕駛領域,英偉達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角色。這在“成本為王”的汽車制造行業,顯然是不樂見的。
事實上,當高通驍龍8155芯片席卷智能座艙芯片市場時,英偉達已經依靠智能駕駛算力方面長期累積的技術優勢在汽車領域結交了一大波朋友。
2015年到2022年期間,英偉達先后推出了Tegra系列、Paker、Xavier、Orin等多款高算力芯片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特斯拉、奔馳、路虎、沃爾沃、蔚來、小鵬等均被囊括進英偉達的“朋友圈”內。
據了解,特斯拉Autopilot HW2系列自動駕駛系統、蔚來ADAM超算平臺、小鵬G9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均以英偉達芯片為基礎打造。此外,今年比亞迪的新車型也將采用NVIDIA DRIVE Orin方案。
與此同時,在已有優勢的基礎上,英偉達在汽車智能駕駛芯片領域的相對優勢還在不斷越阡。
去年9月,英偉達正式發布了名為“Thor(雷神)”的新一代智能駕駛芯片。據介紹,Thor芯片單顆就已經達到了2000TOPS的AI算力,相當于此前發布的Atlan芯片的兩倍,Orin芯片的八倍,暫居業內首位。
以強大算力為核,英偉達Thor智能駕駛芯片能夠真正做到“統御全車”,實現“艙駕一體”,即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駕駛員檢測、車內控制等等功能僅依靠一枚芯片完成。換句話說,Thor芯片可以同時承擔智能駕駛芯片和智能座艙芯片的全部功能,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此外,今年年初的CES展上,英偉達還提出了DRIVE SIM數字孿生、DRIVE Ecosystem智能電動汽車生態等概念。支持智能汽車的生產建造再到自動駕駛訓練、模擬、仿真等全過程。可以看到,從硬件到軟件,英偉達在汽車智能算力方面的優勢遷移成果都十分突出。
總的來說,英偉達thor智能駕駛芯片系統至少在三個方面重新定義了智能汽車算力系統:其一,破除了以往“各自為政”的設計思路,首次將智能汽車帶入中央計算模式;其二,將智能駕駛的芯片算力提升到2000TOPS級別;其三,在軟件層面將智能汽車產業引領到更開放的計算生態。
這不僅僅是算力上的“碾壓”,更象征著英偉達在智能汽車芯片領域向全行業發起的進攻。而與英偉達的“優勢”地位相對應的,是后繼者們的“力不從心”。
事實上,在如今的汽車行業中,不是沒有人在智能汽車芯片領域積極布局,如比亞迪、吉利等整車廠,黑芝麻等科技型企業。但是,相比較于英偉達等芯片巨頭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和渠道優勢,現階段而言,這些企業自研之路的彼岸似乎還遙遙無期。
可以預見,伴隨著汽車產業自動駕駛的落地需求,未來行業對于擁有著龐大計算需求和數據支持的智能駕駛芯片的需求,只多不少。相對應的,在這樣的一個市場當中,“供不應求”一定是常態,該情況也已經在當下的市場有所體現。
而當英偉達這一類的企業真正在汽車芯片、智能駕駛領域形成絕對的優勢和壁壘,留給其他科技公司和主機廠們的利潤和時間空間都將被壓縮。 回過頭來看,從硬件升級到軟件生態,英偉達布局汽車智能駕駛的野心是什么?
對此,其汽車部門副總裁Danny Shaoiro曾這樣介紹英偉達在汽車行業的定位:“英偉達不只是技術供應商,從軟件到硬件,我們都希望為汽車產業做更多事,讓未來的汽車更安全、更節能?!?/p>
與傳統汽車行業“價低者得”的供應模式不同,英偉達當前所面臨的,是一個鮮有對手的市場。而它要做的,就是把握住汽車智能化的這股機遇,像博世在汽車電子元件領域的優勢地位一樣,在汽車芯片領域形成頭部效應和壁壘,“再造”一個博世,將汽車業務從一個低速增長的業務板塊拉升至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