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6月2日,界面新聞從應急管理部獲悉,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林草局等部門單位召開會商會,對夏季及6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會商研判。
根據分析研判,今年夏季(6-8月)北方地區洪澇、風雹災害可能偏重發生;臺風影響可能偏重;長江中游可能發生階段性干旱;南方和西北地區地質災害可能多發重發;東北和西南部分地區存在森林火災風險。
多部門研判認為,主要多雨區位于東北、華北、華東南部、華中南部、華南及西南等地,強對流天氣較為頻繁,洪澇和風雹災害風險較高,黃河中下游、海河流域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松遼流域嫩江松花江黑龍江、珠江流域北江東江韓江等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遼河、松花江以及浙江、福建、海南、云南等省河流可能發生區域性暴雨洪水。
針對6月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多部門綜合分析認為,6月份,華南地區將逐漸進入龍舟水集中期,江南陸續進入梅雨季,全國多地進入主汛期,東北、華南、西南等部分地區洪澇、風雹災害風險較高,部分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高榮6月2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6月,華東南部、華中南部、華南、西南東部和西北部、西藏西部、西北地區西部、新疆西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上述地區需注意防范階段性強降水及其可能引發的城市內澇、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建議加強隱患點巡視排查,做好重點人群避險轉移工作。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恒德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出現了10輪大范圍強降雨、12輪區域性強對流天氣,其中5月2-7日我國中東部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黃淮、江漢、江南中北部等地相繼出現暴雨到大暴雨,江西、福建、安徽、江蘇、河南等地共2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5月歷史極值。4月15日華東地區出現區域性強對流天氣,山東局地還出現了龍卷風。?
“相比于常年平均而言,我國今年降水分布整體呈現為北多南少特征,山西、陜西、河南等地降水較常年偏多5成至1倍,江南、華南等地降水較常年偏少2-4成,云南部分地區偏少8成以上。”張恒德表示。
5月26日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了異常的持續性高溫天氣,截至5月31日,全國共有329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歷史極值,其中26個站突破歷史極值。應急管理部會商研判預計,6月份,華北南部、華東和華中高溫(≥35℃)日數接近常年同期至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高榮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預計6月,除內蒙古西南部、吉林中部和東部、黑龍江中部和東部、西藏西部、陜西大部、甘肅東部、寧夏、新疆西南部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上海、江蘇大部、浙江中部和北部、安徽大部、江西東北部、廣東西部、廣西中部和南部、海南、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局部、云南、西藏東部局部氣溫偏高1~2℃。
高溫干旱風險方面,應急管理部會商研判,今年夏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高溫日數偏多,華東、華中、新疆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慶北部、四川東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出現階段性夏旱風險較高。
此前據中國氣象局通報,今年以來,云南省平均降水量為97.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5.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平均氣象干旱日數為96.5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3多,發生嚴重冬春連旱。1月下旬,云南干旱開始露頭并發展。在5月9日的時候,中旱及以上和特旱面積均達最大。目前,云南東部仍存在中度及以上等級的氣象干旱,部分地區特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