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筷玩思維 趙娜
在近些年,特別是疫情過后,OATLY公司的燕麥奶產品在愛喝咖啡的年輕人消費列表上赫赫有名,在一些咖啡店的評論區,我們也看到有些顧客青睞于將牛奶換成燕麥奶,當然這需要另外加錢,能夠提高客單價,有些門店樂意至極,但也有不少門店認為這樣會破壞一杯好咖啡的體驗。
從熱度來看,燕麥奶和OATLY公司是一起火起來的,而到了近期,隨著競爭激烈程度加大,燕麥奶的指數逐步高于OATLY公司,我們打開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類App,看了一圈發現,大部分內容更傾向于廣告營銷。
燕麥奶好不好喝、是不是好產品,這且不談,問題在于:對于這樣一個外來產品,它真的能在中國本土發展起來么?
燕麥奶的真面目和OATLY公司的打法
從植物屬性來看,燕麥和水稻同屬禾本科,但兩者的生長習性不一樣,燕麥只能在高寒、干燥、陽光充足的地方種植,主要產區在北半球溫帶,中國的燕麥產區只在偏西部、北部地區小規模種植。我國西北、內蒙地區會將燕麥作為主食,但在其它地方,燕麥并不能進入地方菜譜,八大菜系幾乎沒有燕麥的位置。
雖然燕麥在中國的歷史并不短,但因為種植限制和吃法不同,這使得燕麥在中國大陸一直不受寵,從評論來看,因為不好吃等原因,燕麥的銷量一直上不去。
燕麥奶不是傳統的產物,過去也沒有這個東西,在90年代,有大學教授在實驗室發現通過一種酶可以將燕麥變成液體,后來就借此創辦了OATLY公司。
從產品來看,燕麥奶其實并不包含奶,更不屬于奶制品,只是看起來像奶,所以冠以燕麥奶之名,它和豆奶、椰奶、核桃奶、杏仁奶、花生奶等同屬于植物奶。
OATLY燕麥奶推出后以牛奶替代品為定位,倡導更健康、更環保的現代生活方式,OATLY的CEO甚至會在短視頻平臺做網紅宣傳產品。
從品牌路徑來看,OATLY公司的兩大特點分別是碰瓷和叛逆,比如宣傳我們是沒有牛的牛奶,為奶牛的不公平待遇而發聲。公司后來開發了可以拉花、打奶泡的燕麥產品(咖啡大師),在2016年之后,OATLY燕麥奶成了不少咖啡館牛奶的替代品。
在營銷端,OATLY公司也比較舍得花錢,主要以精致健康生活植入、強行鏈接年輕人。
有數據統計,從2017年到2019年,OATLY公司兩年內的收入增長了133倍,之后于2021年敲鐘上市,但從財報來看,OATLY公司近期的財務常態是虧損,而非盈利。
不盈利卻又不便宜,燕麥奶產品在中國能活多久?
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OATLY公司不盈利,但產品的價格卻位居競對榜首。
1)、植物奶賽道并不寂寞,然而優勢并不在OATLY
燕麥奶進入中國的一個大方向是咖啡廳(延續過往路徑),以Manner為例,一杯拿鐵咖啡20元,一杯燕麥拿鐵25元。有些咖啡店直接推出了燕麥奶產品,有些門店則是等顧客提出將牛奶換成燕麥奶,不過這得加錢。
走咖啡廳路線一方面可以給顧客精品的感覺,另一方面還在于麻痹消費者的計價感知,一小杯燕麥奶5元太貴,一杯燕麥奶咖啡25元就中規中矩了。
但是,對于咖啡來說,牛奶的替代品并不只是燕麥奶,椰奶、豆奶、茶、果汁、冰淇淋等這些都是競爭產品。
在飲品之后,OATLY公司還劍走偏鋒,將燕麥奶餐品化,比如加入甜點、湯、小吃等產品,增加噱頭和口感。這一來擴展了產品的應用面,然而競爭產品面也加大了,除非燕麥奶餐飲產品能成為爆品,不然效果并不佳。這就好像OATLY公司的產品銷量持續增長,但苦于拉新和營銷等支出費用過高,最終拉低了公司的盈利可能。
我們回到零售,從下圖可見,燕麥奶的價格不僅超過了替代品的純牛奶,更是超過了一眾植物奶。
除了價格,我們再來看熱度,從下圖可見,在中國本土市場,燕麥奶的短期熱度和長期熱度均不具有優勢。
一個認知不高、價格還更貴的產品,其前景是不太理想的。
值得注意的是,從動物奶到植物奶,其中多個產品都在主打無添加,品牌方會根據配料表打出0蔗糖、0香精、0脂肪、0防腐劑、0色素等,比如椰汁寫著不添加香精,實際添加了非香精的國標食品添加劑,真正做到無添加的只有純牛奶。
圖注:由于生產批次等原因,相關配料表可能會有少許變化,本圖僅供參考。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添加、不添加只是品牌的選擇,消費者更關注的還是好不好吃、貴不貴、值不值得買。
在OATLY自營的京東門店,雖然產品好評超15萬+,從差評來看,不少顧客反饋日期太近、產品落灰嚴重,可見市場的供應遠遠大于實際需求。
2)、可樂VS燕麥奶,被競爭對手淹沒的奶制品賽道
可樂和OATLY燕麥奶的發展路徑有點像,兩者都是從實驗室出來、以功能化切入市場的產品,可樂最早作為藥品來治療感冒、消化不良、抑郁癥等,燕麥奶則是用來取代牛奶,照顧乳糖不耐受、素食主義又愛喝牛奶的群體。
直到今天,可樂依然有治療感冒、抑郁癥的“功效”,加姜絲煮做成可樂飲或者加入檸檬片做成檸樂,差異化在于:燕麥奶一直活在替代牛奶的陰影下,而可樂和可樂餐飲產品幾乎沒有替代品,從可樂到檸樂,再到可樂雞翅,產品只能用可樂來做,不能用王老吉或者牛奶,而作為燕麥奶的競爭對手就太多了,從植物奶到動物奶,再到調和奶和奶粉等,幾乎都是來搶生意的。
劣勢不僅于此,在價格和購買容易度上,可樂的渠道鋪天蓋地,走出家門通常十米、百米以內就可以買到可樂,而且最低只需要2元起,燕麥奶大多產品1L起步,常規超市并無銷售,250ml零售產品的售價也高達8-12元,定價方面確實讓人著迷。
在競爭對手方面,中國本土純燕麥奶品牌幾乎只有三兩玩家:OATLY、非常麥、達能等,不過以燕麥搭配牛奶、酸奶、豆奶的品牌并不空缺,新希望、伊利、頌優乳、維他奶、蒙牛、佳禾等品牌均有涉及,同時在產品花樣上,OATLY明顯落后于本土品牌。
不脫掉植物奶和替代奶的帽子,OATLY/燕麥奶或難有出頭日
在歐美市場,燕麥奶的受眾會多一些,這不單有文化因素,更還有競爭的影響。
在中國市場,不僅是中國人對豆漿等的依賴優于奶源,更還在于奶制品、植物奶的市場盤子在當下早就趨于飽和,披著健康、環保、新飲品卻戴著高價和替代品的帽子,這在中國或許路子不廣,因為在國人認知上,替代品要么更好、要么更優,底層一定是更便宜,但燕麥奶對比純牛奶并沒有這些優勢。
產品無法破局,企業盈利就很難說,前有椰子水退出中國市場的案例還歷歷在目,哪怕是研發收購狂魔的可口可樂也在中國下架了數幾十、上百個品牌產品,其中不少還曾經上升到網紅產品榜單。只賣產品無法致勝,這一點OATLY公司顯然是明白的,我們可以看到,OATLY的燕麥奶產品進入了餐飲領域,從拿鐵到奶茶再到冰淇淋、酸奶、湯品等。
進入餐飲供應鏈品牌列表或許是一條出路,做得好還可以幫助OATLY脫掉替代奶的帽子。
在燕麥奶賽道,如果要鋪天蓋進入商超,走到貨架去競爭,這條路的出頭之日是非常渺茫的,飲品貨架早已是紅海,更何況切入的還是非熱門產品的小眾板塊。
據數據統計,OATLY在中國入駐的咖啡、茶飲門店已超數萬家,但整體還偏向于中高端賽道,在平價、性價比的主流賽道,目前還未看到什么成績,2022年10月,OATLY宣布與香飄飄達成戰略合作,在速溶奶茶賽道,OATLY和蘭芳園聯名的燕麥奶茶的產品單價為7.5元,不過看銷量只是一般。
咖啡和茶飲能否救活OATLY公司,這或許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在餐飲賽道,畢竟喜茶更愛果汁、瑞幸感恩厚椰乳,其余咖啡茶飲門店更依賴于咖啡奶、純牛奶以及更便宜的奶精,燕麥奶在咖啡店的直接競爭對手雖然不多,但剛需并不大。品牌們也明白,消費者最是喜新厭舊,一個網紅產品的周期不會超過1-3年,指不定什么時候大家就不喝燕麥奶了。
在中國市場,OATLY、燕麥奶的前途依然坎坷。
結語
對于OATLY公司來說,有技術、有創新、有抱負,甚至資本態度也還不錯,但企業卻發展得不溫不火,且上市后未能實現盈利,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兒。
在資本看來,燕麥奶獨角獸企業的估值可以大到100億美元,尷尬在于實際銷量不盡人意。市場影響資本,OATLY的股價在近一年也是非常低迷,相較于一年前的4美元,近期只在2美元以下徘徊,此前險些跌破1美元。
產品最終還是要回到市場,從競爭來看,市場并不缺“好產品”,而“壞產品”賺大錢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市場不是玄學,一切皆有痕跡,依靠講故事、做網紅、說態度,這只能熱一時,回歸產品和消費者,或許才能持續發展。好在OATLY不是愣頭青,餐飲化的燕麥奶如何,還得看后續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