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上月,招銀理財發行了一只采取浮動管理費模式的權益類理財產品,引起業界不小的反應。繼而引發公眾對關于公募產品收費模式的廣泛討論。
界面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五月以來,多家公募基金紛紛宣布旗下產品降低產品費率(包括管理費、托管費、申購費率、銷售服務費等),涉及到了匯添富基金、創金合信基金、中銀基金、國融基金、安信基金、大成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
截至6月5日,年內已有106只產品(A/C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下調了管理費率。對此,大部分公告表示是為了滿足投資者的理財需求,降低投資者的理財成本。
Wind數據顯示,5月22日當天,安信基金旗下超10只基金發公告稱調整適用“養老金客戶費率優惠” 的養老金客戶范圍。對比之前公告,調整后的范圍擴大了受惠客戶人群。安信基金熱線客服回應,此次動作僅僅是例行調整,與基金降費沒有直接聯系。
從基金類型來看,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數量較多。其中,債基是本次“降費潮”主力軍,占比近八成。
東方永泰純債1年定開5月30日發布公告稱產品管理費年費率由0.7%降至0.3%,托管年費率由0.2%降至0.1%;創金合信聚利發布公告稱自6月5日起,基金管理費年費率由0.7%降至0.3%,托管費年費率由0.2%降至0.08%;中銀福建國有企業債6月1日發布公告稱即日起將基金管理費年費率由0.4%降至0.3%,托管費年費率由0.1%降至0.08%。
滬上某基金公司回應,債基下調費率,與去年第四季度債市波動以及當前公募基金行業的激烈競爭有關。
去年債市波動較大,投資者大幅贖回,導致債基規模大幅縮水。Wind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債基總規模合計136329.03億元,第四季度債基總規模合計122072.11億元,減少了14256.92億元,規模縮小了10.45%。2023年第一季度,債基總規模合計122831.01億元,環比略有回升。
公募基金降費以往是以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為主,5月以來,多只權益類基金也主動宣布調低管理費年費率金和托管費年費率,引發關注。業內人士直呼“卷”起來了!
工銀紅利優享自5月26日起,管理費年費率由1.5%降至1%,托管費年費率由0.25%降至0.2%;天弘弘新混合自5月31日起,產品管理費年費率由0.6%降至0.4%;國融融泰自6月1日起,產品管理費年費率由1.2%降至0.6%;
與債基一樣,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已連續兩個季度規模下滑。基金業績虧損進而引發大幅贖回,降低管理費用或許能對基民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產品競爭愈發激烈,降低費率也是爭取投資者的一條路徑。
降費問題一方面反映了機構為了吸引投資者,在打“價格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市場在回暖當中。但業內人士也認為,這或對中小型基金公司等存在一定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