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網評
沒有意外沒有驚喜,跟爆料的橋段細節幾乎一模一樣。
北京時間6月6日凌晨,蘋果在WWDC上,發布了全新硬件品類:混合現實(MR)眼鏡 Apple Vision Pro。這款產品被庫克稱為“首款空間計算機”售價高達3499美元(約25000元人民幣)。預計該產品將會在2024年度率先登陸美國市場,隨后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上市。
跟庫克信心滿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市場的反應。就在蘋果發布Apple Vision Pro后,日本市場蘋果供應商股價下跌。夏普跌幅一度達2.7%,日本航空電子下跌2.7%,Taiyo Yuden跌2.3%, ibbiden下跌2.3%, TDK跌2.1%,索尼下跌1.8%。韓國股市因假期休市。隔夜蘋果股價一度上漲2%,創下歷史新高,后盤中跳水,尾盤一度跌超1%,最終收跌0.76%。
有分析人士認為,明年初上市的Vision Pro不會對主流市場產生太大吸引力。3500美元的高昂售價也會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研究公司Creative Strategy的消費科技分析師卡羅琳娜·米拉內西(Carolina Milanesi)表示,她認為這款頭顯“并非面向大眾市場消費者,而是早期采用者以及開發者”。
甚至有資深果粉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喬布斯的iphone拿在手里像個藝術品,頭上戴個頭套看起來卻像個白癡。替喬布斯鄙視一下庫克!”這種表達的確偏激,但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此類設備的通病:用戶為什么要把電腦勒在臉上?用戶為什么要選擇戴上Vision Pro使用更熟練的手機、平板進行展示?
對于這個問題,庫克目前恐怕也無法給出答案。因為如果他有答案的話,就應該現場演示Vision Pro,而不是用視頻和PPT代替介紹。喬布斯離世后,庫克在諸多方面都在“模仿”,尤其在產品發布演示環節。畢竟喬布斯從文件袋拿出macbook的場景太過經典,沒有理由不現場演示如此革命性的產品。甚至庫克自始至終都沒有戴上這個設備。
一名常駐硅谷的科技博主向互聯網評抱怨:“庫克越來越像當年的賈躍亭,準備好視頻和PPT就來開發布會了。不敢像喬幫主一樣演示,基本可以斷定產品還不成熟。這讓我想起當年的恒馳汽車,沒有底盤準看不準摸。問題是賈躍亭的車最近也早出來了,喬幫主的接班人卻還在讓我們看PPT。”
也有樂觀者對庫克的表現給予希望。即使從喬布斯時代開始,蘋果一直也不是首創者,從復刻施樂實驗室的產品,到ipod,無一不是后來居上。事實上,蘋果并不像大眾以為的那樣,也一直不是沖在最前面的那家公司。當年蘋果推出iPod的時候,“MP3播放器”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產品類別了。蘋果公司并非特立獨行而是隨大流?這話一點都沒錯。要說蘋果只是跟風模仿?那就錯的離譜了。
推出iPhone時,諾基亞在智能手機領域也是做得風生水起。而蘋果推出iPad時,平板電腦也已經出現好幾年了。每一次,蘋果都是后發制人,推出與眾不同的產品。
庫克接棒蘋果之后,更是把后發制人策略發揮到了機制,蘋果的盈利能力突飛猛進。有手機同行就感嘆,蘋果總是最后一個入場,卻搶走最大的蛋糕,你知道它的策略但就是無能為力。
不過用一家公司的歷史去預測它的未來,往往會錯得離譜。諾基亞崩塌之前也是如日中天,路線錯誤卻毀掉了一切。今年最火爆的人工智能能賽道,蘋果動作不大。老對手微軟已經在人工智能應用層面取得長足進步,從概念到落地的過程已然完成。
反觀蘋果似乎還在給市場講一出科幻故事,炒一炒冷飯。此前科技巨頭都曾推出驚艷之作,但最終都因為市場規模太小而無疾而終。遙想當年,谷歌眼鏡、Magic Leap、微軟HoloLens,發布時獲得關注并不低于今天的蘋果。但問題是,那些曾經大熱產品現在都去哪了呢?之前蘋果的后發策略都是切入成熟市場,而這次切入的卻是被市場打入冷宮的賽道。可能大洋彼岸的羅永浩不同意這句話,但這就是現實。
一直不能給果粉提供驚喜的庫克,這次可能真的想驚艷一下。俗話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被庫克寄予厚望的Vision Pro可能在一兩年就會銷聲匿跡。到那個時候,庫克或許會為跟羅永浩選擇相同賽道而懊惱,也可能因為賈躍亭對光明賽道的精準把握而心生敬畏。
作為地球最大公司的掌舵人,庫克需要的是確定性,Vision Pro顯然不在這個范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