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摩財經
6月6日,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貝萊德基金董事長、貝萊德亞太區執行委員會委員湯曉東離職。離職后,貝萊德全球執行委員會成員陳蕙蘭將直接領導貝萊德的中國在岸業務,她同時為貝萊德的亞太區副主管及大中華區主管,是貝萊德集團的最高領導層成員之一。
根據貝萊德的說法,湯曉東在過去四年協助建立貝萊德的中國業務以后,表示希望探索貝萊德以外的事業機會。
湯曉東早年赴美留學,并在美國開始其職業生涯,曾任職于蘇格蘭皇家銀行、荷蘭銀行、摩根大通等國際金融機構。回國后,湯曉東曾在廣發證券、華夏證券任職,而且還曾擔任中國證監會國際部副主任。
在貝萊德任職的四年里,熟悉監管、曾在國內外多家大型金融機構任職的湯曉東主導了貝萊德在中國的一系列業務開拓。在其離職后,貝萊德方面表示,仍然看好中國市場,且“中國市場是貝萊德為新一代投資者實現財務幸福做出貢獻的一個重大發展機會”。
華爾街巨頭本土化試水
貝萊德成立于1988年,至今已經擁有30多年歷史,最初創業時僅有八個人,到2022年底已經發展至接近2萬名員工,服務100多個國家的客戶。1999年,貝萊德在紐交所上市,目前市值已經超過千億美元。
目前,貝萊德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截至2023年一季末,貝萊德資管規模約為9萬億美元,涵蓋股票、固定收益投資、現金管理、另類投資及咨詢策略等。
2020年9月,貝萊德成為了國內首家外商獨資的公募基金。據Wind數據,截至目前,貝萊德基金旗下共存續六只公募基金,總規模62.97億元,在153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131位。
截至6月7日,貝萊德基金在管產品多數處于年內下跌狀態。其中,2021年9月發行的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是貝萊德基金發行的第一只產品,該產品首發時,募集規模超過60億元,是當時的爆款產品。截至2023年一季末,該基金已經舉牌寧德時代、邁為股份和上海機場等。但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市場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年內跌幅約15%,成立至今的總回報率更是在-30%以上。
目前,貝萊德基金還有兩只公募基金產品已經上報,一只基金處于等待發行的狀態。
貝萊德在華布局也不僅僅局限于公募牌照。2020年8月,銀保監會批復了建信理財和貝萊德、富登公司設立合資理財公司的計劃。合資公司貝萊德建信理財成立于2021年5月,2022年2月,銀保監會明確該公司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首批試點城市為廣州和成都。
更早的2017年,貝萊德資管就已經正式登記為國內私募基金管理人,并于當年12月拿下私募牌照,成為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資管巨頭之一。
在投研人才方面,目前,貝萊德基金旗下共有九名基金經理,其中五名都是一年內新聘任的。成立初期,貝萊德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有國外留學或工作的背景。但自去年起,貝萊德基金加速招募本土基金經理,啟用了本土公募出身的神玉飛出任新基金的基金經理。另外,2022年加入貝萊德基金的本土基金經理李倩也在今年二月底出任了新基金貝萊德欣悅豐利的基金經理。
2023年4月,貝萊德基金招聘了楊怡、洪霞兩名新的副總經理。二者均有豐富的本土資歷,其中,楊怡曾任職上投摩根基金、天同證券等,洪霞曾在海富通基金、富國基金等公司任職。
2023年5月,貝萊德基金吸收了曾在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和微軟(中國)任職的劉映洲擔任司首席信息官。
不過,對于最高管理層的選擇,貝萊德還是傾向有國外經歷的人選。最新的中國區“新帥”陳蕙蘭2013年加入貝萊德,此前曾就職于德意志銀行香港和巴克萊亞洲。進入貝萊德后,曾出任ETF品牌iShares資本市場和產品亞太區負責人,后出任亞太區ETF和指數投資部門負責人。
外資爭奪中國市場
2020年4月,中國取消了公募基金的外資持股比例,為華爾街巨頭們打開了大門。取消當日,貝萊德隨即提交了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
國內金融市場對外加速開放,也讓更多外資巨頭對拿到內地公募牌照有了新想法。與貝萊德同時申請公募牌照的富達國際,也在一年后被核準成立富達基金,成為第二家獲批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2021年9月,證監會核準設立路博邁基金,后者在2022年11月,該公司獲得公募牌照。
目前,國內公募牌照的獲取方式除直接申請公募資質外,還包括加大對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基金就是通過股權變更的方式,成為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的。
截至目前,國內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共有八家。其中,貝萊德基金、路博邁基金、富達基金、施羅德基金和聯博基金是新設公募;宏利基金、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基金則是中外合資公募轉為外商獨資公募。
貝萊德基金旗下基金收益水平打破了市場上對于“外來和尚會念經”的崇拜,其余外資公募基金能否克服本土化的“水土不服”也有待市場驗證。伴隨著華爾街大鱷們在國內市場的短兵相接,這些外資公募基金在中國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